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杨澜就保持沉默,在杨澜身上,沉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蓄势,是一种蛰伏。
观察植物成为习惯以后,杨澜开始翻找资料,她想搞清楚,自己每天观察的这些植物除了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外还有什么用处。经过几天的翻阅,杨澜开始喜欢上了蓖麻。这个一点也不起眼的植物,竟然有那么多的商用价值啊。如果我把这么大一块地方都种成蓖麻,那样到了秋天就可以把蓖麻拿去卖了,卖了自然就有钱了,有钱了就可以去买铅笔、铅笔刀、铅笔盒了。当然,还可以买一些小铲子,小锄头,小水桶什么的,这样干起活来就会更顺手的。这样一来,有了钱就可以开发更多的土地,这个花园就会更大,那样的话,到明年,蓖麻就会收获的更多,当然钱就会更多,钱多了,地也就会多起来,于是所有的同学、朋友,都可以从这里得到铅笔什么的,那样不好吗?杨澜在自己的憧憬中开始陶醉了,有时候杨澜想到很多很多朋友在一起,有用不完的铅笔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爸爸看到了,就拿一根手指在杨澜眼前晃来晃去的,杨澜也看不到,有时候回过神来,一看是爸爸在逗她,就说:“看什么看啊,你的宝贝姑娘你不认识了?”
这时候爸爸就会笑着问:“澜澜想什么呢?”
杨澜说:“什么也没有想!”爸爸就会用一种看穿了杨澜心思的眼光看着杨澜,轻轻的说:“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空想,要做就要做好!”
杨澜一听,高兴了,就把自己的目标,自己的长远规划,宏伟蓝图都详细地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完后,笑了,说:“应该肯定你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一个人重要的不只是自食其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想法,有计划。”
杨澜得意了,说:“我是有计划啊,我的计划就是要在咱们家后面的花园里开始,把蓖麻种出来,发展成一个蓖麻种植园。以后可以有这么大一片。”杨澜一边说一边把手臂张开,成一个半圆来形容自己的庄园面积。
爸爸没有笑,也没有说不好,只是轻轻地问:“澜澜,你觉得花园好看吗?”杨澜说:“当然好看了!”
“为什么好看呢?”爸爸看着杨澜继续着这个话题。
杨澜兴奋地说:“因为有绿色的树,还有各种颜色的花。”
爸爸继续问:“你觉得蓖麻好看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时候的梦想(2)
杨澜说:“蓖麻怎么会好看呢?当然不好看了。爸爸,你不是说了,好看的东西不一定有用处,有用处的东西不一定好看啊。”说着说着杨澜好像有点明白了,就说:“蓖麻虽然不好看,但蓖麻用途很广泛啊。”
爸爸这次笑了,说:“哦,你还知道蓖麻的用途?说说看,都有什么用途,你是怎么知道呢?。”
杨澜得意地说:“我从书上查到的。蓖麻籽可以炼油,蓖麻的皮可以做麻绳,蓖麻的杆可以做装饰,或者是房子上的顶棚等等。”杨澜想把话题引到其他的地方。
爸爸没有跟着女儿的圈子走,而是继续说下去:“澜澜,花园是大家的花园,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各有各的用处,不但美化环境,还与周围的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如果你全种了蓖麻,你想晚上大家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美丽的花园吗?”
杨澜不出声了。杨澜知道,在任何事情上,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这是做人的根本,爸爸虽然没有这样说,但意义已经很明白了。杨澜点点头说:“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放心吧!”
虽然杨澜不再幻想蓖麻种植园了,但杨澜对这几棵蓖麻照顾的却更加周到了。秋天的时候,杨澜把收获的蓖麻籽用铁丝一颗一颗的穿起来,穿成长长的一串儿,然后插在一个坐基上。用一根火柴把蓖麻籽点着了,火焰很亮,很大,杨澜看着开心极了。
这就是杨澜听说过的可以点灯照明的土制蜡烛,而且光线还很强。杨澜兴奋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很得意的让妈妈看,妈妈见了就说:“澜澜,咱们不是说好的,不玩儿火吗?”
杨澜吐吐舌头说:“我这不在母亲大人的监护之下玩的火吗?”
妈妈笑着说了一声:“调皮。”
杨澜的蓖麻种植告一段落,但杨澜的心里却悄悄的留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收获的,这也是杨澜走进电视以后屡次被证明的一种人生真理。
据科学研究证明。人生的12岁,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女孩子的性格一般偏向于外向,男孩子偏向于内向。过了12岁,女孩子的羞涩会逐渐的成为主导性格,而男孩子则侧重于发展阳刚的外向。
杨澜长大了。虽然12岁还是一个孩子,但对于女孩子来说,在这个年龄段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杨澜好像是突然之间丢失了顽皮,羞涩在一夜之间让杨澜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妈妈看到杨澜的变化笑说着:“我们的澜澜长大了。”
羞涩是女孩子的天性,当羞涩回归杨澜以后,杨澜的外表是文静了,但内心的个性、独立依然在野性的田野里狂奔。杨澜的名字注定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名字,杨澜也注定是一个不能不有所追求的女孩子。这点好像与杨澜爸爸妈妈最初的想法有了一点偏差。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发卡带来的人生启迪(1)
杨澜在北京的父母身边生活是幸福的。
回到北京之后,杨澜就开始融进这个和睦温馨的家庭里,每天晚上爸爸都会给杨澜讲故事,然后告诉杨澜故事的道理。从“狼来了”的故事里,杨澜知道了诚实的重要,从“东郭先生”里,杨澜知道了愚昧的危害,从“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里,杨澜知道了坚韧的道理。
杨澜的爸爸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外出,每次回来都会给杨澜带一些小玩意,从那个时代所有孩子都玩过的“万花筒”到小女孩喜欢带的发卡,有时候是一条漂亮的连衣裙,有时候也是一件稀罕的学习用具,这一切都给了杨澜快乐的记忆。那时候因为小,杨澜并不知道这就是幸福的一种表现方式。
因为离家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一家人都特别珍惜在一起团聚的机会。家人团聚的时光,都是在笑声与惬意中度过的。杨澜的爸爸妈妈永远都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杨澜进行交流。爸爸虽然严厉,但绝对不会用呵斥的态度或者是强硬的语气来跟杨澜对话,妈妈虽然和蔼可亲,对杨澜呵护有加,但也绝对不会纵容杨澜的娇气。这样的幸福家庭里没有争执、没有吵闹、没有呵斥,也没有霸权,民主在这个家庭里最早的体现出了人性的魅力。这种民主让杨澜养成了一种遇到任何事情,自己都可以做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杨澜走出学校大门走进社会以后成功的有力保证。
杨澜为自己拥有这样温馨的家而感到幸福,也为自己有这样的爸爸妈妈而骄傲。这样的家庭让杨澜从小就一直保持着阳光的笑容,也许就是这幸福的阳光笑容,让杨澜走过了人生与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巅峰。
有一次,杨澜的爸爸出差回来,给杨澜带回来一个发卡,那是一个与当时经常见到的塑料发卡不一样的发卡,材质是有机玻璃的。红色的发卡弯曲成一件完美的半圆弧线,在阳光下面散发着一种充满诱惑的红色荧光,杨澜高兴地跳了起来,带上发卡就去找同学玩了。
在那个红色经典的时代刚刚过去的岁月里,相对来说,物质生活远远不能与今天相比。这样一件非塑料发卡可以相比的高级玩意,很让杨澜心里得意,更重要的一点是,杨澜感觉到了自己兴奋的表情,在爸爸眼里折射出来的幸福光亮。小女孩的心理让杨澜有一种炫耀的梦幻感觉,在同学中间,本来就很漂亮的杨澜更是因为这漂亮少见的装饰发卡而与众不同。终于,有同学提出来,“让我们戴一下可以吗?就戴一小会儿。”杨澜答应了。
杨澜没有办法不答应。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好朋友分享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满足小孩子成就感的行为,更何况,杨澜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与大家同乐,为大家着想。于是,发卡就从杨澜的头上摘下来,传递到了一个小孩子的手上。当第一个孩子带着发卡露出开心的笑容时,杨澜的笑容也更加的阳光灿烂起来。
孩子们太多了,每个戴上的人都不舍得取下来,后面没有戴过的孩子心里就开始着急,这样一来,孩子的天性占了上风,在下一个该谁带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于是,在这样的挣来挣去里,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