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机会,想不到的致富途径,以及遍及全世界的热潮。但是,由技术管理专家治理的社会,便是由遵守秩序的懒人所组成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或发明的。要创新,就要有另一种不同的精神。玩乐并不仅仅事关游戏。不错,玩乐确是沙滩排球的起源,但也是艺术、科学、仪式行为的起源;它与工作或严肃并非对立,因为它也可以包括这两者。荷兰历史学家约翰·休桑加曾写道:我们很难找到比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更严谨的脑袋。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整个精神层面其实出自玩乐的态度。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发明了玩乐的新规则和新游戏,例如透视和光线的窍门,节奏和韵律的结构,戏剧和隐喻之运用。由此产生了非常了不起的创作。玩乐的精神引导我们去实验,尝试新的组合,去冒险……有时会导致惊人的成就。但创新本来就不像技术手管理专家所以为那样可以预测或预定。要创新,首先必须有得玩乐。
第143节:第三辑 成功只在一念之间
1973年,丹恩·林奇刚刚履任国际人工智能集团的电脑实验室主管。他负责让各种各样奇怪的外围设备机器人、激光仪、古怪的装置等……相互对话,以及与实验室主脑对话。他忆述:有一天,我见到机器人晃晃堵住了我办公室的门口。那是实验室某个同事写了个程式指令它那样做的,他自己则在门外咯咯笑。我必须马上思考怎样指令晃晃走开,而不是把墙拆掉。那一次真好玩。好玩是林奇口中常讲的一个词。他现在是网路现金公司董事长,该公司专做网上转账所需的数理身货币。互联网络上yahoo网站的创建者是几位爱到处闲逛的研究院学生。创始人之一杨致远说:我当初为网上所有的信息编制索引,纯粹是为了好玩。他们在玩乐中无意间开拓出辽阔的市场。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瑞士洼地的妇女很穷,却在她们的织物中织上多种颜色的复杂图案,还用果核来装饰布料。即使是在只能维持最基本生计的经济里,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人类不仅需要实用的东西(在这里指朴素的、没有装饰的布)还需要让想象力获得满足。我们需要学习,需要考验自我,需要发明新的花样。科学史学家塞里尔·史密斯说:从历史上来看,有用的材料、机器或方法几乎总是最先出现在装饰艺术品中,并不是为了实用目的而发明出来。史密斯发现了冶金术的起源:铸造模子是为了制作小雕像,锻接是为了把雕塑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合铸金属是为了创造有趣的颜色花纹。玩乐是一种不带实际目的的动力,却从中生出如此实际的用途。要文明进步而且活力澎湃,须依靠一些特殊的人,也就是以工作为玩乐的人。他们全身投入,反复试验,不断摸索,既创新也求变,成为进步的源泉。反观技术管理专家的治理之道要求的是秩序,要的是按照指令行事、规避创新的懒人──那种人不敢面对考验,也不敢提出挑战。其实,企业界有一段时间确实是奖励懒人的:流水作业线上的工人即使能发现更好的方法,也乐于服从所谓的最佳模式。
第144节:第三辑 成功只在一念之间
但这种奖励制度已经崩溃了,一部分原因是:在竞争压力下,各种工作都需要广泛的知识,另一部分原因是在富足的社会里,一般人期望从工作中不仅得到金钱,也得到享受:以艾姆斯氏试验……这是探测癌症病因非常有用的方法……的发明者布鲁士·艾姆斯为例,他是在细菌中而不是在老鼠身上测试可疑化学物质的,令其他研究者大感意外。他说:谁会想到细菌可以用来进行与人类癌症有关的研究?这种念头不符合人类的思维。当年艾姆斯开始研究这种试验的时候,他甚至并不是在从事他的主要工作。他当时只是在兼营副业,藉以自娱。我在终点等你有些孩子从不敢想象胜利的滋味。葛瑞特和我让他们知道,就像贴在我卧室墙上海报所说的:竞赛并非只属于身手敏捷而强壮的人,也属于坚持不懈的人。11月一个清冷的早晨,晨光熹微,我走上纽约维拉赞诺一纳罗斯桥的上层车道。桥上交通已封锁,我望着宽广的桥面,心想:天啊,我是否太不自量力了?一年一度的纽约市马拉松赛就要开始,我是第一次参加。全程42.16公里,要跑遍纽约市所有五个区,终点在中央公园。我与阿奇里斯残障人士竞赛会里几名队员一同参赛。我们这组人或拄手杖,或用义肢,甚至坐轮椅参加比赛,需要较长时间跑完全程,所以比别人早出发。我患有多发性硬化病;那是种神经退化病,医学上查不出原因,也不知如何治疗;更无法预测会有什么症状或什么时候出现症状。我日后也许会失去视力或说话、走路的能力。15年来,我遵守医生规定,放弃了从事剧烈体力活动的念头。我最花体力的运动就是从我住的公寓来回地下火车站。很幸运,我的情况没有恶化,虽然要靠手杖维持平衡,却仍能走路。我要再做从前的我,这是我强烈的人生愿望。我必须立一个目标,一个不惜代价去达成的目标。我决定参加纽约市马拉松赛。
第145节:第三辑 成功只在一念之间
1988年初,朋友听说我想参加赛跑,都笑我。同事管我叫葛瑞特,指的是得到过八次纽约市马拉松女子冠军的挪威好手葛瑞特·怀兹。同事问我,赛跑途中如何使观众不会误认我是葛瑞特,我回答:很简单,只要挂个牌子,上面写:我不是葛瑞特。就行了。因此,现在我戴了一条缀有我不是葛瑞特字样的白围巾参赛。起跑号响了,我们出发。有的人转动轮椅前进,有的人跳跃向前,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几小时后,我们跑了几公里,路旁的观众多了起来。跑了约15公里,男子组领先的跑手赶上了我们。我们离开路面让他们先过去,以免被撞倒受伤。他们跑远后,女子组领先的跑手又到了,跑在最前头的是葛瑞特·怀兹,动作高雅矫健。我站在边上为她加油。第一批好手过去之后10分钟,惊天动地般跑来了两万人,连路边的人行道也为之震撼。我从没料到这么一大股人潮从面前冲过会令人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此中不知有多少心愿和毅力,而我是其中一分子。午夜一时五十七分,我终于抵达终点,花了十九小时五十七分钟。我举起右手,振臂高呼,像个沙场胜利者。我的第一次马拉松是葛瑞特·怀兹的第九次,也是她最后一次得到冠军的比赛。葛瑞特所创造的九胜纪录也许永远无人能打破。我心想,我大概再也见不到她了。五年后,阿奇里斯残障人士竞赛会创办人狄克·特劳姆邀请到葛瑞特来参加年度晚宴,并且安排我坐在她旁边。我们俩都不好意思开口,要不是特劳姆介绍,我们俩也许会一直静静坐着。真正吓我一跳的是葛瑞特居然知道我是谁。她对有人愿意连续跑二十个钟头十分吃惊,因为她知道跑两小时又二十五分钟已经累得要死。我们很谈得来,一下子就聊开了。我还戴了那条我不是葛瑞特的围巾去,因为本来要在晚宴中说这件事。不过我告诉了葛瑞特另一件事。我参加马拉松赛的第一年,纽约有家报纸拍下我抵达终点的照片,刊在葛瑞特大照片的下方。第二天早上,我拄着拐杖上了一辆计程车,司机看了看我,就以浓重的布鲁克林口音说:嗨,我知道你是谁,今天的报上有你。你是那个赛跑的,赢了马拉松的那个,叫哥蕾德什么。
第146节:第三辑 成功只在一念之间
我说:我不是葛瑞特……我是她姊姊。一般人常弄错,以为我是她。是嘛,他说,我就看你像极了她。葛瑞特觉得这件事有趣极了。那天是我第六次马拉松赛的前几天。她问我,谁在终点记录你的成绩。我告诉她没有人:我会自己报上成绩,然后领取完成比赛的纪念奖牌。葛瑞特说:我认为终点应该有人在。接着她说出令我大感意外的话:如果我同意让她来做这项工作,她深感荣幸。我向她直说,我无法确定什么时候抵达终点。她说:多久都没关系。你跨越终线时,我一定在那儿等你。不久前我体内长了一个纤维瘤,顶着我的膀胱和脊椎,令我行动时有点不适,这次马拉松我估计要28小时才能跑完。清晨六时,葛瑞特到了终点线。我朋友告诉她,至少还有一小时我才会抵达,还说我不会有奖牌了,因为有人偷走了一盒奖牌。一定要给她奖牌。葛瑞特说完就奔出中央公园,跑回旅馆叫醒丈夫……他曾参加前一天的比赛。她说:把你的奖牌给我。有人比你更需要。葛瑞特拿了奖牌,立刻跑回终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