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一年就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创造了奇迹。到港一年,八佰伴发展了百货店、餐馆业、不动产开发业、肉食制品贸易公司、西饼连锁店、鞋包公司、家电产品公司七大支柱。在札幌,开设了日本首家集世界商品于一处的大型商场。
和田一夫说
我要说的,不外是一句话:人,原来就是一无所有。不过,你要有梦想,再凭坚定的信念去耕耘,梦想就会成为真实,而每一个人,其实都具备了做富翁的条件。
八佰伴原来是专心致志从事流通事业。
以移居香港为契机,和田一夫正扎扎实实地计划扩大事业,突破单一零售。
开设中国餐馆连锁店发展食品加工业和不动产开发业,还有家用电器等等。
八佰伴的公司名称叫国际流通集团(后再改为现名“八佰伴国际集团”),但随着饮食食品、开发业不断扩大,正在向一个大型综合企业的方向发展。
这是和田一夫21世纪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流通与非流通两翼齐飞。
中国菜享誉世界,名闻遐迩。中国菜的精华与厨师精英都集结在香港。
和田一夫移居香港之时,正值香港中国餐馆大雪崩,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和田一夫初到香港,就有许多餐馆老板上门商谈转让事宜。
一位将餐馆卖给八佰伴的商界华人对和田一夫说:“我喜欢香港,香港是最能赚钱的地方。但是考虑到紧急情况时能有个安全保证,我已作好了移居加拿大的准备。为了让几个孩子去加拿大留学,将财产转移到加拿大,我愿将餐馆卖给八佰伴。”
这位老板的心理,代表了不少急于将餐馆出卖的老板的心理。
他们一方面希望香港回归中国后继续留在香港做生意,另一方面随时准备万一有变立即撤离。
这是1989年风波之后香港商界的实际情况。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并且一直努力着的人们。
早在移居香港前,甚至在1989年前,和田一夫就已将香港中国餐馆列入了他的全球战略计划。
1989年4月,和田一夫派出一个得力职员前去香港的中国餐馆学习经理业务。
这位职员实际上是和田一夫的“侦察兵”,为八佰伴实地勘探,火力侦察。
从某种角度讲,和田一夫可算是理想主义者。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极为稳健的人。
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其时,和田一夫对香港中国餐馆的情况所知无多。因此,指示那位职员以合作的方式与一位华人老板试验性地共同经营一家中国餐馆。
这位职员将一切有关数据详尽地记录,了解和分析这家中国餐馆的经营现状,以便窥一斑见全豹,推断其它餐馆的情况。
结果令人欣喜,该餐馆生意兴隆,其它餐馆生意也很好。
餐馆生意好,但餐馆业正发生大雪崩现象。
“1997”在临近,1989年又发生了一场风波。香港中国餐馆的老板人心浮动,一心只想变卖财产,移居海外。
老板们已经是无心恋战了。
信息迅速反馈到和田一夫脑中。“敌”退我进。香港餐馆老板对未来深感不安,而餐馆的现状和前景都那么乐观,岂不是天助我也?和田一夫在每天必修的晨祷“神想观”中坚定了信念,下定了决心:中国餐馆这把赌注值得一押。况且,现在出击,正是最佳时机!
和田一夫立即通过香港八佰伴向全香港发布信息,八佰伴决定大量收购中国餐馆。
果然不出所料,卖店的老板蜂拥而至。
为了稳住军心,以保证经营能顺利展开,和田一夫马上制订对策。
收购中国餐馆时,可以连同厨师、经营者一起盘进,并让经营者保留两成股份。如果赚得利润,就和经营者分享。
八佰伴这一制度,深受很多餐馆老板的欢迎。
另外,扩大宣传如果加入香港八佰伴就能去海外的八佰伴工作这一政策,让这个信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正如期望,不少优秀人才加入了八佰伴集团。
很多手艺高超的大厨师都提出申请,要求在八佰伴收购的店里工作。
可到海外这一条十分有诱惑力,这些身怀绝技的大厨师希望在八佰伴店里工作,就有机会调离香港,到纽约等八佰伴的海外分店掌勺。
和田一夫高瞻远瞩之处是选择了在香港收购中国餐馆这一环宇间得天独厚、唯我独尊的行业。
中国菜名闻遐迩,中国餐馆遍及世界各地。但全世界的优秀厨师,绝大部分都集中在香港。
中国菜的根源在中国,但现实是,在中国内地却不容易吃得到美味可口、质量一流的菜肴。
应该承认,中国菜的精华在香港。
还由于香港中国餐馆大都实惠而美味,因此,香港的中国餐馆业竞争非常激烈。
非常激烈的竞争就有机会和条件让许多优秀的经营者和优秀厨师脱颖而出,而且保证质量,价廉物美。
和田一夫掌握住了最佳时机。
在日本,如想收购生意兴隆的公司,可能性很小,除非你舍得斥离谱的巨资。一般而论,在日本能收购到的,只能是一些亏损企业,换言之,是一副烂摊子。
由于掌握住了最佳时机,八佰伴在香港收购的,全都是生意兴隆盈利丰厚的公司。
这且不算,在中国餐馆大雪崩的香港,购得一流优质的公司,只需要日本1/3的价钱。
餐馆公司的老板还对八佰伴十分感激。比如说,一位老板急着带钱移民到加拿大。八佰伴提出收购他的餐馆,他自是喜出望外。在他来说,这是一笔求之不得的好买卖。
因为若不是八佰伴提出收购,他的餐馆将无人接手,这正是这位老板为之苦恼的事。
现在,他将餐馆卖给八佰伴之后,就能拿着钱到加拿大去了。
可谓皆大欢喜。
由于选择了收购的最佳时机,要求卖店的老板纷至沓来,和田一夫得以稳坐钓鱼台逐一筛选。
首先是应该重点收购哪一类型的餐馆。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因而形成了各具个性风味、异彩纷呈的诸多菜系。
在香港,主要是粤菜的天下,其次是京菜、川菜、潮州菜、上海菜、客家菜等等,不一而足。
餐馆的档次也千差万别,为了便于收购,和田一夫将香港的餐馆分为三档。
经过论证,和田一夫发现太高档的餐馆常受市场因素影响,赚不到钱,往往入不敷出。
中国菜的至尊无异算满汉全席。但能做得出满汉全席巨大阵仗的超豪华的一流餐馆,不见得就是赚钱的餐馆。
最能赚钱的,是那种一到吃饭时间,一般顾客蜂拥而至,排队等候,饱餐一顿的大众食肆。
原因很简单,因为餐馆始终处于客源饱和的状态,可以薄利多销。与在家里自己动手相比,价钱相差无多,但美味可口,还省却了繁琐的劳作。
例如,和田一夫收购了一家非常优秀的餐馆公司,其下属的一家连锁餐馆,规模巨大,拥有2200个座位,但无论早午晚都座无虚席,很多顾客只得排队候餐。
因此,和田一夫一锤定音,收购重点是面向一般顾客的大众食肆。
从“神想观”得到灵感,然后将收购中国餐馆作为八佰伴的战略,并且立即付诸实施。
和田一夫身体力行进行战术出击。
和田一夫作为一名普通顾客去实地观察,亲身考核该店情况;用自己的舌头尝一尝菜肴的味道。
和田一夫自己制订了4个方面的考核重点。
其一是味道,其二是地段环境及设施,其三是服务态度,其四是经营者的为人与能力。
味道,也就是菜的质量,是餐馆的生命根源。顾客是上帝。味道不正,就像是大厦丧失了支柱,一切都无从谈起。
地段环境及设施的好坏,意味着是否容易招揽顾客。一语蔽之,是否有外在的吸引力。
服务态度是餐馆信誉的标志,是无形的广告。
经营者的为人与能力关系到收购后餐馆继续经营和进一步扩展的前景。
和田一夫要收购的,不仅仅是中国餐馆的店铺,还包括厨师、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一切。换言之,要买下原有状态下的整个公司。因此,味道、地段环境及设施、服务态度等等必然成为考核重点。
依据和田一夫的策略,买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