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胜金融危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局在开始就决定了。美元的破产是这次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也许伯南克知道,保尔森知道,但都不说出来,因为很多事情不能说,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真的会把美国人的信心摧垮。而美国的破产,实际上是早就注定了的,不过是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和国际贸易金额的扩大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现在大家都在谈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问题,似乎贝尔斯登和雷曼的倒下已经证明独立的投行是不可行的,而美林投身美国银行,高盛、摩根斯坦利归化为传统银行都在为这个结论加注。我们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如果说美国当初是按照混业这种模式进行监管,可能没有今天的高盛,没有今天的摩根斯坦利这些大的投行,可能大部分都像今天JP摩根这样的混合体。美国这种分业监管,把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来搞,长期就出现了这样大量独立的投资银行。对独立的投资银行而言,监管问题只是一方面,没有独立的、自有的、大量的、充裕的资本金去运转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资本金怎么赚钱?就做所谓的“创新”,创造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吸引资金参与,这也是资金来源之一,这种资金再次推动华尔街的游戏升级。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视独立的投资银行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毕竟,传统的商业银行是难以拓展出新的领域的,创新,只要是适度的,又有何不好呢?何况,当初制定《格利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初衷也是为了预防类似1929年的金融危机,但历史不会重复,《格利斯-斯蒂格尔法案》的优劣也难以再用其他方式去逆向实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真相(5)
况杰(普汇创展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
  7不仅仅是阴谋家们的“贪婪”
  “次贷”危机的起源,说得通俗点,就是一些美国人不愿意干活儿,却要住大HOUSE,这就叫做“贪婪”。我在去年参加任志强和易宪容辩论房地产问题的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就对任志强说过,我说任总你说的“房子是卖给富人的”这话的意思我理解,但是你的表达能力太差,我要表达就说“房子是卖给买得起房子的人的”。买得起大房子,就买大房子;买不起大房子,就考虑买小房子;小房子也买不起,可以暂时租房子住。
  这个逻辑,就好比吸毒者说,不是我自己要吸毒,而是毒贩子引诱我们吸毒的,是华尔街的“阴谋家”引诱我们买这些垃圾债券的。其实,如果你像我这样,连烟都不吸,又有谁能引诱你吸毒呢?
  8那些迷人的“衍生品”是如何让人自愿掏腰包的
  仅仅是次级贷款,尚且不能让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崩盘,而是一次次的“杠杆化”,过多的金融衍生品,造成了这次严重的“次贷”危机。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的就是“中间”业务——证券发行承销、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业务,因此投资银行就有着所谓的“金融创新”的冲动,因为只有创设出更多的产品,投资银行才有更多的事情可做,也就才有更多的利润可赚。于是,在投资银行的精英们的包装下,“次贷”就又被创设出了新产品——债务担保凭证(CDO)。投资银行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些凭证,也就是债券,向债券持有人分散了风险。为了顺利地卖出这些高风险的“次贷”CDO,投资银行又将它们再次分拆成高级CDO和普通CDO,而高级CDO在发生债务危机的时候,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于是它就变成了中低风险债券了,而高风险的普通CDO,就又创设出了一种保险产品CDS,叫做信用违约掉期,也是一种债券。投资人一般不是觉得CDO的风险高吗?我就给CDO做个保险,拿出一部分钱给保险公司,万一出了风险,保险公司来赔。这样,投资人购买CDO,不就没什么风险了吗?
  哈,还没完,投资银行又发明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资人,也就是美国和全世界的普罗大众来一起承担。CDS可是先收到保险费的,假设是5亿美元,我就用这5亿美元作为保证金,来发行一个购买CDS的基金,万一这个基金发生亏损,我就先用这5亿美元垫付,等这个5亿的保证金赔光了,你买的CDS的基金的本金会赔。
  这样的“保证金”,评级机构当然给出了高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可不是随便就做评级,他们对债务担保收入评级的收费,可是为公司债券评级收费的3倍。结果,这个基金就卖给了养老基金、教育基金、各种理财产品,包括其他国家的一些银行。可是,经过一次次的杠杆,一次次的衍生,谁也不知道一共发行了多少这种基金,泡沫也就越来越大。
  当房价下跌时,经过多次杠杆放大后的这些债券,就如同多米诺骨牌般一级级倒掉了。
  看上去,都是投资银行的精英们的错,评级机构的错,保险公司的错。于是,现在有一种“阴谋论”的说法很流行。华尔街是不是存在一个阴谋,是不是做了一个局,是不是就是要全美国的纳税人、甚至全世界人民,当然也包括中国人民,去替他们“埋单”,要把中国的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吸走?我看不能一概而论。。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真相(6)
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做得比你好,赚钱比你多,风险比你小,你是不是会想着要市场占有率超过他,希望你赚的钱超过他,希望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他啊。如果这叫做阴谋,那几乎所有的商人都有这种“阴谋”。如果你去菜市场买菜,小贩告诉你,一块钱一斤进的,不赚钱卖给你,你信吗?你肯定不信,因为如果他不赚钱,他辛辛苦苦出来卖菜干吗?可是这算阴谋吗?
  “次贷”也好,金融衍生产品也好,都是商品,金融商品,创设的目的就是赚钱。美国要把国债卖给中国,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要把一些金融衍生品卖给中国,目的也都是赚钱,这难道不是我们本来就应该知道的吗?
  所以说,美国人有一种要赚中国人钱的“阴谋”,我完全同意,而且早就认识到了,时时都在提防着。但这种“阴谋”是不是就构成一种“阴谋论”,是不是故意造成一个危机,构成一个局,逼得我们再也不“与狼共舞”,而只能是闭关锁国,我也完全不同意。
  《眺望东方周刊》今年第四期里有篇文章写道:
  “印度人曾相信,他们的多数不幸都起因于巴基斯坦特务的破坏。马来西亚人相信,亚洲金融危机是西方几个投机家密谋的结果。来自肯尼亚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旺加里?马塔伊女士相信,艾滋病与猴子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西方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生物武器,至于目的,大概是为了清洗人口。”
  关于阴谋论的社会心理基础,有美国罗特格斯大学戈泽尔教授的一段话可抄:“相信阴谋论的倾向,与人的失范、缺乏信任、不安全感有联系……而与失范的密切关联,又显示阴谋论的立场与对主流体系的疏远和不满有关。”(《对阴谋论的信奉》)
  关于金融危机的形成,阴谋论和规律论是两派观点。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外部攻击造成的,从心理学上叫“归外因”;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
  一场危机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其实很简单。从哲学上讲,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在2004年11月发表在《中国经营报》上一篇文章里,就提出了一个“危机矛盾说”。危机就是矛盾激化的产物,而矛盾的形成就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内因起了根本作用。
  也就是说,这场金融危机,归根结底是由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价值观的扭曲,长期的流动性过剩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如果说是规律论,那就是一个系统本身就处于长期非稳定的瞬间稳定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变得不稳定,甚至崩溃。
  那么,什么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是“次贷”吗?如果是“次贷”,那“次贷”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如果说美国金融危机的标志性事件是有的,那就是雷曼兄弟的倒闭。
  摩根大通是雷曼兄弟最大的债权人之一,拥有约230亿美元的债权。雷曼在摩根大通存放有大量证券作为抵押,随着“次贷”危机不断恶化,这些抵押品的价值也在缩水。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