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你是不是真的需要买房,都把款贷给你。这就好比那个著名的笑话。两个皮鞋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发现岛上的人都不穿鞋。一个推销员觉得这里没有市场,而另一个推销员觉得市场很大,可以让不穿鞋的人穿鞋。然后呢,像做游戏一样,把需求调动起来、制造出来,目的是为了生产那些“产品”并把那些“产品”推销出去赚取高额利润,也就是“次贷”相关的衍生债券。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贪婪”。
李犁(和讯网财经中国会秘书长)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为什么被称为是金融海啸,或者是叫全球金融危机,是因为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危机。已经不是某一块坏死,或者是某一个部件坏了,我们把这个部件更换一下,就没事了,而是从基础资产定价方面就开始有问题,一直到衍生产品,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监管问题是这样的:原则有了,但是如果不细化、不明确,一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执行起来的差距就很大。当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的时候,监管时就要特别注意了,比如说这类衍生产品,不能再持续地打包了,比如说只允许打包三次,我规定的边际就在这,你再往下做就是禁止的。这样的原则相对能够贯彻执行,否则没有任何限制,想怎么打包就怎么打包,最后复杂得让谁都不明白的时候,监管部门想管也管不了了。
在美国对公募基金和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是不一样的。对公募基金,因为允许做广告,发行对象是普通老百姓,有关部门认为投资者多多少少有知识缺陷,容易上当,就监管得严一些。可是有一些私募产品,特别是一些衍生产品,它不像公募基金一样,在公开市场上卖,根本不能登广告,但这些往往也是风险性极高的产品。私募基金投资的产品,是很复杂的,多次打包、衍生之后的产品,风险提示不够,即使是所谓的特定投资者,机构投资人,就是金融专业的从业人员都不一定能懂,也不一定能看懂其中的风险。
4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这次的美国金融危机,应该说美国政府、美联储,是有一定责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核心是要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要画清楚。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并没有否定政府的监管行为,其实就是因为无论哪个市场,从古到今,不可能没有政府监管。因为政府就是一个监护人或者守夜人。晚上大家都睡觉,得有一个人盯着,别让小偷入户偷东西。如果政府和有关当局不做监管的话,那么纳税人就没有必要交税给政府。另一方面,美国政府现在大规模地介入资本市场,比如占有AIG的85%的股份,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市场经济已经不存在了。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或者说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不能说介入就不对。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还得出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危机的时候,政府不出手,形势就会越来越恶化,政府难辞其咎。
二、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真相(3)
5危机产生的最深刻原因——华尔街文化
王炜(资深媒体人)
这次金融危机,很多人首先把原因归结到“次贷”。问题是,“次贷”真的是金融危机的原因所在么?或者“次贷”仅仅是个诱因?
华尔街文化——资本天生的贪婪和逐利性是危机的最深刻的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出现的是世界性的资金流动性过剩,这就要求资金有新的出路去满足资本天生的逐利性,华尔街就要去寻找一些所谓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来满足过剩资本的需求,因为原有的基金、股票等品种不足以满足资本的逐利性,金融企业因为资金流动性过剩而大量出现,众多贪婪的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也同样难以满足,高风险、高刺激的品种因此应运而生,金融业的产能得到极大扩张。这种情况下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衍生工具,次级债券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次级债券本身建立在这种以提高金融产能来消耗流动性基础上,按照这个逻辑,大家又会对次级债设立很多“赌局”。雷曼跟美林在这个赌局上谁能赢,一层一层扩大。本来可能整个次级债的市场规模并不是那么大。假如说他有十万亿的规模其实也无所谓,也都可控。现在问题是后面设立的这些“赌局”,到底多大。你转了一圈发现:本来你以为次级债的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解决了,当你把次级债解决掉的时候才发现后面的尾巴还有多长你都不知道。
华尔街有句名言:IBG,YBG(I’ll be gone,you’ll be gone),这句话可以直白地理解为:我会滚蛋,你也会有卷铺盖的一天,何必认真?因为大家都会离开这个市场,不会有人对交易真正负责。所以达成协议的时候我们不管明天会出现什么情况,今天交易的时候我们能拿到利益,大家都好,至于下家是谁来接我不管。这是华尔街最典型的文化。
1968年,英国的哈丁教授(Garrett Hardin)在《The tragedy of the mons》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公地悲剧”理论模型。这个模型是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华尔街也是这样,因为股东众多,“公地悲剧”上演,众多的股东在普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对金融类企业的风险监管显然出现缺位,于是,华尔街的很多企业跟我们的某些国有企业一样,没有人会对公司和公司业务最后负责。整个华尔街参与的其实都是一个博傻游戏,CEO只对自己任内的业绩负责,一旦完成任务,可以拿到大把的奖金和期权。下一任CEO如何收拾局面就不管了,“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路易十五”们每天都在华尔街穿行,这就是华尔街的现实,这也是华尔街深层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像安然公司居然把气候做期货产品去创新,这样的创新后面蕴藏了极大的商业风险,或者说本质就是赌博,而且坐庄的人因为要吸引众多的聪明人去参与游戏,只能把未来的不定风险作为赌博的产品。凡此种种,既是华尔街文化造成的,也是金融产能过剩的典型表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真相(4)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尔街所谓的创新和文化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这是本次金融危机最深刻的原因之一:华尔街的文化。
金融行业的过度发展也是本次金融危机的深刻原因,美国从80年代开始,发现在制造业上根本不是东亚国家的对手,转为依靠虚拟经济、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攫取金字塔顶端的利润,也由此开始了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产能过剩的进程。1987年的股灾实际上给金融创新导致的产能过剩敲响了警钟,当时米尔肯创造出垃圾债券这样的金融工具本身也是金融产能过剩的典型表现,不过,美国人没有觉醒。2000年,纳斯达克市场上互联网公司最后的疯狂结束后,迎来了互联网的冬天,这是金融资本以产业意志的形式对互联网产业的产能过剩提出了警告,随后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公司倒闭、裁员,通过这种方式释放过度畸形发展的互联网产能,这次的金融危机其实也会以类似的结局来收场。贝尔斯登、雷曼的悲剧不过是金融产能过剩的释放形式,同样,中国南方倒闭的那些企业不过是制造业过剩的产能释放方式。
6“特里芬两难”?
本次金融危机还有一个制度设计上的原因:也就是所谓的“特里芬两难”。一方面,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决定了美国只能是赤字财政,否则其他国家手里的美元从哪里来?国际结算的美元从哪里来?另一方面,因为美国赤字,大家又对持有美元不放心,担心美元价值不稳定,从而可能出现抛售美元的情况。“特里芬两难”就是指美国的这种尴尬境地,而且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必定崩溃的根源所在,从制度设计上,美元的结局在开始就决定了。美元的破产是这次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也许伯南克知道,保尔森知道,但都不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