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人不识宁高宁-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助新能源平台实现中粮转型

    尾声继续中粮新命运

    附录一中国企业全球领导力探寻: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

    附录二全面解析平衡计分卡

    附录三中粮换标、品牌定位与企业转型

    附录四在相互催化中共同进步

    后记以学习的态度做一名忠实的记录者

《谁人不识宁高宁》作品相关 《谁人不识宁高宁》序(1)

    乐队指挥

    ——我看宁高宁

    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

    宁高宁先生和我有多年交往,算是老朋友。他以前长期工作在华润,而华润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虽然所占比例从绝对值看并不高。2004年年底,他从华润集团总经理职位上调任中粮集团董事长,中粮是世界500强企业,摊子大。他从香港到北京后,我们见面机会少了,但我依然关注着他充满激情的改革举措。中粮和万科在房地产领域也有一些合作。

    在我看来,高宁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变革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到美国留学,是工商管理硕士,后来在香港工作,非常了解现代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规律。华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企,虽然它确实曾经有一些政策资源优势,但在不断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华润已经成为在机制、习惯、文化上和市场经济接轨的现代企业。高宁到中粮后,在不少方面又推动了这家央企的改革与创新。我相信,了解宁高宁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不仅对国企,对更广泛的中国企业都有借鉴意义。

    这些年,不少经济学家都指出,一个国家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家才能。这方面,我比较同意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才是最重要的制度(institution)安排,政府的政策决定经济中其他政策安排的质量。在政府提供了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基本制度安排后,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才是企业家才能以及整个企业的管理、运营和文化。例如,如果不是中央决定在深圳创办经济特区,今天深圳的很多优秀企业家,根本就不会有出头之日和用武之地。

    但是,同样是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为什么有些企业走向了注重治理、依靠创新的现代化的道路,而有些企业还是摆脱不了封建主义、权贵资本、家长制一言堂、喜欢投机等等阴影?这的确和企业家的追求、境界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才能固然重要,企业家的精神和追求更为关键。如果把企业比做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企业家的精神和追求就是他的灵魂。无论是和宁高宁交流,还是进行业务合作,我都感到,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现代企业家,这使他领导的企业总是充满活力,而不是僵化呆板、按部就班的官僚组织。

    关于企业家,人们总是习惯引用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他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他看来,企业家经常“存在一种梦想和意志”,“存在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他求得成功不仅是为了成功的果实,而是为了成功本身”,“存在创造的欢乐,把事情做成的欢乐,或者只是施展个人能力和智谋的欢乐。这类似于一个无所不在的动机……寻找困难,为改革而改革,以冒险为乐事”。

《谁人不识宁高宁》作品相关 《谁人不识宁高宁》序(2)

    这些气质在宁高宁身上都存在着、闪耀着。我认为,凡是有这些气质、勇敢探索和创新的企业负责人就是企业家。我不同意那种把国企领导人都当做“官员”的看法。

    同时,我认为,由于国企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其最重要的特征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而是如何把创新精神变成整个组织的行为。马克思说过,一个单纯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国有企业企业家的能力,更像是一个发挥组织、协调、带动作用的乐队指挥所拥有和锻炼的能力。他和私人企业的“老板”不同,员工也不是为他个人“打工”。他如何凝聚、激励整个组织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这是一门大学问,远远不是一般的政治思想工作所能解决的。

    这也就是领导力的问题。

    在这本关于宁高宁的专著中,最吸引我的不是“中国摩根”凭借资本力量加速产业整合的故事,也不是如何确立有长远规划、坚定方向的战略定位和切实可行、可以度量的管理体系的经验,而是作为企业领导人,应该如何“从团队第一、集体力量、凝聚人心开始,营造一个环境,营造一个文化,来推动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宁高宁在这方面的探索,对我颇有启发。

    在21世纪的全球商业竞争中,我认为,单枪匹马的个人主义将会被团队合作的组织力量所代替。联想、万科等企业在这方面一直在思索和实践。创业型企业家能不能自觉实现这个转换,不仅会决定企业的前途,也会影响他们自身的价值。我乐于向更多企业界的朋友分享这样的观念,也相信从关于宁高宁的这本书中,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谁人不识宁高宁》第一部分 《谁人不识宁高宁》第一篇

    从香港华润到“皇城根儿”下的中粮

    2004年是国资委动作频繁的一年。这一年,最值得人们关注、最具有争议性的要数人事方面的动作:在国资委轰轰烈烈地公开招聘央企高管的同时,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央企老帅们的退休运作。其中,就包括中粮集团的前任董事长周明臣。接替他的是华润集团前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宁高宁——一位在资本运作上长袖善舞、被媒体称为“中国摩根”的、最具职业经理人精神的新商界领袖。

    “冲锋的时机,就是告别的时机。”美国的报业家纽哈斯的话多少让人感觉到岁月的匆匆流逝。周明臣在中粮集团的12载,是中粮集团转型和再造的12载。通过这种转型和再造,中粮集团从当初一家纯粹的外贸公司一下子变成了拥有自己产品和实业的集团公司,并从1994年开始连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名单中。这不能不说是周明臣的丰功伟绩。

    然而,中粮集团的转型和再造,并未随着宁高宁的到来戛然而止;相反,宁高宁掀起的二次转型和再造比中粮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深刻和彻底得多。

    从香港华润到“皇城根儿”下的中粮集团,宁高宁曾自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降兵”。但随后的他,却能高屋建瓴,不断地以活跃的商业思想和雄辩的智慧激荡着整个中粮集团……

《谁人不识宁高宁》第一部分 《谁人不识宁高宁》第一章(1)

    周明臣退休,宁高宁接掌中粮

    周明臣与中粮集团12年

    “周总已经离开中粮”

    2004年12月28日下午,中粮集团会议室,周明臣被宣布退休,原华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宁高宁接替周明臣任中粮集团董事长。中粮集团公关新闻部的两位资深员工29日相继在电话里向笔者证实了此次人事变动消息。他们说:“现在周总已经离开中粮,还不知道宁总具体什么时间到公司。”

    中粮集团是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至2003年年底,中粮集团的总资产为46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41亿元。国家规定副部级60岁退休,正部级65岁退休,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周明臣已是63岁。

    “就在宣布决定时,在场的人都向周总致敬,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一位中粮员工说。周明臣在执掌中粮的12年里,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改造和向实业型企业转型。

    周明臣2004年8月初与笔者有过一次长达3小时的深谈,当时他这样描述他的抱负:“一是在中粮总部层面以增资扩股形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大型国企、国内银行、基金等作为发起人,引入发起人所持股份不超过中粮全部股权的20%;二是各主要发起人派代表进入董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建立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员工激励计划在内的薪酬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四是在中粮下属的各经营层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现有核心业务。”他预计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