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汽车行业。事实上,整个比亚迪创业团队中,只有锂电池生产设备的主要研发设计人毛德和支持王传福,其他人都持反对意见。 一位高管回忆说:“我觉得风险很大。当时我们在电池领域已经可以单挑任何一家日本企业,并能与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世界级的企业平起平坐做生意,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进入汽车这样一个全新的行业,前面有欧美、日韩那么多强大的对手,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直到收购秦川汽车前的最后一刻,我们都劝王总放弃。” 当别人看到汽车行业满是困难的时候,王传福再次看到了机会。他说:“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很大,尚未达到普及的状态。摩托车很不安全,而10亿骑自行车的老百姓都是潜在的市场。汽车与电池同属制造领域,作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电池生产商,比亚迪有足够的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加上民营企业的机制,进入电动车生产领域。” 同时,在决定收购之前,一点也不懂汽车技术的王传福跑遍了全国,买了几箱子关于汽车制造的书。只要有时间,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上班的路上,他都会看关于汽车的书。 在短短的几个月后,王传福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汽车制造专家。在经过大量研究和调查后,他只说了一句话:“汽车不应该是这个价钱。”言外之意,比亚迪的竞争优势仍然在成本,这是比亚迪能够在汽车领域制胜的关键因素。他对此曾分析说:“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仅有30%的成本优势就击败了索尼、三洋,汽车有400%的成本优势,我们没有理由打不倒国外企业。” 显然,王传福对汽车市场志在必得。 经过这样的分析后,固执的王传福带领比亚迪通过收购秦川汽车的方式进入汽车行业。其实,王传福收购秦川汽车的念头也是来自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上海与朋友见面的时候,朋友无意中提到了秦川汽车正在寻求买家。 王传福一听,当即觉察到这是比亚迪的一次机会。当时,王传福只想给比亚迪找一个玩家少一点的、门槛高一点的行业进入。“想来想去,只有汽车,现在是进入的最佳时机。” 王传福开始和秦川汽车的相关负责人接洽,仅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双方签署了收购协议。秦川汽车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轿车生产企业,创建于1985年。在早年的转型中,因为得到了来自日本铃木的汽车制造技术,其生产的秦川奥拓曾风靡一时。 此后,秦川汽车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汽车品牌“福莱尔”,并声称它是“中国最便宜的轿车”。但是,因为出身老牌军工企业,企业负担重,缺少资金等难题,企业发展并不顺利,一直在谋求与他人合作。 王传福之所以舍得用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看中秦川汽车拥有轿车目录,没有这个就不能生产轿车。而且,秦川汽车拥有的汽车生产工艺,也是王传福所看中的。 当王传福“凶猛”地将比亚迪带入一片“陌生之地”时,他近乎赌博的做法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同。比亚迪正式宣布收购秦川汽车后,当年比亚迪的股票就下挫了四块多,跌幅超过21%。 到了1月24日,比亚迪股票进一步恶化,甚至有基金机构联合起来对比亚迪股票“洗仓”,股票价格从18港元跌到港元。比亚迪公司市值瞬间蒸发近27亿港元。 面对股市的大跌,王传福在第一时间内召开了应急会议。当时,会议的氛围十分紧张,比亚迪似乎到了创业以来最危难的时刻,王传福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一位比亚迪高管在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曾感慨地说:“虽然公司进军轿车业的决心并未动摇,但是看得出王总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换成是我恐怕早就崩溃了。” 王传福却顶住了压力,他对股东们承诺,比亚迪的业绩会在收购秦川汽车后提升,“我想干这件事是坚定不移的,而且我相信一定可以做成,此举对于比亚迪企业价值的提高,也是必然的。”而且,王传福强调,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是为未来几年比亚迪的盈利做准备。 实际上在未来三年,比亚迪靠电池业务,仍然可以保持高增长的势头,但是,比亚迪要考虑的是怎么保证未来十年的增长,因此现在必须寻找到高盈利的行业。就像他所说的:“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主要是为三年以后的比亚迪寻找一个迅速成长的平台。” 而这个高盈利的行业,就是电动汽车市场,王传福毫不迟疑地说:“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就是在这样的质疑与否定声中,比亚迪开启了它的汽车制造时代。 开始的时候,王传福和比亚迪的工程师们缺少汽车制造的实战经验,他们就从拆装进口轿车开始。最初,王传福从全世界购买了几十辆进口轿车,让员工拆解学习。一开始,员工对刚刚买来的价值百万的轿车下不了手,经常围成一圈,盯上半天。 一次,他们要拆解一辆奔驰轿车,同样不敢下手,这时,一位个子不高、微微发福,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拿起车钥匙,在车身上划了一道说“这样你们可以动手了”。这个划车的人就是王传福。 通过拆解其他品牌的轿车,比亚迪很快掌握了汽车的制造工艺。在收购秦川汽车一年后,比亚迪就研发出了一台自主品牌的汽车,在上市之前的内部代号为316。 2004年,316样车生产出来了。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王传福自然很兴奋,迅速召集了全国的经销商在上海开起了比亚迪新车评审会。本来在开会之前,王传福对316很有信心,认为它的性能可以达到市场的要求。 可是,在评审会上,几乎所有经销商都不看好316的上市。他们否定316的原因,并不在于316在性能上存在多大问题,而是316的外观实在是太过难看,而中国人买车有一个习惯,就是要看外观。所以,经销商都建议王传福不要推出这款车,有人甚至对王传福说:“这款车还是别上市了,否则它会砸了比亚迪的牌子。” 开汽车评审会的当天,上海的天空灰蒙蒙的,让人感觉到无比沉闷。而刚参加完316汽车评审会的王传福,那时的心情就像当天上海的天气一样,异常沉闷。他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委屈与不甘心。 为了生产研发316,比亚迪已经投入了数亿元,如果不能上市,这些钱都打了水漂。而且,一年了,很多人都等着看比亚迪的笑话,等着给比亚迪判死刑。 难道比亚迪已经失去了创造奇迹的能量? 在经历了否定之后,比亚迪究竟该怎么办? 难道比亚迪改造车的道路走不通吗? 在上海的黄浦江畔,王传福忽然失去了方向,他的雄心与激情似乎被滚滚流淌的河流带走了,他感到无比沮丧。 但是,很快,王传福就从失败的阴影里走了出来,他甚至发誓说:“做不好就不要出来见人。”就这样,投资亿元的316,也是比亚迪制造的第一款车,没有上市就被王传福枪毙了。接下来,王传福带领比亚迪开始了汽车制造的新征程。 2005年4月,比亚迪出品的第一款车“F3”终于面市。在很多人看来,F3是对丰田花冠的拙劣模仿,所以,很多汽车业的同行并没有把比亚迪放在眼里。 F3刚推出后,据说奇瑞曾买了一台样车做研究,经过缜密分析,也认为它不过是对丰田花冠的模仿,无论是外形还是工艺,或者配套,都不是奇瑞的对手。可是,随着F3销量的飙升,或许奇瑞们才会发现,比亚迪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尽管与丰田花冠相比,比亚迪F3没有任何创新,只是简单的模仿。但是,比亚迪的优势在于价格。一辆花冠要10万元,但是一辆差不多的F3却只要不到6万元。这或许才是F3胜出的主要原因。 自上市以来,F3销量飙升。到2007年5月,比亚迪F3用了20个月,就突破了10万辆的销量,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品牌汽车。随后,在媒体冠以“2005年中国年度汽车总评榜”的评选中,F3夺得了“最具性价比汽车”大奖。在腾讯网主办的汽车评选活动中,F3又夺得了“2005年度自主品牌车型”。到2009年,仅F3一款车型就销售了近30万辆。 经过了两年半的蛰居之后,比亚迪F3的推出,使其成为了汽车市场上的真正明星。当其销量达到30万辆的时候,当年嘲笑它是丰田花冠简单模仿的产物的人们,或许不得不推翻自己当初的判断。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的:“它也许是对的,这家公司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业的榜样。” 比亚迪F3使王传福成功进入到了汽车市场。但是,显然,这并不是王传福的所有梦想,他的梦想是成为传统汽车的掘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