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慧性图文思维教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才能发现它们的来去脉。
  按照古代人对人的德性品质分类法,其实非常地简单:具有性识思维能力(立体全息思维型)的人有可能成为至人和真人;拥有慧识思维能力(平面全息图文思维型)的人有可能成为圣人;只具有良好线性思维能力的人,最高境界也只能成为贤人。正如庄子所言:“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的庶人。
  在研究人类智识的发展与回归中,历史同样不能割裂,我们应当把握:知史才能识因,明性才能破智。只有“知史明性”,我们才能更符合事物本质地分析人类智识的发展与回归。下面我们看一看这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文化中根文化时期的性慧思维方式(内求法)。
  性慧基因,代表着人类2500年前整个历史阶段中的思维方式。而且,性慧思维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过程,并非只是中国所特有。只是中国道德根文化对性慧思维方式的保存,最为全面而且系统性最强,性慧思维方式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称为世界之最。人类思维方式第一阶段的性慧思维方式中,古希腊的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全都与中国道德根文化中伏羲、黄帝、老子的思维方式极其相似,某些方面甚至完全相同,都是以运用性慧基因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这都是其中最显着的特点。也可以将性慧基因运用的方法,简称为“修身内求法”。
  在第一阶段时期,人类的道德品格与德的能量运用,经历了一个“居道用德”,再进入“离道失德”的演变过程。人类的精神系统,经历了性体“居道用德”到“阴阳分解”的变化过程。人类的智慧,也经历了“大慧无智”到“大慧初智”的变化。人类六根中的眼、耳、鼻、舌、身、意,也经历了一个“性用六根”到“智用六根”的逐渐变化转换过程。早期是本性,人类的灵性,人类的真我直接使用人体的前六根,但是后来逐步地转化成为后天的智识进行了一种夺权,把这种权力从我们的性体系统上夺了过去,这其中是一个逐渐变化转换的过程。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3)
所以,人类思维方式的分期与分类,应当是以黄老修身内求法(性慧法)为第一基础期,或者说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修身内求法(性慧法)为第一基础。然后,才在此基础之上诞生出演绎法、归纳法和直觉法。而且,爱因斯坦的直觉法,是一种人类思维方式理性回归的萌芽,这个特点我们要抓住。人类在21世纪应当还会产生一种“执一法”,进入一个“执一以为天下牧”的新时期和思维方式。从而符合“一能贯五,五能归一”的必然规律性。而且可以预言,老子的德道思想将会成为这一思维方式的精神源泉和根柢。
  第二阶段:发展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文化界当中都认可的亚力士多德的演绎法。
  分析一下西方文化中古希腊的这个思维方式第二阶段的生成,看一看演绎法的诞生,我们将会更加明晰其中的因果关系。亚里士多德从18岁到38岁,在雅典跟随柏拉图学习了二十年之久。这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西方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同大谈玄理专注于内求法的老师不同,与老师的思维方式不同,他的老师是大谈玄理专注于内求法,而他则是因为无法良好地进入慧性右脑图像思维境界,转而努力地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地钻研起左脑智能线性思维的启用,他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经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学习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产生了分歧。
  这个分歧点,其实就是表现在是以内求法为第一性,还是以外求法为第一性的认同上。也就是慧性图文思维法与智能线性思维法的分野。这跟我们老子学院的很多同学与我之间的关系,有点相似。有的人跟随我学了十年,当然,我们全都是业余的学习,不像他的学习是专业性的。结果许多人的性慧始终打不开,右脑丹元主持的图文思维难以出现,所以有的人就离开了,有的人甚至骂娘,一部分人还在继续咬着牙坚持学习与实践。我们之中也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坚持着学习与实践的同学,大概时间 还没有二十年吧?我想,亚里士多德这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都是在苦苦地求证,要将自己的性慧基因系统用“闲暇”的方法打开它,但是这个艰苦卓绝漫长二十年的努力,却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内求法打开右脑慧性图文思维功能的努力,在他自己的身上始终未能见效。在这个二十年后期的阶段中,可能就逐步地转向了外求法的研究,因为内求法之路对他来说已经走不通。他曾经隐喻地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亚里士多德的坚忍毅力是值得人钦佩的一个方面,而且此路不通他就要另辟捷径。这对“智长慧隐”时期的人类,对于“心瞎眼亮”阶段的人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人类的智慧,的确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死亡而消失。但是,智与慧的分道扬镳,智能的专向发展,智能左脑的孤独开发应用,却由此而典型地开始出现。亚里士多德与老师决裂的是彻底抛弃性慧内求法,纯用命智外求法,在智能领域单向性地全面发展,这就使他成为西方文化中“智长慧隐”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奠基人。从他开始了全面抛弃先天性慧基因的运用,纯以后天智能为用。他的出现,构成了古代西方文化性慧与命智的分水岭,这一时期同样是西方根文化的关键转折期。这种现象与中国文化历史中,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异曲而同工。只是汉儒未能全面继承孔子的原儒精髓,属于异化型的儒术。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4)
亚里士多德以自己的后天智能全面研究了形式逻辑理论,制定了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组成的“三段论”为主的逻辑推理体系。在17世纪,笛卡尔进一步强调理性的演绎法之后,不少西方哲学家便认定只有演绎逻辑才能给各种知识以必然而普遍的理论基础。但是,正如庄子所言,这种“去性而从于心智”的纯后天智能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足以定天下”,这种思维方式并不能使人们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结论,在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情况就必然会“益之以博”,使思维方式向复杂的方向继续发展,从而弥补人类抛弃性慧内求法、纯用后天智能的天然局限性。也就是说,瞎子与瞎子之间的结论应当进行互证、应当交流,从而使结论更为完整,更为接近事物的本质。
  人类智识中的智能在发展的第二阶段中,由于人类欲望与私心的屏障作用力,已经完全使人类不能直接获得德一的能量,只能由于品格的不同和高低的差异而获得相应的德一子系统中的部分能量。人体内性体系统的阴阳分化已经全部早已完成,并且进入了魄力和智力全面上升的过程中,阴长阳退形成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后天智识,此时已经完整而全面地使用六根,进入六根被智识运用的精细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近代培根的归纳法,是在发现演绎法大量不足的基础上诞生的一种思维方法。
  培根激烈地批评了亚里士多德一派人的演绎至上论,认为演绎逻辑推理“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科学”,“三段论并不能用于科学的第一原理,而用于中间公理也是无效的……因此它只能强迫人同意命题,而不能把握事物”。《培根?新工具》认为,“只有根据一种正当的上升阶梯和连续不断的步骤,从特殊的事例上升到较低的公理,然后上升到一个比一个高的中间公理,最后上升到最普遍的公理”。培根还强调,这种归纳法不只是要用来发现公理,并且还要用来形成概念。培根的归纳法思维方式,虽然弥补了亚里士多德演绎法思维方式的一部份缺陷,使人类的智能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但是,由于仍然抛弃人类固有的性慧系统,因此并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然真理和客观规律。人类的思维方式“益之以博”,不断寻找新的出路,进行自我完善,在综合了“演绎”与“归纳”两种思维方式,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