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股盲"如何成"股精"-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章  如何看报表(17)
6.潜亏挂账。潜亏挂账多见于濒临亏损的公司。某公司与三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发生房地产纠纷,法院终审判决该公司败诉并需向三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共赔偿2786万元。公司未将上述终审判决赔偿计入当期损益,虚增当年利润2786万元。法院终审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公司纵然表示不服,也不能因此而拒不执行终审判决,即使是出于谨慎考虑,亦应将损失计入当年利润表。另有一家刚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上市招股说明书公布不久,上市募集资金刚完成,内部审计结果却是存货跌价损失和多年形成的应收账款呆烂账潜亏1836万元。这也是为争取上市、多筹资金惯用的一个手法。
  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普遍存在,屡禁不止,给投资者的投资操作带来较大的风险。在目前法律还不能给投资者提供完全有效的保护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自己增加保护意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能找出财务报表中的“猫腻”与破绽。当然,对于普通股民来说,读懂财务报表就是一桩既费时又费力的苦差事,何况还要找出那些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们玩弄的花招,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为了投资的安全,我们又不能不静下心来认真而细致地阅读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以避免跌入报表利润的陷阱。一般来说,阅读财务报表时应重点关注以下项目,公司要玩什么“猫腻”大都在其中:
  第一,应收帐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帐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第二,应收帐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且增减金额接近,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第三,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第四,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同时财务费用较低,说明有利润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二)、非经常性损益中有“猫腻”
  翻开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中报年报,投资者都会无一例外地发现,在主营收入之外,还有一些打入另册但却对业绩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收入,这就是非经常性损益,也有的叫一次性收入。
  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正常经营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的损益、新股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和税收减免、债务重组损益、偶发自然灾害损失、捐赠收支、合并价差摊销等等,因此,它是偶然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是临时的。但就是这些偶然的、临时的收入,却对公司业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有的公司靠此保持盈利的形象,有的公司靠此保留配股的资格,有的公司靠此避免沦为ST股票……据有关部门统计,上市公司依赖短期收益提升经营业绩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而事实上这部分上市公司持续赢利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不少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扭亏复亏的现象屡见不鲜。
  许多上市公司把非经常性收益堂而皇之地列入业绩之中,报表好看了,但对于投资者的风险却加大了。有鉴于此,1999年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此让投资者比较清楚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此项规定首次实行,立即震憾市场,许多靠非经常性损益支撑业绩的公司立即“原形毕露”。比如ST石劝业靠2092万元的债务重组收益幸免连续三年亏损;珠江控股转让多宗股权,获5200万元转让收益,才避免被ST;新亚股份仰仗向第一大股东转让股票的投资收益8770万元和转让场地使用权、长期股权投资等的收入,不仅保住不亏的记录,而且最近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05%,刚好挤进配股及格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如何看报表(18)
虽然如此,但并不意味着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现象就此止步了。由于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分期假设来确认的,因此上市公司依然可以控制非经常项目发生的时点,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报告期的会计利润,或者利用非经常性收益增加报告期的盈利使其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或利用非经常性损失增加报告期的亏损以避免下一会计年度继续亏损。
  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发生亏损后至少三年内不能配股;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其股票交易要实行特别处理;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要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所以上市公司有避免亏损、避免连续亏损以及扭转亏损的强烈动机。由于亏损或濒临亏损的上市公司大多主营业务收入下滑,主营业务成本上升,各种期间费用剧增,要想依靠经常性收益在短期内避免亏损或扭转亏损非常困难。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非经常性损益与主营业务无关且数额通常巨大,足以在短期内用巨额非经常性收益掩盖经常项目亏损使公司扭转亏损;或在亏损当年大量处理不良资产,确认巨额非经常性损失,以避免次年连续亏损。所以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避免亏损或扭转亏损,就成了亏损或濒临亏损的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
  如东方航空2000年度业绩下滑,每股收益仅0.004元而濒临亏损。从财务报表看,当年实现净利润2008.19万元,初看还过得去,但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该公司当年的非经常性收益高达24671.51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高达1228.5%,其中处置固定资产收益高达26281.04万元。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其净利润为-22663.32万元,即经常项目亏损22663.32万元。本来是巨额亏损,但利用非经常性收益却可以变亏为盈,可见非经常性收益的神奇之处。实际中,利用非经常性收益掩盖经常项目亏损是许多濒亏上市公司玩弄过的花招。
  有些已经亏损的上市公司则更有招术,他们估计在当年无法用非经常性收益掩盖亏损实质的情况下,便在亏损当年大量处理不良资产,确认巨额非经常性损失以避免次年连续亏损。如广船国际2000年公司首次亏损,实现净亏损72587万元,看起来确实可怕,但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只亏损353.7万元,非经常性损失高达72233.3万元,是经常项目亏损额的204倍。他们的手法是计提本公司存放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托存款的坏帐准备计35043.3万元和计提两种型号的造船产品的预期亏损准备计32643.2万元,为来年的“扭亏为盈”作准备。
  许多上市公司今年亏损,明年眨眼又盈利了,靠的也是非经常性收益。如PT北旅,公司连续几年亏损,2000年终于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4570.5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却不是盈利,而是亏损5063.7万元。从报表上可以看出,该公司当年发生非经常性收益19634.2万元,其中债务重组收益高达15204万元(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已经规定债务重组收益不得记入当期损益)。饶有趣味的是1999年该公司又计提了非经常性损失24697.9万元。由此可见,非经常性损益成了某些上市公司手里的魔杖,要公司亏,就大提非经常损失,要公司盈,就大增非经常性收益。这样人为制造的利润,还有什么可信度,有什么可比性?
  引人关注的是,在上市公司报表重组受限的情况下,当地财政支持的重要性大为提高,获得财政补贴、贴息的公司大量增加,一些T族公司更是纷纷宣布通过获取财政补贴等能够迅速扭亏。如ST西化机,2001年底当地财政局拨付公司一次性财政补贴就达1500万元,其中800万元直接说明就是扭亏补贴,而公司2001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281万元,有了这一笔财政补贴,公司扭亏自然不在话下。
  经常性收益是企业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投资者可以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及判断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其带来的收益是暂时的。因此,许如果投资者只看公司每股盈利多少、增长率多少,非常容易上当的,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