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9万养大一个孩子-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l 教育保险
  孩子从出生到十四、五岁都有资格投保教育保险,然后从上中学开始,保险公司分阶段给付现金。教育保险的计划性强,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安排保险,用倒推法来选择保险品种和保额,教育保险有强制储蓄的作用。另外,投保人如果在保险期内发生重大意外,可以免交以后各期保费,被投保人到期仍可得到保险公司足额的保险利益。
  目前,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推出教育保险,从产品功能看,除储蓄的作用以外,还有保障、分红和投资等方面的功能。
  比如,某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教育两全保险”,不但具有分红性质,同时也兼备保障功能。每年保费3705元,当孩子到18—21周岁时,可按保额的30%领取大学教育金,孩子25周岁时,可按保额的50%领取子女创业金。
  有的教育保险可以把现金给付的年限提前到初中。如父亲30岁,孩子0岁,投保10万元保额,年交保费8900元,那么孩子在12周岁时领取初中教育金1万元;15周岁领取高中教育金万元;18周岁可领取大学教育金万元;25周岁再领取创业基金5万元。
  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少儿保险还有连生险的性质。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因意外伤害、疾病身故或全残,保险公司会每年向子女给付保险金直至25岁。父母出现意外保费全免而保险责任依然存在,父母的责任得到延续,少儿的权益得到了永久保障。
  l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
  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起,股票开始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我们现在能够接触到的股票大致分为社会公众股(A股)、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以及我国境内企业在香港发行交易的H股。
  投资股票有两种获利途径,分红与买卖差价。两种获利方式可任选其一,也可以两种方式并用。股票的风险在于,分红多少完全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好坏,利大多分,利小少分;公司亏损红利一分没有,公司破产连本金都可能血本无归,A股市场很多PT、*ST公司退市就属于这种情况。股票还有买卖风险,尽管所有的投资者都希望高抛低吸,然而事实上高买低卖、套牢割肉的占绝大多数。总之,与债券保本保息不同,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它在个人的资产配置中属于风险类资产。严格控制风险类资产数量,才能做到盈利为个人理财锦上添花,亏损对个人资产不伤及根本。
  

四、资产状况分析(4)
对于有资金没时间的工薪一族,如果感到自己没有时间跟踪股票行情,也不具备分析、把握行情走势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型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就是把众人手中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依据众人亏损共担、利润共享的原则,交给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专家投资股票市场。有专家替你投资,并时刻照看着股票的价格变化,就不需要你再花时间在股票市场上追进杀出,只要等半年或年底享受基金分红即可。投资股票型基金,应当给基金管理者一定的时间,中长期持有才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切忌频繁进出。
  l 固定收益产品
  固定收益产品是指投资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固定的收益,并预先知道取得收益的数量和时间的产品。与股票不同的是,固定收益产品基本上到期都会把本金偿还给投资人,本金的偿还并不随着产品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好坏而变动,因而固定收益产品的本金是有保障的。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通常以利息的形式来体现,有的一年计一次利息,有的半年就分一次息。由于固定收益产品本金与收益都有保证,因此在个人的资产配置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个人资产增值保值的基础。
  目前,我们能够参与投资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大致有:国债、企业债、企业短期融资券、可转债、回购、货币市场基金、证券公司的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和银行的理财型产品等。国债、企业债、可转债、回购通过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开立的账户即可交易;企业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个人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但可以通过购买中短期债券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而银行则是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发售场所;此外,证券公司是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唯一供应者。
  由于固定收益产品的本金和收益不仅有保障,而且取回本金和收益的数量和时间能够预先知道,所以是一种重要的理财工具。有的固定收益产品因期限较长,可以在交易所流通,形成买卖差价,于是就有投资者希望博取这类差价。而笔者认为,投资固定收益品种应当以获取固定利息为目标,博取买卖差价使固定收益投资变成了风险投资,有违固定收益投资的基本目的。
  

五 关于理财规划和教育理财的建议(1)
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高额的教育费用 “49万养活一个孩子”的社科院调研报告发表后,引起社会极大的震动。有惊叹孩子花费如此之高的;有担心49万怎么能筹集到的;还有咒骂报告的作者数据不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为自我扬名而刻意炒做。但是,孩子的抚养费用自改革开放二十七年来逐步增加,数字越来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教育抚养费用的支出是细水长流,不像购买房子和大件家用电器那样,一笔支出数目巨大、触目惊心。正所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将平时点点滴滴扑在孩子身上的钱总计起来,49万并不是什么大的数字,有的甚至更高。
  49万元抚养一个孩子,除了家财万贯的阔老,恐怕没有一个人会对此等闲视之。49万是一个什么概念?即便是在上海这座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中,也有近一半的人月收入才3000元,夫妻俩人亦不过6000元。这种年收入72000元的家庭,哪怕全家不吃不喝也要7年才能积攒起49万;如果每月只能存下3000元,那么时间就得翻一倍需要14年。一个男人一生有三件大事:结婚生子、购房置业、抚养后代。如果每一件事都要十几年才能解决,那么从参加工作开始到退休的38年里,也只能解决三件事情中的二件半,而且全家人每天只能维持最节省的生活水平,从来不敢享受生活,也没有机会享受生活,就是这样还是没有完成家庭责任。
  不娶妻生子不行,不买房住马路不行,生了子不养不教不行。一方面是收入有限,完成三件大事明显存在着资金差距,另一方面作为正常家庭三件大事又必须完成,这对矛盾该如何解决呢?解决的途径有两条,要么降低结婚开支、放弃中心地段缩小购房面积、缩短孩子接受教育的时间。如果这一条途径不可能,那么只能选择第二条道路“通过理财增加收入,弥补资金缺口”。
  只有理财才能解决高额的教育费用 过去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穷人没钱没有什么可以理的,所以穷人不需要理财。我们应该认识到:时至今日理财已经不是富人专有的奢侈品,而是普通人筹集结婚、筑屋、教育资金的手段,理财正在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笔者一直有一个观点:富人理财是锦上添花,穷人没财想有财,所以比富人更加需要理财;富人有财才想到理财,不经意间又得财,穷人没财认为不用理财,所以永远没有财。理财与不理财,其实大不相同。
  单举一个例子,在笔者做过的众多理财规划中,发现许多人拿到工资奖金后一直放在银行卡里,只有在使用时才取出。银行卡里的资金是按照活期利率(已扣除利息税)计息的,比如把10万元一直放在卡中,一年的活期利息是576元。如果将10万元事先取出存为一年定期,按照(已扣除利息税)的利率计算,一年的利息为1800元,两者相差1224元。一年差1224元,十年就是12240元,二十年就是24480元。假设10万元购买20年期的国债,按年利率4%(国债无利息税)计息一年可得4000元,与活期利息相差3424元,20年相差68480元。再假设这10万元投资的是企业债、股票、房产,不知还要相差多少?理财规划中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手上应该留多少现金?其余资金如何提高使用效率?”解决得好,就可以白白送你68480元甚至更多。与一家人勒紧裤带省下几个死钱相比,理财轻轻松松地帮助你解决三件大事,又不影响你的生活水平。你需要做的仅仅是多跑一次银行,从银行卡中取出活期存款,办一个手续变为定期存款或者国债。
  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