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4美元多的股价买了1万股。如果说我们真有什么“内部消息”,我们不相信雷曼会倒,我们不相信我们的业务会停滞。
然而,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条街不是讲公司忠诚度的地方,更不是同情失败者的地方。事到如今,雷曼的命运已经“生死在天”,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一如既往为公司多拉客户多挣钱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我们自己的损失。不过话说回来,悲观绝望不是交易大厅的声音,感慨万千更不是华尔街的面容。我们所有人暗中思忖:大不了两周以后把雷曼的绿色门卡换成灰色,或者黄色,或者无论什么别的颜色的门卡,接着去为下一个“雷曼”卖命。再不济,被新的公司扫地出门,拿上6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回家”大红包,找个“加勒比海滩”去规划新的未来。
贝尔斯登那种树敌无数的主儿,都能卖个每股10美元的好价格,更何况是我们雷曼呢?
夜深,放下电话,抛开键盘,把桌上中午剩下的残羹扫进垃圾桶,任由电脑屏幕继续闪烁,下班。电梯里,我和同事轻松道别:
“晚安,好运!”
掘墓人的咒语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这个世界上总有极少一部分人,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第六感”:
地震的前几天有人突感不适而仓皇出逃;飞机失事的当天有人莫名其妙取消旅程。油价还是每桶40美元的时候有人异想天开说要涨到150美元;中国股市达到6 000点的时候有人突发奇想说要跌到1 800点; 就连7年之前的“9·11”,华尔街都似乎提前“嗅”到了些什么:“9·11”事件中飞机被炸毁的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在出事的前一天突然买进4 516手AA航空的“看空期权”,是市场购买AA航空看空期权平均日交易量的285倍;“9·11”事件中另外两大经济上的受害者,为世贸大厦提供再保险服务的慕尼黑(Munich)再保险公司(损失了15亿美元)和安盛(AXA)保险公司(损失55亿美元),也分别在“9·11”之前的几天里经历了数倍于日平均交易量的看空期权的买进。对坐落在世贸大厦双子塔北楼的摩根士丹利,市场在9月7日到10日平均每天购买319手摩根士丹利的看空期权,而在9月6日以前,平均购买量为27手。另一个离世贸大厦最近的投行——美林,9月7日至10日突然经历市场平均每日买进3 053手其看空期权,而在9月5日之前这个平均数是252手…… 事到如今,连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无法证实这究竟是恐怖分子的阴谋,还是“第六感”的“纯属巧合”。
然而2008年的这个夏天,或者说是这一年多来,在雷曼,在华尔街,在金融和经济领域,无论凡人超人,“第六感”似乎都沉睡了。2006年4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住房市场做出预测:“住房市场可能会逐渐降温,但不会突然减速。”2007年3月,伯南克又指出:“次贷问题对于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会很快得到控制。” 2007年6月,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也表示:“房贷市场的危机将不会影响到整体经济。”2007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肯定了保尔森的观点。2008年,在雷曼兄弟的年度股东大会上,CEO福尔德表示:“我坚决相信金融市场上最糟的时刻已经过去了。”2007年下半年,股票大师索罗斯专门写了一本著作提醒人们此次“次贷危机”的特殊性,以及“金融市场的新格局”。然而半年以后,他自己却大量买进了雷曼的股票。华尔街传奇英雄保尔森在2007年通过做空次贷抵押债券综合指数(ABX)一举赚进超过150亿美元,而从2008年开始也逐渐对次贷市场从做空转向做多。当然,还有无数像我和我在交易大厅的朋友们一样的凡夫俗子,在自己即将倾家荡产的同时还乐呵呵地洒下了几万“大洋”买进雷曼,或者美林等等所谓“捞底”的股票。
2008年3月,贝尔斯登猝死,尸骨未寒。6个月后,158年的神话,19条命的神猫,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一天之后,美林陪葬,两个星期之后,高盛、摩根士丹利,名存实亡。从华盛顿到纽约,从CEO到小职员,从经济学家到普通百姓,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亚洲,没有人曾有过一丝“嗅觉”:“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第1条命 雷曼小铺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在工业革命最早扩展所及的国家中,美国的资源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19世纪上半叶,美国进入工业革命高潮,185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产值。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的短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从1820年到1860年,美国出现第一次移民大潮,在此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一个叫亨利·雷曼(Henry Lehman)的小伙子,在1844年远渡重洋从德国巴伐利亚来到美国。享利当年仅23岁,是个带有犹太血统的贩牛人的儿子,他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开了一家干货店,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家小店。之后的6年里,亨利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雷曼 (Emanuel Lehman)和梅耶·雷曼(Mayer Lehman)也先后来到美国。1850年,三兄弟集聚美国后,哥哥享利·雷曼提议将自家的小铺改名为“雷曼兄弟”。在之后的158年里,这个干货铺子的名字“雷曼兄弟”逐渐驰名世界。
第2条命 雷曼棉花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如果说雷曼小铺是三兄弟的起点,那么棉花生意,则是让雷曼兄弟发家的第一桶金。19世纪,与美国北方的工业大烟囱不同,美国南方的主要财源是棉花。直至美国内战之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对美国棉花的需求。到1850年,世界上八分之七的棉花,由美国南方供给。
雷曼兄弟们所在的阿拉巴马是美国最大的产棉区之一,棉农多的是棉花,缺的是生活用品和现金。聪明并善于把握时机的雷曼兄弟开始尝试接受“以棉代币”:棉农在光顾雷曼兄弟的杂货店时,可以用棉花折价付账,即以棉花作为货币来换取他们的货物。这样,他们通过卖干货赚了第一笔钱,而棉花当时又是很紧俏的商品,将其化零为整地以高价倒手卖出去,又赚一笔。棉花生意越做越大,很快成了雷曼兄弟公司初期最重要且最赚钱的生意。1855年,正当雷曼兄弟的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年仅34岁的亨利大哥突然染上了黄热病,离开人世。
第3条命 北上纽约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大哥的去世没让雷曼兄弟倒下和分离,两个弟弟不但继承哥哥遗志,并逐渐摒弃了单一的棉花贸易方式,干起买卖农产品期货和期货经纪的业务。任何以交易为本的业务中心最后总是会转移到纽约。1858年,棉花贸易中心从美国南部转移到了纽约。弟弟伊曼纽尔反应很快,第一时间在纽约曼哈顿开设了雷曼兄弟的第一家分号,地点设在现今的自由街119号。此后3年间,雷曼兄弟的纽约分号发展突飞猛进,成为雷曼兄弟各地分号中最重要也是最赚钱的分号。北上纽约,是雷曼兄弟真正踏上金融之路的开端。然而,好景不长,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第4条命 南北战争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南北战争爆发后,雷曼兄弟远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总部与纽约之间的所有通信都被切断,其南部分号与外界的棉花交易也全部中断。“什么都完了!”伊曼纽尔·雷曼在给英国的岳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经过短暂震惊之后,雷曼兄弟迅速调动了他们超乎常人的经商头脑和政治头脑。首先,雷曼兄弟和棉花商人约翰…道尔共同成立了雷曼道尔公司(Lehman & Durr Co),强强联手。他们不失时机地积极提供物资给严重缺乏战争物资的南部邦联政府,建立起雷曼兄弟与邦联政府的亲密关系。兄弟俩梅耶主外、伊曼纽尔主内。内战期间,他们多次绕开北方封锁线帮助南部邦联政府筹措物资,很快赢得邦联政府器重,居于邦联政府最为信任的交易顾问之列。当时的州政府甚至请梅耶北上,代表州政府去参与重大的外事活动。干货店出身的雷曼家族在政界崭露头角。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