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号文”,规定个人名义在境外设立公司要到各地外汇管理局报批;以境外公司并购境内资产,要经过国家商务部、发改委与外管局的三道审批。
政令一出,创投基金、企业、投行、律师事务所等相关利益受损者就马不停蹄地奔走于政府各部委之间——联名信、决议递交了一份又一份,甚至在一些通气会、圆桌论坛上公开和政府“叫板”。
也许政策有严堵的成分,时隔半年不到,政策开始了纠偏。2005年11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境外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俗称“75号文”),其中明确允许境内居民可以特殊目的公司的形式设立境外融资平台,通过反向并购、股权置换、可转债等资本运作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从事各类股权融资活动,合法地利用境外融资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对“资本外逃”的管制是正常的,但纠偏实为无奈。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中国资本项目尚未放开,对“资本外逃”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外管局的外汇出入限制,但这些外逃资本往往并不涉及资金出入,而是进行资产所有权的置换,从而实现“金蝉脱壳”或者“暗渡陈仓”。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群岛现象”大解密(3)
如今的群岛公司,太像一群洗澡盆里的孩子了。
【延伸阅读】 英属维尔京群岛概况:英属维尔京群岛(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面积153平方公里,由50个岛屿组成,人口约3万人。主要是黑人,通用英语,通用货币为美元,首府罗德城。英属维京群岛是一个自治管理、通过独立立*议立法的、政治稳定的英属殖民地,国家元首为英女王。去访英属维尔京群岛需到英国外交部及英国驻外使领馆办理签证等手续。
(文/贺俊 发表于2006年4月2日)
走,到韩国上市去
【编者按】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这首曾经风靡一时的歌曲,用来形容今天的李永铎,却也合适。这位2005年才上任,目前也就刚满一年的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中国了。他的夙愿,就是要把黄海之隔的中国企业,拉到韩国来上市。如今,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
“目前韩国证券市场尚无一家外国企业挂牌上市,我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来韩实现零的突破。”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韩交所理事长李永铎直言不讳地表达着自己的期望。
李永铎的功夫并没有白费,2005年1月上任的他,经过其一年多的奔走斡旋之后,中韩两国高层终于达成了一致。2006年3月20日,韩国金融监督委员会正式对外宣布,2006年7月,中国企业将首次进入韩国首尔股市。
为了吸引外国企业,更准确地说,是吸引中国企业,韩国在2005年年底对其上市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韩国金融监督委员会监督政策二局局长金龙焕表示,韩国已对外企赴韩上市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大幅修改,允许外国企业在韩交所通过IPO发股票并挂牌上市。
此前,按照韩国有关规定,韩国股市只能作为外国企业的第二上市地。这就意味着,对中国企业而言,只有已在中国境内或境外发行上市的中国企业才能赴韩上市,将其作为第二上市地。
以往,人们的目光更多是远眺于大洋彼岸的纽约和纳斯达克,而今天,大家才发现,就在自己的身边,多出了一条上市之路。
韩国股市面面观
2005年1月27日,韩国证券交易所、韩国期货交易所和韩国创业板市场合并为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三合一后,韩交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Kospi指数也从最初的895点上升到目前的1 300多点,上升幅度接近50%。截至2005年10月,韩交所市价总值为5 749亿美元,在世界交易所联盟会员国中名列第14位;总交易额为9 022亿美元,名列第9位。数据显示,韩国证券市场目前的市盈率平均是倍,而美国的是16倍,日本的是倍。
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韩交所满足。2006年,是韩交所的50岁生日,韩交所给自己定了更大的发展目标。不过,仅凭本国企业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韩交所把吸引优秀企业到韩国市场上市列为首要目标之一,因为这关系到韩国股市未来的持续发展。由于欧美资本市场发达,吸引“外来客”的重点自然就放在了近邻中国的身上。那么,韩交所向中国企业抛出的绣球是什么样的呢?
韩国上市成本低
“如果中国企业在韩国上市,将享受很多优惠”,对于在韩国上市的好处,李永铎表示。韩国上市成本更低廉,只相当于我国香港的一半,而成交金额却高于我国香港证券市场。
“群岛现象”大解密(4)
据介绍,韩交所的上市承销费为募集资金规模的1%~5%。也就是说募集1亿元人民币需要发行费500万元以下,而同样的募集规模在港交所则需要1 000万元,在新加坡需要800万~1 000万元。从上市时间和手续上来说,在韩国上市的时间为3个月左右,同国内相比,在韩国上市并不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只要接到韩交所的上市资格通知后,即可直接上市。
李永铎表示:“中国企业在韩国上市不仅有助于企业融资,还有助于与韩国有直接经济来往或计划开拓韩国市场的企业,提升企业品牌、扩大销售渠道。”
尽管优惠多多,前景诱人,但是,在韩国上市也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在韩国上市,成本虽低,但是门槛不低。
按照规定,中国企业申请在韩上市,需要满足经营年限3年、净资产不少于8 000万元人民币、3年平均每年销售额最少达亿元人民币等条件。此外,还要有高度透明的企业治理、会计制度,并提交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制度和“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由于国内很多企业在治理结构和会计制度上无法与国际接轨,只能望“韩”兴叹。
据悉,韩交所近期在北京、东北、浙江、山东等地举行了数次推介活动,已有多家中国企业流露出赴韩上市意向。据韩交所估计,约有3 000家中国企业具备在韩国上市的资格。
又见京东方
在韩交所频繁的推介会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些身影,燕京啤酒、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化工集团等,这些家大业大的企业都对赴韩上市产生了兴趣。
那么,谁有可能成为这“第一个吃螃蟹”的呢?韩国联合通讯社在2006年3月19日的报道中提及,在可能成为首家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北京的京东方和上海的三爱富。
对于这一提及,京东方的有关人士表示,京东方此前确实有分拆其韩国子公司上市的计划,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搁浅,目前正在与中国证监会协商。上海三爱富的董秘张经仪则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赴韩国上市的计划。
一个是早有预谋,一个是暂无此念想,由此推断,京东方能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概率极大。
“第一个吃螃蟹”通常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胆子大,勇于尝试创新,还有就是实在饿得不行了,能划拉进嘴的都是肉。
在前不久温州财团赴京收购北京国企的“拉郎配”上,在待沽的京企名单中,我们同样看到了京东方的身影。看来,京东方不仅看中了韩国股市的钱袋,对温州财主的腰包也不愿放过。更早时候,京东方还计划赴港发行H股募资25亿,如能成行,其有望成为第一个集A股、B股和H股于一身的公司,首开A+B+H之先河。
饥肠辘辘的京东方,太想吃到一只螃蟹了,管它是海蟹还是河蟹。尽管一些证券分析师认为,京东方到中国香港上市并不容易。2003年初,京东方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拥有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业务,从把“孩子”抱回来开始,京东方就把全部的希望押在了TFT-LCD身上。从目前情况来看,TFT-LCD是抱得起养不起。为此,几年来京东方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这个“孩子”去四处拉“抚养费”。
明眼人都知道,京东方豪赌的TFT-LCD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产业,可以说是资金的“无底洞”。
京东方2006年1月25日发布的公告称,全年亏损额有可能超过预期,但预计不超过16亿元人民币。
韩国人是不是真的愿意把“第一只螃蟹”送给这样的企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