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什么会有意思呢?”
他突地站起身来说:
“还不如不开!”
情势已经越发紧张了,大家都纷纷拉住他,我不明白他缘何突然变得这么暴躁,平时他可不是一个爱出头的人啊!我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摆开众人的拉扯,头也不回地冲出会议室了。我站在原地,感觉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脑子里一团乱。大家一看这样,都默不作声地散会了,留下我一个人在会议室。当时我脑子乱得真想大哭一场,却还是无力地走回自己的办公桌,尴尬地坐在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没有人过来劝慰我,大家都在各自做着自己的事。后来,那个同事还是主动跟我道歉了,并且在会上也做了公开的检查,但我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善后工作。这事不了了之。也许有人觉得我应该把这个同事开掉,当时我并没有这个想法。这不是什么大度,而是我觉得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如果我这么做只能在部门中造成一种我以权压人的影响。但我对这个事情不了了之的后果是,大家认为我是为了赢得部门的认可在委曲求全,老同事认为我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新人认为我没有魄力。
这都是心态不正造成的结果,后来我重返深圳分公司带团队时也遇到过这样的“出头鸟”,那时候我的心态很平稳,处理起来也很得心应手了,这是后话。
小感悟: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所谓的“刺头”,如何管理这些“刺头”,往往是管理者很头疼的问题,太严厉会公然反抗,太宽松又担心无法无天。我个人觉得对于这样的“刺头”,平时要让他们服气,小问题上不用太针锋相对,但关键时候要让他们知道不能做违背原则的事情。对“刺头”示弱或者强压都是不可取的,这样只会对团队中的不良风气姑息养奸,不利于管理。
。。
第五章 当差别成为差距
一直以来周围的同事或者客户或者朋友对我最多的评价是: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样的一个评价看似褒义,也是取得别人认可的关键,使得我一直认为让同事接受我是很容易的。而实际上对于这一点的过度自信也让我对部门的管理失去了以往的深度,和他们的沟通也很不透彻。
接手部门后,我以为他们会像以往的部门一样迅速接受我,能像我对他们掏心掏肺一样真心对我。实际上我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对原有状态的满足和对前任经理的眷念远远大于我的估计,和以前我接手的部门情况是不一样的。他们对我,防备和排斥多于接受。如果当时我能对部门的观察时间更长一些,沟通时间更长一些,之间的冲突和不相融的情况也许会缓解很多。
烟台分公司的部门,本身是一个业绩很差的部门,原部门经理管理简单粗暴,不注意和同事沟通,在同事心中没有形成一定的人格魅力影响。所以对于我的接任,他们从根本上就是很期望的,因为他们需要改变现状。我的工作也就很好进行,加上我的亲和力,他们也就很容易接受我,也很愿意让我走近他们。
而青岛分公司的部门恰巧相反,它是一个在分公司业绩顶尖的部门,即使是低水平竞争,荣誉的光环仍然存在,照耀着整个部门。原部门经理在管理上细心入微,很注意和同事沟通。经常为了同事利益和公司发生一些冲突,造成和总监关系很紧张,却十分赢得同事的认可。因此他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极高,在同事心目中这样贴心体己的管理者几乎是无人替代的。前任经理因为私人原因调回北京公司,他们在万般不舍和无奈的情况下和经理分开。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没有从前任经理的依恋中走出来。我的出现,无疑打破了原有的和谐。而我对这一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好及时的调整。凭着以往的成功经验和亲和力觉得带好这个团队是没有问题的,他们也一定能接受我。这种自恃过高、过于追求完美的心态造成了我后来管理工作上的难度。
时间飞逝,眼看快到我的生日了,我平时也很难打电话回家。生日那天妈妈竟然给我来电话,说到我的生日时,妈妈语气重心长地说:
“你也老大不小了哈,该考虑个人问题了。而且也该要个孩子了,再大就不好生了哦。”
这可是我从来没有时间去过多考虑的问题,听了我妈的话,我有些啼笑皆非地说:
“我哪有时间噢?”
妈妈一听,有些生气了,然后很认真地说:
“好,如果你没时间考虑这些事,或者你打算一直都不结婚的话,我就帮你领养一个小女孩儿,等她大了再给你,好不好?”
我一听头都大了,没好气地告诉她:
“那这样还是我的孩子噢,是我的妹妹还差不多。”
我妈被我这话给气得啪地就挂断了电话。我拿着电话兀自发愣,然后也只能无奈地摇着头放下电话,继续我的工作。
小感悟:但凡优秀的主管除了在团队管理上井井有条,攻心也要做得很到位:如果同事还没有接受你这个人,在接受你的管理方式过程中就很难顺利。这一点我的总监也曾经反复跟我强调:要让同事接受你的工作方法;首先要接受你的人。只是我当时等待的时间太短了,一方面很迫切想要提高业绩(这也是来自公司的压力,月月如此),一方面又想取得部门的认同,工作显得忙而乱,没有章法,完全乱了阵脚。
就是这些认识让我过于关注同事对我的接受程度,反而造成物极必反的结果。
第六章 细致并不入微的工作
这个部门的人员结构比我以往所待过的任何部门都要特殊,为什么呢?因为它曾经是分公司两个部门优化组合重组的。这也是这个部门为什么强于其他部门的因素之一吧。部门的同事之中,超过两年以上的同事有2个,超过一年以上的同事有3个,超过半年以上的同事有4个,同时新近入职的有6个。人员结构也是很合理的,只是每个人的个性都太突出。想要管理这样一个团队,对我来说却不是一件易事。
刚到部门不久,我还没有很透彻地观察到同事的情绪和部门的势态,就开始实施我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了。
我首先在最快的时间找了很多同事分别谈话,试图通过这个方式去了解他们。但我忽略了,他们根本都还没有接受我,怎么可能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我呢?所以我了解到的也只能是表面情况。
最老的两个同事,基本上是公司的*。其中一个在直销行业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做到区域经理,也曾经自己创过业。可以说是经历很多,内涵很深的一个人。也许是在职场上经历过太多,也许因为性格使然,他一般不会表露什么情绪和想法,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好像对什么事都无求无欲。现在看来,这其中也有我的原因。因为我一去部门,对他表现得过于强势,和他谈话往往我说得多他说得少,忽略了他的一些想法,使得他在我面前表露出来的东西也很少,而且尽可能地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实际的情况是当时分公司开始逐渐往外输送同事去各地分公司做经理,一些看上去能力和业绩不如他的同事都出去了,这时候作为一个有进取心的同事来说心理上一定是有些落差的。他在人前人后却极力掩饰这一点。我没有注意到他的低落,反而认为他不应该有无所谓的态度。找他谈话时总是不断以他和别的同事之间存在的差距去刺激他,希望能引发他的进取心,却没有了解到他真实的想法,从根本上去开导他,帮助他。他是个很自觉的人,责任心也很强,对公司和部门都有很深的感情,业绩也一直很稳定,但慢慢地对我管理上的工作配合就不那么热心了。我离开公司以后不久,他就做了另外一个部门的经理。我当时还很奇怪,他不是一直说不愿意做经理吗?想想自己真的很可笑,一年多了都不了解同事的真实想法。现在听说他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真心希望他一切顺利!
另外一个老同事算得上是当地人,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我试图和他交心,试图去帮助他,好像也取得过一些进展。但实际上由于我没有考虑到他真正的需求,使得我为他所做的一切可能最终都不是他所需要的,到后来他和我之间渐行渐远,也出现了很多隔阂。
这个同事实际上是一个性格很善良、心思缜密的大男孩。我记得第一次和他谈话时,他跟我提出了很多部门存在的问题,现在想来也是他对我的期望。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