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尔德以面值150万美元的无保证金黄金交易合同获得了格兰特总统的妹夫——埃布尔·科尔宾的好感。通过科尔宾的引荐,古尔德有了与格兰特总统接触的机会,古尔德煞费心机地要从总统口里套出他对黄金的看法,并设法说服总统不要干预市场。而诚实的格兰特总统也答应科尔宾,没有他的指示,财政部不能进行任何非常规的黄金出售。
抄底“幽灵黄金”(2)
同时,古尔德还与科尔宾一同说服总统,让巴特菲尔德将军坐上纽约财务总管助理的职位,纽约财务总管助理具有下达卖出黄金指令的权力。事实上,巴特菲尔德将军是听命于古尔德的,有了巴特菲尔德将军这个内线,古尔德的胜券又增加了几分。
古尔德很善于“借力打力”,背靠政府这棵大树,原本崎岖的财路变成了坦途。的确,作为企业家,要有与政府打交道的艺术。对于本来就“生于斯、长于斯”的企业而言,更不可能抛开政府这个大的背景独自发展。
胆大的古尔德一面进行政府公关,一面暗暗购买黄金,菲斯科也被古尔德的游说之词——“除了声誉,什么也丢不了”而被拉下水,五六十名交易商也加入了这场他们不知就里的投机中。他们几乎把市场上所有的黄金都收购了,当在市场上买不到黄金时,古尔德就利用黄金合同继续买进黄金。
在对外舆论上,他还有意无意地制造流言,让人们相信“整个华盛顿包括美国政府都参与到了这场交易中”,尤其是“格兰特想要看到黄金价格飙升到1000美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购买黄金的疯狂交易中,医生、教师甚至农民拿出毕生的积蓄购买黄金,他们对古尔德放出的在今天看来可笑至极的谣言深信不疑。
黄金的价格越来越高,从130美元飙升到140美元、150美元,甚至160美元,疯狂的价格及抢购潮让卖空的交易商心急如焚,他们不得不重新购买以赶在黄金价格之前平仓。著名的华尔街诗人斯特德曼还作诗加以讽刺:哎呀!黄金价格是如何扶摇直上的啊/穿过华尔街,威廉街,宽街/美国的所有金币/都被掌握在一个巨手指挥的操纵集团之中/它愿意支付数百万的黄金,甚至更多/它准备充当刽子手亲手杀死华尔街/在黄金交易所地狱的上方/不谙世事的喷泉依然有升有落/但黄金竞价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响/面对他们的对手,多头们得意洋洋/就好像撒旦亲自插手一样/提高黄金的价格,每一分钟上涨百分之一。古尔德在接受国会调查时,为自己如此辩解,“我并不想买那么多的黄金……但是所有这些人都加入到了卖空的行列,所以,为了维持金价,我必须买进,否则就只能像一个懦夫一样退却放弃。他们会一直把黄金卖给你的。我从未打算买进价值多于400万美元或者500万美元的黄金……我并没有打算囤积黄金。”
疯狂还在进行,而古尔德已经从巴特菲尔德那里接到财政部即将出手黄金的消息。古尔德想要撤退,但他不愿意带着和他在同一个战壕里的菲斯科一起撤退,如果两个标杆一起撤退,那么人们的投资风向可想而知。他鼓励菲斯科继续买进黄金,而他则开始悄悄抛售,菲斯科买进的黄金恰恰是古尔德悄悄抛售的。到黄金涨到165美元时,财政部发表了即将卖出黄金的公告。有人称,古尔德仅仅在14分钟的时间里赚了150万美元。
在华尔街,古尔德臭名昭著,他曾经的战友菲斯科对他痛恨得咬牙切齿,“除了一堆衣服和一双眼睛,便一无所剩。”古尔德所带来的“幽灵黄金”没有让繁荣延续戛然而止,却表明疯狂、贪婪已成了四处生长的野草,只要落一点火星,就能燃成熊熊大火。当抄底般的投资脱缰时,离崩溃也就不远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谁动了繁荣的经济
1873年,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问世,他在书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浮华而铜臭弥漫的奢靡时代,掠去浮华的泡沫,只剩下一堆冰冷的金子,就连空气中都充满了阴谋的味道。每当盛宴的音乐奏响,大多数人都一厢情愿地认为盛宴不会褪色。
同样是在1873年,挪威人阿莫尔·汉森在一处简陋的实验室里发现了杆菌微体,汉森兴奋地向全世界宣告:这些杆状体就是麻风病的病源。原来,麻风杆菌不是不治之症,更不是背负着道德与宗教十字架的邪恶之源,它只是一类顽固而古老的疾病。经济的繁荣让人们的乐观情绪恣意蔓延,一厢情愿地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如同麻风病,既可以治愈,更没有周期,危机的噩梦终将成为历史。
然而,还是在1873年,繁华出现了断点,或许生与死之间仅隔着一线之遥。
经历1873年经济崩溃的法国人克莱门特·朱格拉认为,“经常性的经济危机并不是一些简单的相互独立的事件,而是经济组织内在不稳定性、周期性重复发作的体现。”在他看来,没有发生萧条恰恰是因为某些方面出错了,而萧条来了则说明经济处于正常的轨道。这些经济学家的部分看法,在今天看来不乏荒谬甚至不着边际。
不过,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的那样,“正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在此之前,有些人已经发现了大陆附近的一些岛屿。”“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未必就是真理,但1873年崩溃之前,的确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各国逐渐走出了经济低迷的阴霾,搭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由于在1871年德法战争中凯旋而归,德国获得了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以及纺织工业发达的阿尔萨斯和煤铁资源丰富的洛林,德国的工业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幅员辽阔的美国,继续以铁路为着眼点发展经济,铺设新路线带给了美国人乃至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无限诱人的利润前景;英国的经济发展也一日千里,从1868~1873年,钢铁、煤炭、纺织出口增加,英国依仗贸易顺差逐渐恢复元气。
工业文明以势如破竹之势冲击着先前经济萧条的藩篱。从1848~1873年,整个世界贸易出现连续性增长,增长率高达260%,所向披靡的工业文明创造了惊人的财富。然而,工业文明既是“印钞机”,也是洪水猛兽。繁荣背后,暗波涌动。经济高涨,政府又放任自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由地支配着人们在资本诱惑下的贪欲,这必然会形成大部分人的盲目,投机泡沫逐渐膨胀,市场的需求即使跟在投资增长背后一路小跑,仍然难以与供求并驾齐驱。一旦出现导火索,轻轻一戳,泡沫就会破灭。
更关键的是,19世纪70年代的危机已远远不是拘泥于一个国家的危机。
资本实力的跨国扩张(如从1870年起,伦敦和巴黎市场上的外国证券价值超过了国内证券价值)以及远距离交通、通信的迅猛发展,逐渐抹杀了地域性的鸿沟。恩格斯说,“自1867年最近一次的普遍危机爆发以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英国在世界市场上有了更为厉害的竞争对手。全球化有了雏形,世界开始趋平,地球将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持续运作的动态实体,这意味着先前意义的危机时期将会结束,危机周期将会拉长,危机的发生机制也将会从一国蔓延到别国和多国。
坚挺的泡沫越来越稀薄,终于到1873年绷不住了,泡沫破裂,大崩溃来势汹汹。1873年5月1日,恐慌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奥地利)发生了。奥地利的银行深陷铁路股票泥沼无法自拔,经济危机连同对危机的恐惧情绪又先后传递到了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终于到1873年9月8日,华尔街也没能抵挡住如瘟疫般蔓延的经济危机,在这一天纽约仓库与证券公司先后违约。噩耗还在后面。9月19日,杰·库克公司的投资银行大厦在风雨飘摇中宣告倒闭,杰·库克公司破产的示范效应在当时不亚于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费城问询报》称,“如果听到在夏日的骄阳中突降大雪的奇闻,也不会比听到这个消息更让人感到吃惊。”当杰·库克公司破产的消息呼啸而来,传到交易大厅时,“人群中爆发了一声惊叫,这声响似乎要冲垮经纪商所在的整个大楼,恐惧似乎抓住了每个人的心。”
标杆倒下,人们的侥幸及残存的希望轰然倒塌,更大的恐惧汹涌而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