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当今的世界无奇不有。十年的搜索经验使我们深信:在信息时代,使用鼠标点击搜索的那根手指头,就是故事里神仙的那根金手指。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就像汪洋浩瀚的大海,它无边无际。任何一个人,不管脑袋瓜子有多聪明,它所拥有的知识都极其有限,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滴而已。但是,如果你拥有了网络时代的金手指,那么你所需要的知识就会源源而来,无穷无尽。这时候,你所拥有的就不是知识多少的数量问题,而是获取知识的无限能力。这种搜索能力,我们叫做“搜商”。
  有人把网络赞之为“无限精彩的网络”。我们想,如果改成“无限可能的网络”,或许能够说明更多的问题。我们一旦有了金手指,就有可能实现这种无限的“可能”。迄今为止,网络是人类最大的知识储存库,它所蕴藏的知识量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你的那根金手指,也就是打开这个巨大宝库的金钥匙。有了它,宝库就属于你了。
  网络界还有一句夸张的广告语,叫“网尽天下”。如今,网络的强大功能已经逐渐地被人们认识到了。许多行业里的后起之秀,在知识上可能不及老一辈,但是他们具有“网尽天下”的雄心和勇气。比起老一辈,他们更强调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即利用网络的特殊功能,从人类最大的知识储存库里随意地提取自己所需要的那些最适用的知识。如果说知识是金子的话,那么网络搜索就是“点石成金”了。人们拥有这种点石成金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搜商”。高搜商致胜!
  搜商,古人业已有之——比如利用图书的目录索引搜寻知识,但是只有当今信息社会的网络搜索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今,利用网络搜索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如果说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的转折点,那么网络搜索的应用,不妨看成人类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因为直立行走解放了人们的双手,而网络搜索则是解放了人们的大脑,让大脑能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取最需要的知识,不为那些无用知识所累。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这种说法,大概不能算是夸张吧!
  

序章 金手指助你成功(2)
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问题在于如何获得知识?利用网络进行搜索,便是一条捷径。只要你拥有金手指——具备网络搜索能力,轻点指头,你就可以获得你所需要的一切知识。这就是金手指的特异功能!
  其实,金手指的神奇之处远不止此。轻点指头,任何疑难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或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轻点指头,一场艰苦的战争大获全胜,一夜间你成了伟大英雄;轻点指头,你的财源滚滚而来,不小心竟成了亿万富翁。这些都意味着:时代的金手指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
  金手指助你成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0 年相对 100 万年
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和弟子们在林荫道上散步。走到一颗树下,亚里士多德若有所思地发了一声感叹:“无书可读啊!”弟子们便问道:“难道图书馆里的书您都读完了?”亚里士多德回答说,早在自己收门徒之前,图书馆里的书就已经全部读完了,连可以搜集到的外国书籍也都已经倒背如流。在发了一通感叹之后,这位“古代最博学的人”决定,一边做老师,一边动手写书。正因如此,后来的西方学者们才有幸读到了《物理学》、《诗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工具论》等这些光辉著作,从中得到教益。
  同一时期的中国汉代儒生,也是如此。虽然经历过黄帝、炎帝时代和夏、商、周三代,中国文明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古籍也很多。但是,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代的儒生们手头上却只有寥寥几种种树、占卜的书,以及有关秦人对秦王朝歌功颂德的碑文。于是,他们也只能自己写书,供后人阅读。
  直到 500 多年前,人类“无书可读”的情况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实践科学家、画家达·芬奇就抱怨无书可读。他重复着前人的老路,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写下了许多科学论著。
  然而,进入 20 世纪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量的知识突然决堤一般向人们袭来,成为工业时代之后最宏伟的人文景观。据美国权威部门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 万篇,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 5 年就可以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刊登的信息量,相当于 17 世纪一个专业学者穷极一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美国学者曾经计算过,当今全球学科总数至少有 6000 多门,能够在大学里开设的学科却不到一半。在教育相对滞后的中国,大学教育的一级学科和专业有 88 个,二级学科和专业 654 种,仅仅是全球学科总数的 1/10 。据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 19 世纪,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为 50 年; 20 世纪前半叶,缩短为 10 年; 70 年代,再次缩短为 5 年; 80 年代之后,几乎每 3 年人类知识的总量就翻一番。最近 20 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总量,已经超过自人类产生以来 100 万年生产的信息总和。
  几乎在一夜之间,人类面临的就不再是如何拥有更多知识的问题,而是如何消化和利用海量知识的问题了。
   。 想看书来

你的脑袋能装多少?
有一个它行业的运行长,自认为非常聪明;知识非常渊博。在与别人高谈阔论时,他总是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有人怂恿他参加中央电视台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节目,他却不屑地说,这种娱乐节目有什么难度?作为大公司的运行长去参加,那成什么体统?话虽如此,他仍然忍不住看了一期《开心辞典》节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澳大利亚海滩上的某种贝壳是什么颜色的?”不知道!“中国第一张电影海报宣传的是哪部电影?”不知道!“劳力士手表齿轮的齿数是单数还是双数?”不知道!“中国清朝皇帝头戴的皇冠有几颗珍珠?”不知道!“人类穿的鞋什么时候开始分成左右脚?”不知道!王小丫在电视里提出的几十个稀奇古怪问题,他一个也答不出来,反而是他的 12 岁儿子答对了几个。这个自以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运行长突然发现,自己一个美国留学回国的大知识分子,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竟然也是一个大大的无知者!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公司的办公室秘书身上。这个秘书非常聪明,记忆力特好,在很多时候,老板都把她当作数据库来使用。有一次,老板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不能解决,急忙把秘书叫来询问。“这个产品的那个部件,到底是什么花纹?”“某某某“从美国发货到达北京需要多久时间?”“告诉我准确的产品部件型号和规格”。秘书一时想不起,忙说:“不知道,等我查查”。老板一时心急,不禁大发雷霆:“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你的脑袋不是什么都知道吗?!”一向自信满满的秘书,顿时产生了一种严重的挫折感。
  这些人真的是脑袋不够用了吗?我们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人类的脑容量究竟有多大?能够储存多少信息?我们必须承认,即使一个人再聪明,他一生中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毕竟是很少很少的。尤其是对于目前人类生产的难以准确计算的信息总量来说,单个体人类的脑容量及其短暂的生命时间,根本来不及完全吸收理解,也根本不可能全部运用于实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知识的增长和分化,已经超过人类所能承受的限度。这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海水不可斗量!”
  人的脑袋,似乎真的不够用了。
  

钱钟书的“照相机”还管用吗?(1)
也许更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人类的脑袋能不能够储存人类生产的全部知识。最大的问题是——就算能够全部储存,又有这个必要吗?
  著名学者钱钟书有着“照相机”式记忆力的赞誉。其实,何止于钱钟书先生,中国自古以来,就从不缺少以博雅为高的文人学者。远者,如韦编三绝的孔子、《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著名宰相王安石、大文人苏轼等等。据《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载,益州张松初见杨修,杨修出示《孟德新书》,以夸曹丞相大才。张松看了一遍,说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曹操“盗窃以为己能”,于是从头至尾背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