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职业女性典范:精彩杨澜-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们太多了,每个戴上的人都不舍得取下来,后面没有戴过的孩子心里就开始着急,这样一来,孩子的天性占了上风,在下一个该谁带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于是,在这样的挣来挣去里,发卡牺牲了,红色的发卡在众多的小手里变成了两个。
  小朋友一见发卡断了,马上就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一哄而散,只留下了委屈的杨澜。
  杨澜哭了,杨澜蹲下去,一手拿起一半的发卡,好像发卡的毁坏是因为自己的?##旁斐傻模睦镉兄帜诰巍8匾氖牵约焊漳玫降男陌铮姑挥泄惶炀驼庋倩盗恕?/p》杨澜哭着回到家,跟爸爸讲事情的经过。爸爸听了以后笑了笑,对杨澜说:“没有关系。我知道你是想让你的朋友来分享你的快乐,但人太多,于是就发生了点意外。没有关系,我会帮你把发卡修理好的。”
  “真的?”杨澜睁大了眼睛,不相信爸爸能做到。
  “当然是真的了。”杨澜爸爸很肯定的回答着。
  “不能骗人,爸爸说过骗人不是好孩子。”杨澜还是怀疑着爸爸的能力,继续说:“拉钩?”爸爸说:“好,拉钩就拉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大人与孩子的童声二重唱就这样在黄昏的房间里打开了快乐的帷幕,剩下来的就是杨澜在一种怀疑里看着爸爸。
  杨澜看到爸爸把发卡的两边放在一起,拿出一小瓶胶水,小心的涂抹在发卡的两个断面上,然后用嘴轻轻地吹着,很快,两面的胶水就干了。杨澜爸爸把两个断面小心的放在一起,用两只手用力的挤压着两边。哈哈,终于发卡黏合在了一起,又能用了。
  但杨澜只高兴了一小会儿就又不高兴了。原来,胶水虽然“愈合”了发卡的身体,但中间还是留下了难看的疤痕。那是胶水在黏接时的痕迹。杨澜不明白为什么一件好好的东西,一旦坏了,再黏合起来就跟原来不一样了呢?
  爸爸看着杨澜一脸的疑问,就说:“你是不是想知道,为什么发卡再也不能复原了是吗?”杨澜点点头,不说话,又快流泪的样子。爸爸说:“坏了以后,我们只能修理,既然坏了,当然就会有裂痕,裂痕是永远无法修复的,所以你要记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地去做到最好,因为做错了以后,我们虽然有机会去改正,但已经不能跟以前一样了,知道吗?”杨澜很懂事地点点头,但还是沉浸在一种心酸里。
  

发卡带来的人生启迪(2)
杨澜看着这难看的发卡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妈妈说:“让我们来给这发卡打扮一下吧。”杨澜看着妈妈拿出剪刀,在一条丝绸废料上这样修剪一下,那样再修剪一下,又用线把几片丝绸缝合在一起,再用手修整了几下。“啊!”杨澜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杨澜不敢相信,妈妈竟然给自己做了一朵漂亮的大绢花,还把这朵花固定在了发卡上,遮住了发卡上的裂纹。杨澜一见高兴极了,她没有想到,这时候的发卡可比刚买回来的时候漂亮多了。
  杨澜开心地搂着妈妈的脖子,用劲地亲着妈妈的脸,一连声地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
  妈妈说:“有时候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有时候好事能变成坏事,关键看你怎么去做。你看,发卡坏了,但现在又好了,更漂亮了。”
  在杨澜点头表示明白的时候,爸爸接着说:“遇到事情我们不能哭,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自己动脑子,动手,解决了问题,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

第四节 丑小鸭长成白天鹅
虽然杨澜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但杨澜的内心并不轻松。从上学开始,杨澜的爸爸妈妈就没有过多地过问过杨澜的课业情况,但是杨澜有一种不服输的毅力。这种毅力和坚韧让杨澜在以后的电视生涯里收获颇丰,但也让杨澜心里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遗憾。
  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鲜明个性的诞生

  人在一生的经历中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有些是因为不知道珍惜,错过了才发现自己的不该,有些是因为疏忽了亲情的呵护,走过了才发现,那时候的亲情已经不可能再用现在的亲情来替代,还有些只是因为随意的惯性释然,才使自己在多年以后的某个时间的独处里突然的出现,让你感到一种无法触及的揪心与不安。
  就像生命里开过的那些花儿一样,当你身在花中的时候,永远都不会去留意花儿为你开出的娇艳,也无心去深嗅花儿为你酝酿的芬芳。当你有一天突然发现那些生命中绽放的花儿对你是多么重要的时候,已经事过境迁了,你已经永远地轮回在一个再也找不回来最初的那缕清香的空间里了。遗憾永远都只能成为遗憾。
  对于杨澜,爸爸妈妈并没有过多的给予期望。有人说,不成功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成功,因为孩子身上有父母的梦想,孩子是父母圆梦的最后希望。反过来成功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辛苦,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一个相对和谐、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生活环境里,幸福地度过平稳的一生。杨澜的父母就是这样。
  所以,杨澜从小过的是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生活的压力,也没有父母望子成龙的逼迫利诱。
  1983年至1986年,杨澜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上学。中学时代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渴望飞翔、渴望独立、渴望摆脱父母约束,自己去争取自由自在的时期,杨澜也一样。
  那时候,杨澜已经开始在同学中有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因为杨澜人长得漂亮,是当时的校花,也不仅仅是因为杨澜成绩优秀,一直让同学羡慕,更主要的是因为杨澜的“韧性”。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让杨澜在同学中出了名。
  只要是杨澜认准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改变她。
  韧性与独立是对一件事情的两种反应。独立的人一定有韧性的根基,韧性的人一定有独立性格的前提。独立与韧性相辅相成而又各不相同,这种韧性在青春期的杨澜身上成为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叛逆。
  可能是杨澜的爸爸妈妈最初对杨澜的教育过于宽容了?还是杨澜的爸爸妈妈觉得在一定的社会常识与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去接受锻炼?反正在日常的生活习惯里,杨澜的独立性格有了一个宽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空间为杨澜的以后打下了基础,也让杨澜从小就养成了聆听别人的意见,但最后一定要自己拿主意的性格。
  
  

为妈妈擀面条

  中学时期,杨澜的妈妈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家务都不能做,这样家务就落在了杨澜的身上。好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杨澜感觉到自己长大成人了。虽然家务只是简单的买菜、做饭、洗衣服这些原来就学过的事情,但现在跟原来毕竟不一样了。
  原来都是帮妈妈做一点,偶尔的才会连续做家务,现在不同了。现在爸爸妈妈开始把杨澜当作大人一样看待了。如果说原来杨澜的爸爸妈妈是在心理上像对待朋友一样的来把杨澜当作大人的话,现在却是在实际生活里让杨澜开始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
  扫地、洗床单、买菜、做饭,甚至是换煤气这样的体力活,都成了杨澜开始需要操持的一部分。这样过早的家务劳动,培养了杨澜的独立个性,这个外向与内向合二为一的中学生,开始在父母的呵护下撑开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有一天,杨澜的妈妈突然说,想吃点手擀面,虽然杨澜的爸爸妈妈都是南方人,但在北京生活了这么久,面食也逐渐成为了家里的主食。
  对于南方家庭里长大的杨澜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杨澜知道,以前妈妈做的时候,是先和面,然后再用擀面杖来擀面,把面擀好以后,仔细地折叠在一起,再用刀切出面条来。这些杨澜都看过,真要做起来,还是闹了笑话。
  那天下午一进家,就问:“妈,你想吃什么,我来给你做。”妈妈说:“我想吃点手擀面,可是你不会做啊。”
  杨澜说:“不会做怕什么呢,我还不会学吗?”
  妈妈笑着说:“哪里能一学就会啊。”
  杨澜说,“还不是和面,擀面,切条,下锅。看也看会了。”说着杨澜就开始把面舀到面盆里,用水和起来。
  和面是个巧劲,水要一点一点地加,杨澜不知道,放一点进去,觉得不够,再放一点进去,还是觉得面干。杨澜不知道,应该是一边加水,一边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