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说你懂职场礼仪-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以前在一家文化单位上班,光编辑就有十几个,但只有我一个人抽烟。大家都知道,文科班、文科院校向来是女生居多,其实工作后也是如此,文化单位里通常是女同事占“主流”,我原先待的那家单位就这样。几个部门主任是男的,不过也不抽烟。

不懂礼仪,你就会漏掉许多情报(2)
后来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个同事结婚,给大家发喜糖、喜烟,发到编辑部时,那些人都不抽烟,那些男编辑、部门主任们拿着两包喜烟很是发愁,不知怎么处理才好。后来,不知哪个同事说我抽烟,提议把烟给我。这下好了,我一下子收到好几包喜烟。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接着又有两个同事结婚,也都发喜烟,结果这些烟又无一例外地到了我这儿。结果足足有一个月,我就光抽别人的喜烟了。
  不过,这件事也有让我郁闷的地方,后来我到别的部门去,很多人就会露出一副诧异的样子,好像抽烟是件十分见不得人的事情。有位女同事甚至说:平时看你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没想到竟然是个大烟鬼,以前都不知道!
  言下之意,抽烟是件坏事,而且是件大坏事。
  其实,我也是有“苦衷”的。比如说一开始给客户递烟,人家点了,但是你不点,人家就不会再抽第二根了。哪怕你说:“我不介意的,你抽吧!”他也不会再抽了。因为抽烟就跟喝酒一样,也是要有伴儿的。有人滴酒不沾,然后请你喝酒,你觉得你会喝得痛快吗?所以你请别人抽烟,而你不烟,一下子就“见外”了,这也会无形中加深你与客户之间的隔阂。
  当然,我并不鼓励大家抽烟,只是提醒你一下,如果你需要打交道的人中有不少是抽烟的,那你最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至于抽不抽,全在于你。没事的话,还是不抽为妙。
  那么,抽烟有没有好处呢?
  就拿我来说吧。因为抽烟,我跟很多搞营销的同事很熟(他们可个个都是“烟酒僧”),时间一长,我就比其他编辑知道更多的信息。有时候,我甚至比一些编辑部的编辑还了解他们业务的情况,而获知这些重要信息就是在他们深恶痛绝的抽烟行为中完成的。
  就像我之前说的,在现实生活中,抽烟只是一种润滑剂,一种交际的方式,不要把它想得太坏。通常情况是,工作累了,几个同事打声招呼:走,去外面抽根烟!然后三五个人走到走廊里,点上一根烟,闲聊三四分钟,再回到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忙活。
  整个过程时间不长,但恰恰是这三四分钟发挥了巨大的交流作用。比如说,你想了解某个数据或一些流程,你打电话到别的部门,对方可能正忙或者不方便说,但是在闲聊的时候,大家就不会有那么多戒备心理了。有时候,人家发发牢骚,说的可能就是你最为关心的事情!
  时间一长,单位就会形成一个以吸烟人群为主的交际圈子,彼此的关系比跟别的同事要好一些。如果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帮人正抽着烟闲聊,忽然走来一个不抽烟的同事,那大家就会不吭声,等他走过去了再说话。要是走过来的也是个抽烟的,那大家就会有说有笑地欢迎他,甚至递根烟过去。
  这表面上是抽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圈子。你如果善加利用这个交际圈子,就能交到很多好朋友,也能得到许多别人无法得到的消息,至少比别人的更快、更准确。这要是放在竞争激烈的岗位上,那就太重要了!
  我知道,这跟很多人理解的礼貌不一样,但它其实也是礼仪的一部分,有时候你做不到位了,也会被视为不礼貌、不尊重人。这是你学习礼仪之前必须知道的。但是很多女性根本无视这种特殊情况,一听说男的抽烟就皱眉头,甚至声称绝不找抽烟的男朋友。问题在于,如果他做的是一个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你想让他在单位或行业里被边缘化吗?
  在职场礼仪中,这一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切不可把它们和陋习或潜规则混为一谈。对于这一部分,我要说的是,你可以不学、不做,但你最好知道,别哪天吃了亏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现在,你还会觉得抽烟只是种恶习吗?
  本节要点:
  礼是做事的规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你符不符合“礼”,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人说话、做事好像不大得体啊!”
  有很多像抽烟一样的行为也是礼仪的一部分,有时候你做不到位了,也会被视为不礼貌、不尊重人。
  

不懂礼仪,你还将错过许多贵人(1)
说完了抽烟,再说一个职场新人容易忽略的职场问题:吃饭。
  作家出版社出过一本官场小说,叫《中国式饭局》,我很喜欢它的一句广告语:中国的饭局,关键不在“饭”而在“局”。其实,我们从语法结构来分析,也会认同这种说法:“饭局”是个偏正结构,主角是“局”字而不是“饭”字。
  但是一说到吃饭,很多职场新人容易联想到花天酒地或豪门盛宴。其实,这跟花钱多少或个人喜好无关,跟生意有关。此话怎讲?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把生意带到酒桌上来谈,有很多重要的人事决定也是在酒桌上敲定的。所以学习用餐礼仪之前,你先要摆正一个心态,明确这吃的是什么饭。碰上单位或行业有饭局了,不要再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吃饭”了,否则就别怪别人说你这人不太懂事!
  如果你坚持这么想,那么别的不说,你知道你将为此错过多少重要人物吗?
  就拿文化产业来说吧,在北京,业内经常会有一些热心人组织聚会、聚餐,甚至举办一些跨行业的沙龙,只要你愿意参加,每个月都会有好几场。它们有个共同特点,每次都会收取一两百块钱作为会议费或聚餐费。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行去北京的海淀区参加一个媒体圈子的聚餐。说实话,那活动办得不是很理想,很多人包括跟我同去的那个朋友都挺失望的。不过我俩失望的地方有所不同:我失望的地方是,现场去的人不多,只有三四十个,远远低于我的心理预期;而她失望的原因是,晚餐不怎么好吃,觉得交100块钱亏大了!她说:“早知道是这样的话,我就不来了。在这里,1个人要100块钱,去外面吃,3个人都吃不完。”
  因为这次聚餐是我带她过去的,所以她对我意见很大,说以后再也不参加这种“破活动”了。但是她根本没有想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她认识多少人,掌握多少信息。一方面,她总是感慨我认识的人很多,希望跟着我多学一点(这也是我带她去参加活动的原因),另一方面,却不把这种能够开拓她视野和人脉的活动当回事儿,好像我认识的人都是天上掉下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她要是哪天想跳槽或换行了,需要借助的正是这种“破活动”呢。
  其实,这是一笔很简单的账,今天你吝惜一百块钱,少认识了很多人,明天你要请人帮忙,花的可就不是一两百块了。而且那时候明明是你请他吃饭或送他东西,他还觉得你欠了他一个人情!很简单的一笔账,可惜很多人不会算,其中包括不少已经工作三四年的了,可惜,可叹!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觉得我这种想法太功利了,但我觉得事实恰恰相反。
  大家通过一个中立的组织或活动认识,先交个朋友,并不是说我今天一定要认识某个贵人,或者心里想着待会儿要奉承谁、要巴结谁。大家只是先认识一下,平时保持联系,互通有无,有了事再请人帮忙,也就不会那么强的目的性了。倒是那些平时“清心寡欲”的朋友,碰到急事了,再东问西请的,看这个认不认识某方面的人,问那个能否帮着请某人出来吃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么做难道就不功利了?
  通过饭局来认识人或谈生意,这种习俗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其实中国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是如此。虽然有句古诗叫“唯有饮者留其名”,但是真靠酒留下千古美名的并不多,倒是有不少饭局成了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懂礼仪,你还将错过许多贵人(2)
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二桃杀三士”,讲的就是齐国宰相晏子如何在酒桌上挑拨三个勇士内斗的故事。又如著名的“渑池会盟”,秦王真是打算请赵王过来吃饭吗?不过是想变相地欺负一下赵王,让他割让赵国的城池、献出和氏璧罢了。至于项羽摆的“鸿门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