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职业女性典范:精彩杨澜-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杨澜的现场是在考试,还不如说杨澜在发表即兴演说。当然演说的内容只有一个,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是做好主持人的前提。
  杨澜说:“我认为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应该是容貌,而是要看他是不是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我希望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我特别喜欢旅游。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我要把这些感受讲给我的电视观众听。”
  主持人是一种文化现象,既然是文化,当然就与见识、与学识、与知识等有关系,杨澜的家庭出身和求学经历让杨澜具备这样的内涵和修养。从小培养的个性独立,做事的坚持不懈,以及把握事情的独断专行,让杨澜在最后的对决中赢得了胜利。
  杨澜说:“当我知道自己当选为节目的主持人时,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对于漂亮和能力的对决,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我知道我会赢。”
  因为杨澜的妈妈已经告诉过杨澜,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抢不走。而杨澜知道这个道理,也知道另一个道理。那就是虽然是你的,但你也一定要竭尽全力的去努力,成功才会永远垂青于你。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电视里的第一次出击

  原本是一次无心的经历,最后成就了杨澜的电视生涯。原本是一句有心的宣泄之言,最后却成为杨澜被剧组拍板留下来的钥匙。这样一来,杨澜就真的是与电视结下了这一生都无法解开的不解之缘。
  1990年的《中国电视周报》在头版登出了《正大综艺》即将开播的消息。对于长期处于电视综艺节目文化沙漠状态下的中国民众来说,这条新闻所带来的震撼与期待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个新闻报道里,还出现了主持人的信息,虽然只有一句话——这个节目将由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和初登荧屏的杨澜主持,但对于杨澜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句话就像开场的锣鼓点,让中国的电视业界在以后的几年里陆续的看到了杨澜风暴席卷电视荧屏的威力和魅力。
  第一次的节目录制,杨澜和姜昆就一口气录制了13期。这对杨澜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锻炼。长时间高负荷的连续拍摄让杨澜下来以后感觉到筋疲力尽,但经历了这人生的第一次电视节目录制以后,杨澜就再也没有觉得在电视上还有什么高强度的工作是自己应付不下来的。
  电视台的很多节目都是提前制作好的,到了该节目的时间段,就拿出提前做好的专业录像带直接播出就可以了,所以,每次录制都是几个月的节目放在一起录制。这样做的好处是电视录制各部分以及各个工种之间容易协调,舞台只需要搭建一次,就能够多次使用,节省了很多开支,其他灯光的架设、道具的准备,人员的安排,摄像机的位置等等属于电视录制制作前期的硬件设备就可以一步到位,节省时间。
  杨澜说:“那天,我的心理压力大极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始,虽然有专业的撰稿老师已经写出了每期节目的脚本,也有导演在一边反复地说戏,但我还是越听越糊涂,越想放松也就越不放松不下来,最后糊涂的一点也不清楚了”。
  杨澜那时候就想着,“反正我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口,我不知道镜头的感觉,我不知道……”走进了摄像机的镜头里。
  杨澜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自信好像突然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开始录制之前抛弃了杨澜。杨澜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杨澜只能自己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有时候心理暗示就是这么管用,你越说自己不行,你就真的是越出差错,你如果告诉自己,我能行,那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式录制的那天,走上舞台以后,杨澜突然发现自己开始怕摄像机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摄像机工作的时候,镜头前有个红灯,在暗影里发出诡异的亮光,有时候站在摄像机前,注视镜头的时候,偶尔的红灯还会与眼睛连成一条直线,眼睛就会觉得一花,心里就会一震,台词在瞬间就消失的找不到了。
  这竟然成了杨澜前期电视主持生涯里的一块心病。
  刚开始录制时,杨澜也出现失误,有时候会穿帮,有时候也会笑场,忘了台词的时候也时常出现。这是正常现象。剧组的人都很宽容,每次都在导演的指挥下,再次开始。杨澜对这点一直心存感激。
  

第三节 在磨砺中成长
每个人都会在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杨澜找到的第一个位置就是《正大综艺》的舞台,杨澜的清纯气息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电视主持风格语言,在大陆地区掀起了一场属于杨澜的电视主持风暴。节目的火暴开创了属于杨澜自己的全盛时期,这一切都离不开杨澜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两个人。
  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和姜昆“说相声”

  杨澜在《正大综艺》的电视主持生涯正式开始了,搭档是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所以杨澜在跟姜昆搭档的时候,就有了说相声的感觉。
  现在相声界里也已经开始出现了一男一女的相声搭档,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形式新颖,手法独特,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杨澜和姜昆的启发。
  姜昆是个大名人,来正大主持节目首先就能保证节目的可看性。看过姜昆说相声的人都知道,这个人一开口就是包袱,这种性格带到了主持中来,形成了姜昆的相声风格。
  当前中国的主持人里很多名嘴都是相声出身,不知道跟姜昆第一个接触主持人角色有没有直接关系,或者是一些电视节目在这里受到了启发?
  就像杨澜后时代的电视节目主持都想找一个学英语的大学生一样吧。
  姜昆的语言风格始终离不开相声的定位,所以姜昆的主持诙谐幽默,包袱很多,时不时地抖搂出来一个,让现场的人都能笑出声来。
  而杨澜的主持却以机敏、内秀、清晰、纯情为主。这样一来,两个人的搭档就形成了说相声不相声,说主持不主持的另一种风格。或者说是,即有相声的轻松幽默,又是典雅的庄重大方。只要在主持的时候适当的变化一下语言的比重,就能达到左右逢源的电视主持艺术效果。这是当时《正大综艺》风靡全国的原因之一。
  姜昆对杨澜的评价是:“杨澜有主持天分,干电视这行干对了。”
  一般做节目的时候,都是杨澜开始说一个话题,然后姜昆在后面补充,两个人一交一替的用语言把节目贯穿在一起。但有时候杨澜也会因为经验不足,出现一些小差错。
  比如,姜昆是一种相声的语气习惯和语言逻辑,在相声的角色里是逗哏,逗哏就需要有人来捧哏,而杨澜是一种正统的主持,根本不知道相声里捧哏和逗哏的语气差别。有时候杨澜一口气就把自己需要说的话来个竹筒倒豆子,自己先痛快了再说,一回头,才发现只顾自己抒情了,却没有考虑到自己应该给姜昆打个铺垫,留下切口。说惯了相声的姜昆,没有了捧逗,又没有了进入的切口,包袱就出不来了,于是只能重来。
  但姜昆在这上面从来没有埋怨过杨澜。而且根据节目的需要,往往都是杨澜第一个开口说话,姜昆接着说下面的台词,这样一看,杨澜无意中就成了逗哏的角色,姜昆却成了捧哏的角色,杨澜不是在衬托姜昆,姜昆反而在帮衬杨澜。
  
  

我就是摄像机

  有一天杨澜与姜昆讨论串联词时,杨澜对姜昆谈起这个苦恼,并开玩笑地说,“看来我不适合做一个电视主持人,来到这里是入错行了。”
  姜昆看了看杨澜,对杨澜很严肃地说:“杨澜,你看着我。”
  杨澜一愣,不知道姜昆要干什么?就迷惑不解的看着姜昆问:“干吗?”
  姜昆正经八百的对杨澜说,“你觉得这么面对面与我说话有问题吗?”杨澜一听就乐了,笑着说:“你开什么玩笑啊,还以为你说笑话呢,真是的,我这样跟你说话要有问题,那我自己才真有问题呢。”
  姜昆没有笑,继续严肃地说:“如果我就是摄像机呢,如果我就是扛着摄像机的摄像师呢?我就离你这么近,要录制你的特写,你想想,你还能不能跟现在一样的跟我说话呢?”姜昆一边说着一边做了一个夸张的表情。
  杨澜恍然大悟了,原来就这么简单啊。有时候放弃一点心理的作用,就可以开辟出另一个天地。这时候,所谓的心理障碍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一层纸,捅破了没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