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和田一夫还能如鱼得水、一帆风顺吗?
第14章 海阔天空 全球开发不动产
和田一夫迁港,成了舆论传媒的台风眼。对于遏制资本外流,稳定香港,客观上起了很大作用。通过八佰伴的“联合国成员首脑会议”,一年时间,收购了纽约、伦敦、温哥华等城市合计几十万平方米的地皮,使之成为八佰伴继百货店、中国餐馆后的第三大支柱。
和田一夫说
中小企业发展成大企业时,重要的是能造就几个可替代总经理的人才。举例来说,当我们的工作人员只有200人左右时,我可以同每个职工直接见面,和他们亲密交谈。但是工作人员一旦增加,具有大企业规模时,我就没时间同每个职员见面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造就几个能代替我跟职工见面和交谈的干部,就可以继续保持与职工的对话关系。
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部迁至香港,其总裁也携家眷定居香港,尤其是和田一夫一到香港,就受到卫奕信总督的会见,因此,香港所有的新闻媒界都连篇累胶地报道这个消息。
和田一夫一下子成了焦点新闻人物,成了一场新闻旋风的中心,成了一个传奇人物。
1990年5月12日《南华早报》用头版整个版面以《AYenforHongKong》为题发文,并配发占版面1/4的特大规格的以会展广场办公大楼为背景的和田一夫的照片。这样浓墨重彩的处理,在以惜墨如金为风格的香港报纸中是十分罕见的。
会展广场办公大楼总高50层,这幢大楼的最高层第50层和下面的第49层是八佰伴总部的办公室。
标题中“AYEN”一词,据八佰伴英语专家解释说,包含了日元和八佰伴对香港的热情两重含义。该标题赞扬八佰伴把日元带到香港,反映出港人对八佰伴的欢迎之意。
香港著名经济杂志《星岛经贸纵横》6月号在封面刊登了卫奕信总督会见和田一夫的大幅照片,同时采用醒目的标题《八佰伴和田一夫——拥家族巨资来港了》。
在和田一夫签署会展广场办公大楼第50层和第49层办公室买卖协议时,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便向全世界作了报道。
标题为《日八佰伴集团国际总部迁港》。
“日本最大的国际分销商八佰伴集团董事长和田一夫17日宣布,由于香港经济上的优势及中国的发展前景明朗,八佰伴集团已决定本月底把原在日本的国际总部及控制公司迁到香港,以利于进一步向国际市场扩展。
“和田一夫在记者招待会上介绍说,今后几年,这个集团计划在亚洲、北美洲及欧洲发展住宅地产和海外零售业务,并计划用10亿港元,合并或收购香港10家一流中餐馆。通过上述计划,这个集团将于1997年前奠定以亚洲为基地,年销售总量达556亿港元的国际地位。其海外销售量与国内销售量的比率将由目前的35%上升为60%。
“和田一夫说,他领导的集团之所以把国际总部选在香港,除了因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有优惠的税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外,还因为他本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抱乐观态度,相信中英联合声明将得到贯彻执行。他认为中国南方沿海各省将可以成为这个集团的商品供应基地。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集团还计划今后去中国开设百货公司。”
确实,在全世界不少国家反日情绪逐渐高涨的情况下,中国包括香港敞开胸怀欢迎八佰伴,实在令和田一夫欣喜感怀。
作为“仁商”的和田一夫,将之归结为八佰伴哲学的成功。
八佰伴总部与和田一夫迁移香港的时候,距离1989年风波还不到一年。
其时,香港人心未定,资本转移正在风头上。八佰伴在这节骨眼上,不退反进,客观上对于遏制资本外移起了很大作用。
对一些尚在彷徨观望的企业及业主,也起了定心丸的作用。
和田一夫刚到香港的一天,就有两个古稀老人来到湾仔港湾道会展广场办公大楼第50楼和田一夫的办公室。
两位分别是香港某大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董事长已75岁,总经理也有72岁。而该公司是香港的优秀企业。
两位老人面见和田一夫,是想接洽出卖公司事宜。
原来老人的孩子们全都移居美国,香港的事业就由老人撑持,而老人深感年事已高,最主要的是老人也没有稳定的心情,因此,打算忍痛割爱。
话语中,老人无限留恋香港这块风水宝地。对于华人来说,香港是天堂,美国虽好,但不属于华人。
香港是极好赚钱的地方,老人盛赞和田一夫的高瞻远瞩,同时,钦佩和田一夫的“仁商”风范,因此,主动上门与和田一夫商榷。
董事长曾经希望总管当他的继承人,但总管谢绝了他的好意。失望夹杂无奈,于是来请求和田一夫买下他的公司,哪怕是降低价格也行。老人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公司转卖后仍旧繁荣发展,不想卖给缺乏信誉缺乏商业道德的哪怕是愿出高价的买主,而寄希望于八佰伴。
和田一夫十分感动。在商言商,这样送上门的大好事正是求之不得,况巳,成全老人的心愿,是对老人莫大的帮助。
但是,老人一派无奈,欲卖还眷使和田一夫于心不忍。他鼓励老人说:
“把八佰伴总部迁至香港,我本人也在香港居住,这样做是想作为一个香港居民,为香港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和田一夫沉吟片刻,接着说:
“我希望您继续干下去。什么时候您去意已决,我们再商谈买卖的事宜。”
发自肺腑的一席话,今老人感激涕零。良久,老人握住和田一夫的双手,坚定地说:
“谢谢您,和田先生。公司我们也不卖了,决心坚持下去!既然八佰伴在向香港发展,那么我们也坚持干它个两三年,想必能开辟一条新路子!”
老人变得慷慨激昂,精神抖擞。
和田一夫亦被老人所感染。年逾古稀,尚能奋发图强,实在令人钦敬。
况且,这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非常出色的经营者,公司是对香港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企业,因此,董事长的这一决心对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有着非凡的价值。而董事长的这一决心,却是感于和田一夫的善意和真诚而发的。
且不说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就是一个正常的有一定商业道德的商人,又有谁像和田一夫那样将到口的肥肉拱手送回呢?
更不说和田一夫不为收购该公司谈判告吹,一场好生意付诸东流而懊悔,反而为董事长的抉择感到由衷的高兴。
虽然和田一夫少赚了一大笔钱,但董事长及其公司感谢他,从稳定香港的角度看,香港亦感谢他,感谢他的博大胸襟和高风亮节。
人心思定,和田一夫及八佰伴总部迁至香港的行动,恰恰顺应了这一基本定则。
因此,在商业战略上也节节得胜。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中将总部迁至海外者,八佰伴属第一家。但在此之前,日本不少流通企业已经不断向香港发展,但因其总部及其总裁都坐镇日本,信誉度和影响力均逊于八佰伴。
八佰伴总部及其总裁一并迁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例如,香港某购物中心要转让,便有8家日本大百货公司、大超级市场提出申请。同时,香港的百货公司及欧洲的流通企业也参加竞争。但最后,该购物中心只选定八佰伴。
理由很简单,八佰伴信誉好,最重要的是和田一夫及其总部都在香港,给人以巨大的安全感。
为此,和田一夫曾经不无自豪地说:
“八佰伴向香港发展的方针,无论对香港还是对外国企业来说,犹如一道强烈的光芒。”
和田一夫一到香港,立即将目光瞄准中国大陆这个最大的市场。
于是,未雨绸缨,决定在香港招收精通普通话、广东话、英语的高素质大学生职员。
这些新职员经过培训,在几年后将会在八佰伴对华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八佰伴对华策略方面不可缺少的人才。
但和田一夫是知其难的。日本几乎所有的大百货店都在香港设有分店,但招聘职员却很难招到大学毕业生。
和田一夫1990年5月份移居香港,就立即招聘了预定6月份毕业的大学生。
计划只录用12至15名,但出乎意外,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