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率,但是在许多场合他们做的真是挺糟糕的。
许多人都知道北美有个贸易协议,那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的,本来货品在这三个国家间是可以自由流通的。事实却不是这样,直到现在,美国人对来自加拿大这个同宗同族兄弟国家的货物和人员还要严加审查,对来自加拿大的乘载有十几个人的大巴甚至能查上一两个小时,从X光机到人工再到警犬能查三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谈到,“9·11事件”以后,美国人在反恐上投入了太多的财力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进步,以至于宽带的普及率甚至比一些亚洲国家还低。
美国人低效率的例子比比皆是。以我在美国机场的亲历为例,仅仅由于一个美国机场搬运工人的迟缓而延误了一架班机的起飞,尔后造成了整个机场的拥堵,最后导致飞机在地面延误的时间竟然可能长于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第七章则描述了西方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们对名牌的认知更加理性,是在享受生活而不是在炫耀生活。这一章中的《加拿大的选择》一篇,特别讲到了这个国家人的心态:平和而不急躁,务实而非务虚。他们并不羡慕美国人的富裕,我的一位加拿大朋友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美国学习,以免受到美国文化的污染。那里从政府到平民都对致力于国防建设毫无兴趣,而是把可能用在军事上的开支花在给老百姓办全民保险上,使居民们获得真正的实惠。
第八章也是全书的最后一章,谈的是生命的价值、其可能的价格以及价格决定。我们国家的人常常把生命的价值做一种虚幻的解释,比如说重于泰山,比如说轻于鸿毛,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写意而不写实。
实际在生命价值这个问题上,国人的观念尽管最励志却也是最空洞的。西方人在这个问题上比我们实际得多。他们对生命的定价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像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奴隶是有价格的,到16世纪资本累积时期,对非洲奴隶的买卖也是有价的。到了今天,给生命定价也一直在进行着,人寿保险公司干的就是这个。
今天这个社会,在中国人侈谈生命价值的时候,美国人一直在给生命定价,亵渎也好,尊重也好,至少他们的做法更适合于操作。比较起来,对生命赔付最廉价的是贫穷国家,对生命维护最好的是北欧国家和加拿大,对生命价格演绎得最夸张的是美国人。一条人命在前者如果值几十万元的话,在欧洲会值几百万,在美国则可能值几千万。
美国人的做法太过夸张。但是我们也要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说来只有一次。
。。
1。怎样向老外说“不”(1)
商务交往中说“不”要有场合和条件,还要有艺术性,否则会让对方失望。老说“不”的人会被认为难于交往,对于做销售的人来讲这可能直接导致商机的丢失。但是不能不说“不”的时候就只能说“不”,那就明白干脆一些。有时说“不”,不仅会受到尊重,而且会引起对方的兴趣!究竟何时说“不”何时不能说,对谁可以说“不”对谁不能说,这要凭经验。
说还是不说“不”
不要随便和人说“不”,不要和自己潜在的买主说“不”,不要和谈判对方的大老板说“不”,就像不能和自己追求的女孩子说“不”一样。
一般来讲,什么时候说“不”,什么时候不说“不”,得看你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当卖方的时候,不应该说“不”,当买方时就可以说“不”,因为不说“不”就会引起很多麻烦;求人时不能说“不”,而被求时就可以说“不”;自己着急时不可以说“不”,对方着急时就可以说“不”,以增加自己的要价;别无选择的时候不能说“不”,有备选时可以说“不”。
具体说来,和法国人尽量不要说不,因为他们比较爱面子,要给以面子。和西欧贵族家族或有王室背景的成员尽量不要说“不”,也是这个意思。跟###国家的人少说“不”,因为大部分时候没有下文,说不说“不”都无所谓,那又何必得罪他们呢?和日本人也最好别说“不”,他们表现得都很规矩,倾听时一口一个“哈依”,既然他们跟你老说“是是”,你干嘛说“不是”呢?和美国人则该说“不”就说“不”,因为他们习惯如此,如果他和你说“不”,你为什么不能说“不”?
不说“不”并不意味着同意,含糊其辞是一种策略,只是让对方感觉好一些,觉得你这个人可以交往。实际上大部分场合的承诺都是不了了之,不置可否则是会谈中常用的方法。
那次我和美国纽约的一家投资公司会谈就是如此。当时我希望搞清对方的背景和他们在我们的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因为他们对我推荐的公司表示了兴趣,介绍人又说他们是一家很有钱的、可以参股的投资公司。可是当介绍到合作方式时,我却感觉他们更希望做中介,为我们推荐的公司提供上市服务而不是作为战略投资者直接参股。于是在会谈结束时,我特别明确地问:“你们究竟想在这个合作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合资人还是中介?”
结果面对一桌子人和我这个咄咄逼人的问题,那个把领带像绳子一样挂在脖子上的胖胖的犹太人转过头、挤眉弄眼地说:“我早上是父亲,中午是儿子,夜里则成为丈夫!”
大家哄笑之间,我知道他很巧妙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因为一些这类的公司根据不同的项目会扮演多重角色。
能不说就不说“不”
一次和###一个国家的大使会谈,那是个相对贫穷的中东国家,大使开场白却对我说起该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事。我以为听错了,盯问了两遍,大使便面带不悦,一个电话就把他的翻译叫来了。结果他和翻译说的###语,我更听不懂,翻译成中文又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依然用英语和他对话,但在接下来的会谈中我再也没有打断他的话,听不懂的也只好不懂装懂,因为毕竟大使代表一国元首,到哪里都是受尊敬的人物,我不能让他觉得我认为他英语不好。但是他的口音实在太重,说出来的有的是英语有的不是英语,连我带去的既懂###语又懂英语的同事也对他说的一些话搞不清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怎样向老外说“不”(2)
在介绍我所在公司的时候,我向他说明这是一个金融性的机构,既作投资也有生产型企业,又是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的结合体,而这种什么都做的公司确实在一些国家并不多见。所以大使听后也是一头雾水,问了我三遍,中信究竟是企业还是银行?我知道言多语失,如果我一开始就只从生产或者金融的某一个角度去介绍恐怕效果会更好一些。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像中信这样的公司,尤其对较小的###国家,说多了以后反而让他觉得有吹牛的嫌疑,所以在临走时灵机一动,我把他拉到门外走到院落里,从树缝中能看到京城大厦矗立在那。我告诉他,亮马河对面的大楼就是我所在公司的总部,是他真正的邻居。
大使最终相信中信是个不小的公司,于是信誓旦旦地说以后带他们国家来访的部长拜会我们。而我们对这种礼节性的访问比较头疼,因为这样的高层代表团既要见我们的高层又没有实际业务,总公司领导不愿意多见。我明知道不好办还是应承下来,毕竟是我们在推销自己,不愿意说“不”,以免给他一个难于办事的印象。
果然,至今他也没有带部长来访,没给我添麻烦,但我当时如果说“不”就白白得罪他了。
该说“不”就说“不”
有一次,我和我们公司内部的投资者去辽宁考察两个项目,安排日程的时候就一波三折,因为那两个项目的管理层不够热情,没有提供多少材料,也没有什么安排。投资者不想去了,他告诉我,去外地考察其他项目的时候,都是对方负责接送和安排当地的食宿。
于是我说,条件不好的项目的管理层,往往在接待上多下功夫,尤其是受政府支持的项目。他们把招商引资当成一个任务,也为此肯花他们的预算,但是项目本身好坏就很难说了。作为投资者,他们要的是项目的回报,而非接待的热情。我介绍的项目公司牛得很,既不接送,也不安排当地的食宿,但他们连续多年盈利,未来利润预期很好,会给投资者提供丰厚的回报,所以受投资者的追捧。去谈判的投资人很多,他们没那么多用于招待的时间,也不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