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传福成为危机中“剩者”的价值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的成功企业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真正成功的企业不再是那些在顺境下赚了大把金钱的企业,而应该是那些在经历过一次次危机后,仍然屹立不倒并且大步前行的企业。如果以此来衡量,年轻的比亚迪或许是一个成功的企业。 早在1997年,比亚迪刚刚成立三年之时,就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由于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很多电池生产巨头巨额亏损。当时,比亚迪生产的电池60%出口,电池价格的暴跌,对比亚迪的发展形成了很大阻力。但是,比亚迪并没有因为遭遇这场危机而倒下,而是凭借低成本优势,迅速抢占了镍镉电池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而刚刚成立三年的比亚迪也迅速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亿元的中型企业。这一年比亚迪的增长高达90%。 就这样,王传福把危机变成了机会,比亚迪不仅熬过寒冬,而且开始迅猛发展。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电动玩具制造商日本Nikko公司,将巨额订单转至比亚迪。随后,飞利浦、松下、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国际大公司都转向比亚迪采购电池,比亚迪一跃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占据全球15%的市场份额。这一年是比亚迪成立的第八个年头。 具有野心的王传福当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业绩。2002年,他曾公开宣称:“三年之内我们将取代三洋,成为电池产业的全球老大。”为了完成这个目标,2002年7月,王传福率领比亚迪在香港成功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为每股港元,为当时H股股票最高发行价,融资亿港元。此时,比亚迪的员工规模也从刚创办时的20余人,增至2万余人。 到2003年,王传福已经成为蜚声世界的“电池大王”。业内曾流传一种说法:世界上每三部手机中,就有一块电池是王传福造出来的。凭借比亚迪股票在港股主板市场的优秀表现,王传福首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位列41名。同样是这一年,王传福当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王传福亲自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手里接过了“亚洲之星”证书。 但是,这并不是王传福故事的全部,也不是我们认为他有书写必要的理由。当然,他凭借成本优势成为危机中“剩者”的表现也绝不是巴菲特看中他的主要原因。那么,对于巴菲特以及靠廉价制造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而言,王传福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2008年,比亚洲金融危机更猛烈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汽车业同其他产业一样迅速陷入了危机之中。美国本土汽车三巨头通用汽车、福特公司以及克莱斯勒公司相继陷入危机。尤其是通用汽车,2008年通用亏损额高达309亿美元,并且不得不在2009年6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12月底,丰田汽车公司宣布营业利润将出现17亿美元的亏损,这是丰田汽车71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德国大众汽车因为深陷财务危机,向德国政府提出了100亿元的贷款,用来加强大众在销售方面的财务开支。菲亚特也于年底宣布,已关闭意大利本土14家工厂。韩国五大汽车制造商——现代、起亚、GM大宇、雷诺三星和双龙,受销售下降影响,也通过停产、缩短工作日等方式实现减产。同样,中国汽车业也在遭受着来自金融海啸的袭击。有数据显示,2008年约有八成的汽车经销商亏损。 2003年进入汽车业的比亚迪同样遭受着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同1997年时出现的情形一样,比亚迪却异军突起,成为了金融寒冬中的一匹黑马。它的完美表现似乎使其再次拥有了把危机转换成机会的魔力。 2008年9月,比亚迪主打车型F3的总销量达到12455辆,10月销量达到15343辆。其在10月份的销售量甚至超过了捷达,成为当月单车销售冠军。2008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94%。2008年9月,比亚迪甚至创造了中国本土品牌第一的“神话”。这一年,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仅仅5年。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宣布投资比亚迪,斥资亿美元购入比亚迪10%的股份。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此前世界股神巴菲特第一次向王传福伸出橄榄枝时,却遭到了王传福的严词拒绝。因为当时巴菲特想投资5亿美元入股20%,王传福担心那样会稀释管理团队的股权,而且审批流程复杂,国家不一定能批准,因而拒绝了巴菲特。以致股神不得不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对美女记者抱怨说:“中国人很伟大,现在竟然有中国公司拒绝让我入股。”虽然在投资比亚迪时,遭遇了最初的挫败,可是,股神并没有就此死心,他最终以亿美元购入比亚迪10%的股份。这是在投资中石油后,巴菲特入股的第二家中国企业。 那么,在世界汽车产业的低迷期,巴菲特为什么会看好同处汽车业的比亚迪?这一次比亚迪成为“剩者”的制胜武器又是什么? 如果说此时比亚迪的制胜武器仍然是低成本战略,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金融危机使中国“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珠三角地区靠廉价制造的企业在金融海啸中哀鸿遍野。如果比亚迪的优势也仅仅在于其低成本优势,它也不可能成为幸存者并得到巴菲特的青睐。 在同行看来,比亚迪之所以异军突起,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掌握着核心技术,尽管其掌控核心技术的方式在人们看来多少有些拧巴。 众所周知,王传福是工程师出身,所以他异常重视技术,重视创新。而他所提倡的创新方式虽然倍受争议,但却是最实用不过的。他提出的创新是 “在模仿中创新”。比亚迪的汽车工程师,首先要学会的不是研发产品,而是要学会拆车。为此,比亚迪每年都要划拨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奔驰、宝马、丰田等高档车,研究这些车型的特点,而后,利用一切技术手段规避人家的专利,为己所用。 对于这种做法,很多人都很不屑,认为比亚迪天天叫嚷着要创新,实际上却在模仿国外企业,纷纷指责其抄袭了别人的设计。对于这种质疑,王传福从不回避,但他却强调,模仿不是抄袭,他是在合法的范围内规避专利风险。就像他所说的:“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把专利技术剔除掉,非专利技术的组合就是我们的创新。专利需要尊重,但可以回避。” 靠这种创新方法,比亚迪迅速在汽车研发技术上取得了成果,研发了中国最快突破10万台销量的自主品牌车型F3。同时,这种“在模仿中创新”的方式,还可以省去大量的研发费用,进而在廉价劳动力之外,比亚迪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有效路径。 但是,王传福清楚,这些靠模仿创新的方式并不能使比亚迪处于领先地位,也不是比亚迪发展的长远之计。就像他所说的“我们不以模仿产品为目的,以最终掌握开发平台为目标。”于是,王传福利用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垂直延伸产业链,进军电动汽车领域。 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推出了混合动力车F3DM。F3DM使用的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铁电池”。比亚迪申报了700多项国内外专利。可以说,铁电池技术是一种比较大的技术突破,欧美汽车公司之所以在电动汽车领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在电池方面取得突破。而比亚迪的铁电池,极有可能成为颠覆性技术。 通过对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占有以及对整条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王传福使比亚迪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标杆,而这才是比亚迪吸引巴菲特的真正原因。与其说巴菲特在投资比亚迪,不如说巴菲特在投资未来的汽车产业。就像胡润所说的:“王传福顺应了科技、新能源创新和环保的趋势,引导了一个新的世界汽车行业格局。” 当然,如果比亚迪要在电动汽车领域商用成功,像王传福所说的“能把比亚迪先进的低成本、高品质制造模式向汽车业移植,使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汽车竞争格局发生大的变动”,其要走的路还很长,为新技术比亚迪仍需要烧掉很多钱。但是,当它“傍上”股神巴菲特后,其在股市中的圈钱能力恐怕是连王传福都不敢想见的。 2009年,比亚迪的股票疯涨了近10倍,巴菲特投资的亿美元迅速变成了23亿美元,而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则以身家35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首富。股市圈得的钱当然是其研发经费的重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