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保险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保险资金的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大。只有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才能妥善应对意外事件的冲击,减少不必要的波动。“次贷”危机对美国职业责任险市场的冲击较小,说明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我国的保险公司应该向美国学习,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深度,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在制定各类监管法规和实施现场、非现场检查时,也应该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列为重点要素。
第三,要建立反应灵活、覆盖全面的监管体系。
美国债券保险市场受到“次贷”危机全面冲击这一事实,既反映出在资本市场链条上的各金融机构之间密切相关的联系,也反映出在金融产品创新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监管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也很难做到位。因此,监管机构不仅要尽可能地完善当前已有的监管体系,还应该使这一体系反应更灵活、覆盖更全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债券保险,但责任保险、农业保险、银行保险也都属于新业务范畴。监管机构只有针对这些新业务的特殊性制定好相应的监管规则,并随时跟踪和分析新业务市场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加以解决,才不会累积形成系统风险,确保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四、金融危机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2)
2美国少数大公司蒙受巨额亏损,国人要小心!
在美国,多数保险公司由于严格控制“次贷”相关债券的投资而受到较小的直接冲击,少数大保险公司则蒙受巨额亏损。近年来,投资收益在保险公司的利润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投资活动对保险行业而言越来越重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活动的频繁,保险公司对各种层出不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大多数美国保险公司仍然遵循了非常谨慎和保守的投资策略,将投资资产主要分布于高等级债券上,严格控制对高风险证券的投资比例。2006年,美国寿险公司平均53%的资产投资于最高等级的债券,19%投资于次高等级的债券,股票投资只占到净认可资产的46%;非寿险公司投资于最高、次高等级债券以及股票的比例分别为67%、4%和16%。尽管许多保险公司持有“次贷”相关资产,但由于比例很小,投资风险处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远小于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少数大的保险公司由于采取了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在“次贷”支持类债券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从而蒙受了巨额亏损。例如,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在住宅抵押市场的投资额占公司全部投资资产的11%,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的情况下,形成了巨额的投资亏损。2008年年初,AIG宣布对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相关衍生品冲减111亿美元,从而使得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高达529亿美元,创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纪录。
“次贷”危机使得许多牵涉其中的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从而引发了很多诉讼案件。例如,由于银行核销和冲减“次贷”损失使得盈利大幅减少,甚至一些按揭贷款机构为此破产,引起许多投资者集体上诉,控告企业管理层误导、错误披露或者其他失当行为。诉讼案件的增多意味着职业责任保险保单下的索赔数量将显著增加,从而影响责任险业务的盈利水平。
3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债券保险市场
“次贷”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保险领域是债券保险市场。债券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承诺在发行人违约时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和本金。现代意义的债券保险1971年首先出现在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上,主要为各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提供担保。其后,债券保险公司出于扩展业务的需要,将营业范围从市政债券推广到了各类高风险的资产担保证券。目前,美国很多债券在发行时都有保险担保,相当数量的资产支持证券也购买了债券保险。“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次贷”违约率的上升增加了债券保险公司的亏损,并使得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了对这些保险公司的评级。债券保险是债券发行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债券的信用,有助于提高债券本身的信用等级。保险公司的介入大大增加了其安全性,因此,债券保险的存在对债券市场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债券保险实际上是以保险公司的信用为依托,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决定着其所担保债券的评级,因此高评级构成债券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一旦债券保险公司的财务评级普遍下调,必然导致其承保的债券评级普遍下调,不仅会使持有这些债券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出现更大的资产损失,也会拖累那些本来风险较低的市政债券估值减少,给处于“次贷”危机中的债券市场带来更大压力。目前市政债券的2/3是由美国个人投资者直接或者通过共同基金的方式持有,总量高达16万亿,多数都有保险担保。如果债券保险公司失去了3A评级,投资者持有的市政债券价格就会下跌,而一旦原以为低风险的投资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普通美国人的生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金融危机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3)
4在中国的合资保险企业可能受到的冲击
在合资保险公司方面,由于外资方在本次全球“次贷”危机中受波及的程度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其在中国业务的开展,将间接影响整个中国保险行业。
2003年11月6日,人保财险H股挂牌,并随即与美国国际集团(AIG)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买入人保财险99%的股份,锁定期为5年,并在其擅长的意外险和健康险领域与人保财险进行长期业务合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保财险当年境外上市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目的之一是为了弥补资本金不足。而5年后的今天,深陷金融危机之中的AIG已经成了美国的“国有企业”,并仍处于资金短缺困境,有可能变卖资产自救。10月3日,AIG宣布将出售其在日本的3家子公司。而人保财险和中国有关监管部门都做好了回购AIG所持人保财险股权的准备。
“一旦AIG破产了,我在友邦买的保险怎么办?”如何保证我手中的保单的安全?
AIG的危险处境触发了其附属公司友邦保险的投保人对保单安全性的忧虑。在新加坡、香港等地甚至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退保潮。虽然美国政府迅速以850亿美元接管了AIG,但这并未能完全打消各地投保人的疑虑。百年老店濒临破产,让人在慨叹“一切皆有可能”之余,也引发了一个新问题:一旦保险公司破产,如何保证我手中保单的安全?中国人原先认为最大、最安全的外资保险公司居然也会面临破产威胁。
其实,除了保险公司破产问题外,还有一些微观的涉及“保单安全”的细节问题,比如:
如果你身故了,你的保单是确定理赔的么?
老公买保单的时候指定的受益人是太太,她确定能拿到理赔么……
关于保险公司一旦破产,投保人是否还能得到理赔的问题,其实有一些误区。大多数人会认为保险公司破产了,保单也就泡汤了。其实不然:大多数国家对于公民在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作出保证安全的承诺,也就是说,一旦该商业银行破产,储户未必能拿回全部或部分存款;而对于人寿保险的保险单,大多数国家却都有相关的法律条款对其安全性进行保障,比如我国的《保险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准备金,必须转移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
并且,我国于2005年开始建立起了较为规范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境内中外资保险公司均按季缴纳保险保障基金,由保监会集中管理和统筹使用,目前基金已累积逾100亿元人民币。所谓保险保障基金,是指按照保险法的要求由保险公司缴纳形成,按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在保险公司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等情形下,用于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