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微波炉战争-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1年3月的一次日本之行,完全改变了梁庆德和他的企业。在日本的超级市场里,梁庆德的目光被一件笨重的黑色器物所吸引,他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请翻译询问日本人后才知道,那个东西叫微波炉,是专门加热食物用的。日本人拿起一杯水放进微波炉,旋转按纽,两分钟不到再取出,只见那杯水已经是热气腾腾。   

  这一番现场演示让梁庆德目瞪口呆,他无法想象,一杯凉水怎么会在两分钟之内成了烫嘴的热水?   

  再一问价格,这台略显粗笨的微波炉的售价折合成人民币是3 000元。   

  梁庆德倒吸一口凉气,当年他有两个直观感觉:微波炉这玩意儿真神奇,将来在中国肯定大有市场;价格这么贵,中国人买得起吗?         

◇欢◇迎访◇问◇。◇  

第27节:从鸡毛掸子到微波炉(2)         

  回到顺德,梁庆德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在想:“我们能不能制造出价格低廉的微波炉,让它进入中国老百姓的家庭?”   

  1992年初,梁昭贤专门带队再往日本,锁定东芝寻求合作。   

  梁庆德让手下人给他调阅了很多关于微波炉的资料后才知道,原来微波炉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20世纪30年代发明的一款小家电,而日本是微波炉生产大国。   

  很快,转产的计划在梁庆德头脑中酝酿成熟。1992年3月,桂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把以羽绒制品为主体的经营格局,转变为以微波炉产品为主导的类家电企业。1992年6月,桂洲畜产品企业正式更名为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梁庆德说,当初取格兰仕(Galanz)这个名字,是为了方便做外贸生意,以广东(guangdong)和桂洲(guizhou)的拼音以及英语中寻找单词,最终选中“Galanz”作为企业标识。在拉丁文里,“Galanz”有“富丽堂皇”、“闪耀”的意思,遂把“Galanz”确定下来。   

  决策源于直觉,直觉导致决策。诚然,企业家的早期行为难以用“战略”的管理学概念去定义,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那种看似灵机一动的商业直觉。梁庆德做家电,绝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历了审慎的调研与考虑,同时也深受当时产业环境的影响。   

  1992年1月29日,邓小平亲临顺德视察科龙,并发表了著名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讲话。邓公的讲话无疑于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激发了顺德家电企业的冲天斗志与万般豪情,整个顺德都沸腾了。当时的顺德,美的、科龙、容声、万家乐等家电品牌相继而出,形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家电产业制造群。当“南有顺德、北有青岛”成为普遍共识,顺德、青岛演变为中国家电业最为关键的产业集群地。由此来看,格兰仕转型做家电带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与现实可操作性。因为单就周遭产业环境来看,如果格兰仕仅仅局限于水洗羽绒,很可能将自我排除在主流产业之外。   

  坦率地说,在当时,梁庆德有两个始料未及:其一,1992年的转产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并以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逐步形成了以总成本领先的核心竞争优势,走上了以全球最大的微波炉专业制造中心为目标的国际化经营之路。其二,6年之后,当格兰仕微波炉成为世界冠军,格兰仕与美的、科龙、容声、万家乐并称为“顺德五朵金花”。         

▲虹桥▲书吧▲BOOK。  

第28节:屈辱与荣光         

  屈辱与荣光   

  20世纪90年代初,微波炉算得上是地道的奢侈品,是出国归来必带的几大件之一。当时,中国市场的微波炉普及率极低。1992年,中国微波炉市场容量仅约为20万台,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大城市,其中仅上海一地就占了70%。   

  1992年,在中国市场活跃着四大微波炉品牌——香港蚬华(国产第一)、日本松下(进口第一)、飞跃、水仙。   

  梁庆德决定亲自往上海跑一趟,因为那里是中国最富裕的大都市,也是微波炉销售最重要的市场,而且飞跃、水仙都是上海的著名商标。梁庆德或许没有预料到,若干年后的今天,“上海人”会组成格兰仕最为关键的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上海,经人引见,梁庆德接触上了上海无线电十八厂。上海无线电十八厂是机械电子工业部骨干企业,主要生产电视机、电话机、微波炉,产品使用飞跃牌商标。1992年时,飞跃牌微波炉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上海无线电十八厂,梁庆德参观了微波炉生产线。说是生产线,其实生产条件相当简陋,但即使这样的设备当年在国内已经属于先进之列。   

  参观期间,梁庆德盯上了一个人,上海无线电十八厂工程师陆荣发。梁庆德请陆荣发吃饭,两人喝着小酒吃着小菜侃侃而谈:“尽管,格兰仕还只是一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的小企业,但是我想把微波炉做成中国第一。我真诚地希望你能来我们企业看一看,加盟格兰仕。陆工,让我们一起书写中国微波炉产业的崭新篇章吧。”   

  一位55岁的老人眼神真挚、面容诚恳地端坐在面前高谈阔论宏伟理想,陆荣发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但是身在大型国企的他不可能轻易跑到顺德一个乡镇企业去,毕竟,太冲动也太鲁莽。   

  陆荣发委婉地谢绝了梁庆德的邀请。   

  梁庆德并不灰心,他带着已经加盟格兰仕的儿子梁昭贤在三个月之内三次远赴上海游说陆荣发。   

  陆荣发到底还是被梁庆德父子求贤若渴的诚意打动了,“上海无线电十八厂是国内著名的国有企业,但是在微波炉领域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是做产品组装。梁庆德的雄心壮志打动了我也感染了我,虽然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我想凭着他们父子这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应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孔雀东南飞。以“借调”之名,陆荣发成了格兰仕的工程师,临行前,梁庆德与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约定“借调”期限为一年。   

  在格兰仕,陆荣发的首要任务是,为格兰仕“捣鼓”出一台正儿八经的微波炉。   

  其时,日本东芝公司一行数人正在格兰仕集团考察,格兰仕试图与东芝实现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微波炉生产线。懂技术的陆荣发和东芝商量代为培训格兰仕员工事宜,谁知东芝方面漠然地冷笑道:“培训什么呀?就你们这样的厂房设备,就你们这些员工,浪费工夫白花力气。”   

  东芝公司的傲慢,让引进生产线的“大事”陷入僵局。过了两天,陆荣发抱着一台微波炉出现在东芝公司代表面前。   

  陆荣发煞有介事地打开微波炉,放进食物、转动按纽,这一番演示让日本人大为惊诧,“生产线都没有,你们怎么能造出微波炉?”日本人明显低估了顺德人仿制的手工能力。   

  站在一旁的梁庆德说话了:“我们非常诚恳地想从东芝公司引进生产线和相关技术,但是不管合作能否实现,我们公司都会坚定地上马微波炉。”   

  东芝公司妥协了,同意向格兰仕导入微波炉生产线,但是核心技术不在转让之列。格兰仕为引进东芝的生产线付出了300万元。梁庆德觉得值。   

  1993年,格兰仕试产微波炉1万台并投放市场。   

  梁庆德决定发动“上海战役”,把微波炉卖到上海去,他派出了一员“先锋”陈曙明。   

  陈曙明现任格兰仕集团副总裁,他的父亲是格兰仕的创业元老,也是格兰仕最早的股东之一。搬运工出身的陈曙明文化程度不高,学习驾驶技术后成为梁庆德的司机。梁庆德见陈曙明聪明伶俐、好学上进,便以公司名义出钱送他到华南理工大学系统学习理论知识。1993年,陈曙明被任命为上海销售公司经理,由他率领一干人等杀奔上海。左手拿着价目表,右手拿着微波炉样机的照片,陈曙明游走在南京路、淮海路,因为那里被称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大型商场鳞次栉比、霓虹闪烁。   

  陈曙明的上海之行多少带有屈辱的味道,“很倒霉,格兰仕这三个字在上海话的发音里居然是‘不来事’,意思是‘不行’。就因为格兰仕这三个字,我们早年在上海可是没少受气。”   

  在上海,精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