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念了我写的一首很肤浅的诗,还念了别人的一首,请教他的问题是,诗歌让人一听就明白好还是让人糊涂好?他还就此作答了。后来也合影了。”
只有初中文凭的表弟,当过兵,当过保安,做过酒店管理,却一直对读书很感兴趣。1997年在长沙富丽华大酒店打工时,还特地跑到师大来听课,感受学院的气氛。正因为如此,表弟在物欲横流的深圳呆了十年,仍然儒雅而不俗,素质很高。
其实,表弟与诗歌也是有过一段渊源的。他14岁就在《宁夏少年报》上发表了一首诗。虽然日后没有走上文学的道路,但他的血管里,至今流淌着诗歌的血液。
我相信,在北大听食指演讲的表弟,一定又想起了那属于诗歌的骄傲的14岁。
昨天睡了,醒着的只是今天。
不管往事是否美好,曾经是否如愿,都已经成为了永远的过去。
最好的珍惜今天的方法,就是让昨天成为昨天!
人生感悟:
不管往事是否美好,曾经是否如愿,都已经成为了永远的过去。
最好的珍惜今天的方法,就是让昨天成为昨天。
心灵的盛宴
今天收到三封信。
在这个书信往来已像月球上的空气和水一样稀缺的年代,一天收到三封信可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对于喜欢手写体字和用一张邮票漂泊心情的我来说,读信就如同赴一次心灵的盛宴,那种“吃饱喝足”的感觉,真的很美。
一封是妹妹阿木写来的。这个名字与木有关的小女子,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却有着南方女孩的细腻敏感。怀着对我的信任,她一有空就给我写很长很长的信,诉说她的苦恼,她的叛逆,她的初恋,她的心事,而我,总是静静地倾听,偶尔回过去只言片语,给她说几句鼓励的话。在这封以谈她的初恋为主题的信里,有这么一段文字,令我特别感动:“今天学区域地理时,我们学到了湖南,我在一张不算大的地图上细细寻找,终于找到了那个叫吉首的地方,我用金黄色的彩色笔将它划出,划成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我看到它在湖南靠西的位置,与长沙遥遥相望,然后看着那轮太阳傻笑。同学说:‘你干什么呀?你划那个地方有什么用,咱又不考那个地方。’我仍微笑,不答话。的确,按地理知识讲,这里既不是省会,也不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排不上商业中心,也和工矿城市扯不上关系,但是我知道一个比这都重要的原因:我哥在那里,这个理由就足以把所有原因都比下去。”看到这里,春天的金色阳光正一点一点地漫过湘西大地,漫过我的身体,我的心灵。让我感到,没有爱情的春天,也很温暖。
另一封信,是我的中学校友陈静写来的。她在新化二中读书的时候,我回母校做过一次讲座。她说她听了我的讲座后,给我写过一封信,但一直没寄。现在,她考上了本省的一所大学,有一天,按照我一本书上的邮箱地址给我发了封邮件,我回了。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这封信。她在信中详述了她高考失利和在大学的情况,最后竟还很懂事地叮嘱我“要好好保重身体”。虽然重视和善于养生的我身体一直很好,仍然非常感谢她的这份细心。
§虹§桥§书§吧§。
第20节:第二辑 心灵散步(3)
今天的最后一封信,是一封寄自台湾的航空邮件,写信人是台湾著名女诗人、《秋水》诗刊主编——我尊敬的涂静怡大姐。紫色的“静怡便笺”,斜逸如飞的行楷字,是大姐一贯的风格。跟大姐相识快十年了,十年间,通过许多信,也见过两次面。第一次见面是2001年暑假在云南大理,第二次是2003年暑假在北京。记得在大理的秋水诗友联谊会上,静怡大姐跟我们跟我们谈了她的一个“伟大”的梦想——建一个秋水诗屋。对于一个只靠薪水生活,并不富足且已年逾六旬的女诗人来说,要筹足数百万台币来实现这个梦想谈何容易?但因为她的真诚,她的执著,这个梦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秋水同仁的积极响应,如今,大姐真的梦想成真了!看来,只要有心,人间很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都是可以变为现实的。下面是大姐写给我的短信:
〃建文:
你好吗?
寄上‘秋水诗屋’的成立邀请函,虽然此刻你无法来,但希望未来的日子有机会来。因为,那是我们共同的‘家’。
也盼望你能规划一次我们同仁去湖南访问的事,最好是明年夏天,去九寨沟和其他地方,可参考我们的云南大理行,由诗友们自费,你主办就行了。
一千个祝福!
涂静怡
2006年3月23日”
静处湘西一隅,我真诚祝贺“秋水诗屋”的成立,也衷心期待明年夏天,能够如愿以偿地与大姐和《秋水》的其他同仁,相会在我生活和工作的湖南。当然我更殷切地盼望着,有那么一天,穿越台湾海峡,穿越这道历史的伤痕,去看看写诗的大姐,到“秋水诗屋”里坐一坐。我想,这应该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生命少不了物质的营养,也少不了精神的营养。没有物质的营养,生命不可能存在下去,没有精神的营养,活着便如同行尸走肉。学会享受心灵的盛宴吧,它会使你远离空虚,活得充实,告别无聊,活出美丽!
人生感悟:
生命少不了物质的营养,也少不了精神的营养。没有物质的营养,生命不可能存在下去,没有精神的营养,活着便如同行尸走肉。常常享受心灵的盛宴,就能够保持精神世界的充实和美丽。
独自凭栏
好久没有去风雨湖边走走了。
春天,湖畔的精神抖擞的树和面带微笑的花,还有艺术学院琴房里飘出来的琴声、湖里冒出来的此起彼伏的蛙声,总是很吸引我的。
今天想到了去走走。心情愉快和不愉快的时候,散步是一种调节,也是一种享受。
刚下过阵雨,树叶上还滴着雨滴。在报刊亭买一瓶纯净水,一份《南方周末》,便向湖边走去。空气是如此清新,畅快着我的呼吸。谁说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呢?我分明从呼进的空气里品出了春天的味道。穿过篮球场边上那片树林子的时候,几滴小雨点从树叶上跳下来,跳到我的身上和报纸上,它们的活泼和顽皮,实在有趣得很。
湖边的小路,还湿湿的,甚至有的地方还有水洼。我用的是一路的小跳步,身轻如燕。路边的迎春花开得如同阳光般灿烂,照亮了这个雨后的黄昏。不过,夜幕还是拉了下来,风雨湖,很快就进入一种朦胧的幻境。
艺术学院旁边的那排小树林又长高了,像极了一排排帅气的军营小伙子。被雨水洗亮的绿意,该是他们青春的宣言吧。琴声伴着蛙声,路灯掩映着暮色,我在诗情画意中穿行。
走到正在建设中的齐鲁大楼,一扇墙礼貌地挡住了我。于是折回来,行至如长虹卧波的玉虹桥上。这是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站立过和发表过精彩演说的地方。在玉虹桥最高的位置,我独自凭栏,喝口水,铺开了手中的报纸。路灯就在我的头顶,它的光芒足以赶走我眼前的黑暗。
《南方周末》确实是一份很好的报纸,选题策划做得非常不错。这一期的头版,就是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深度报道。标题是:《毕业了,我们的工作在哪里》,标题上的图片,拍的是一个上海招聘会的现场,人山人海,神态各异,很有视觉冲击力。文章开头写的是一个在鞋厂看仓库的本科大学生,工资每月800元,比民工的平均工资还低300元。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大学生,找工失意,没钱吃饭,在“十元店”里埋头喝免费汤。看了真令人感到心酸。大学生求职难,大学生收入不如民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无疑是大学生的悲哀,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严重脱离现实的教育,我们的专业设置,我们的教育模式,都是明显有问题的。我们的大学生,四年究竟学了多少有用的东西?那些考前背一背,考后全忘记的东西,即便记得,又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再者,中国目前过分重视所谓的精英教育而轻职业教育,致使几千上万元一月的钳工很少有人能够胜任,1000块钱左右月薪的普通工作,却使大学生挤破脑袋。作为一个高效教育工作者,我为我们的学生感到痛心。我希望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能尽快做出大幅度的变革,也希望我们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