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狼-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怪众多海外基金代表十分默契地来到这里,他们在等待围猎的发令枪。
  没有任何消息。
  没有任何消息就是一个信号,在交通信号灯熄灭时,任何穿越行为都是许可的,但是后果自负。
  佐佐木的心情很复杂:围猎早晚要开始的,他期待着围猎,可是他不愿为围猎的发令枪负责。
  “枪打出头鸟”,中国人不会忘记开第一枪的财狼;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经历过今天这些众多海外基金的残酷围猎,那种痛楚至今难忘。
  佐佐木想起和密友宫泽喜一多年前的交谈。
  前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提起“广场协议”时咬着牙愤愤地说:“老子当时真不想认输。”
  时任日本大藏相的他无法忘记,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对面的广场饭店,G5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汇集在这里,举行了美国主导下战后世界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原本日本没有理睬这个所谓的“广场协议”,“我的地盘我做主”,日本的事,应该日本自己说了算。
  可是美国玩了曲线运动,先拉上传统跟屁虫英国,再招安北美邻国加拿大,再以支持和推动德国统一为胡萝卜,连一向和美国政策保持一定距离的法国,也不得已补票上了船,最后回过头来找日本。日本还有选择吗?
  一贯有“货币黑帮”之称的G5财长会议历来是拉上窗帘开会,这次竟然破天荒邀请世界各地媒体公开采访。
  事实上,会议仅用了20分钟就一致通过了由美国起草的“共同声明”:
  使强势美元变成弱势美元;采取政策协调解决贸易收支失衡问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方面希望各国中央银行从外汇储备中动用180亿美元,使美元在不远的将来贬值10%~12%。
  就日元而言,美国的目标是使当时1美元兑242日元的汇率上升到1美元兑200日元的水平。
  主要发达国家联合行动起来对外汇市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干预,使得美国所期待的“不远的将来美元贬值12%”的目标,仅在两个月后就得以实现。
  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到日本经济泡沫鼎盛时期的1989年,四年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104%。
  “尽管升值出发点是担心美国大幅贸易逆差和日本大幅贸易顺差表现出来的贸易失衡会威胁到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实际上日本的贸易顺差不降反升,从1985年的553亿日元到1992年突破1000亿日元,特别是1991~199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到80:1的情况下,日本对美顺差又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个时刻,日本开始感觉“上当”了。
  1987年美元对日元汇率上升到1:150时,日本经济界被一片恐慌笼罩。
  日本国会代表团赶往华盛顿拜会美国财长贝克,恳请美方配合日本把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控制在1美元兑180日元的范围。
  此时,“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的美国财长贝克尖锐地回应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章 财狼的愿望(2)
“汇率的水准应由市场来决定。市场上日元升值了,是因为日本政府在扩大内需上还不够努力。你们应该回日本要求自己的政府迅速地采取措施扩大内需。”
  其意思很露骨:要扭转美日贸易失衡的状况,不是要美国改变经济政策,而应该改变日本的制度。
  领到华盛顿“旨意”后,以日本中央银行前总裁前川为首的政策班子起草了一份促进日本从外需主导型经济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的“前川报告”。
  “前川报告”具体而言有五大要点:扩大内需、转换产业结构、扩大进口并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加快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
  随着“前川报告”的出台,日本为实现减少贸易顺差和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开始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一系列金融宽松措施。
  由此导致日本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大幅度上升,由1980年代初的8%上升到12%~13%的水平。
  结果日本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这一局面为日后的日本经济泡沫化创造了宏观环境。
  “流动性过剩”,哈哈,佐佐木笑了,目前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这次轮到围猎中国了!
  日本RH银行的CEO佐佐木早就清楚地意识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担忧还不仅仅是简单的汇率和金融政策,从更深意义上讲,它意味着一次经济和社会的大调整,有着深远的社会后果。
  “美国政府的目的是要从政治上使人民币升值,从而削弱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竞争力。”
  国际市场接受的某种货币汇率,实际上是一国经济竞争实力的体现。
  在一国经济实力上升时,其货币被人为地推动升值,其效果等同于提高其竞争成本,进而削弱该国的竞争力,同时也消耗或减缓了该国财富积累的速度和能力,最终的后果是导致国家整体实力的停滞,比如日本“失去的十年”。
  现在,中国政府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是,人民币升值带来不多的购买力提高,大部分都沉没于全球性通货膨胀和资源品价格持续暴涨浪潮之中。
  从国际大宗商品来看,人民币目前的购买力相比汇改前不升反降。
  “如果把‘广场协议’的主角换成中国,美国当时采取的一系列逼迫手段与现在对付中国的措施如出一辙。”
  佐佐木分析着,唯一不同的是这些措施的效果:33个月里,当初的日本升值了90%,中国是18%。尽管目前幅度只是日本的1/5,但所走的道路是相同的。
  在他看来,当前美国对人民币的做法是15年前要求韩元升值和自由化,以及“失去的十年”的翻版。
  日本RH银行的CEO佐佐木十分轻视他的中国同行们:“‘流动性过剩’这个名词真好,好到很多沽名钓誉的中国财经官员们,只知道名称,不知道它的实质意义。”
  2005年7月中国“汇改”启动前夕,国际原油价格每桶60美元左右,折合当时:1的汇率水平大约是500元人民币;人民币“破七”时,国际油价涨至112美元/桶,按:1计算,折合人民币783元。
  国际金价更令人沮丧。汇改前是450美元/盎司,当时折合人民币是3700元人民币;目前国际金价是934美元/盎司,折合人民币约6530元。
  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15%,在国际市场上的原油购买力却下降了1/3左右,黄金购买力下降了40%以上。国际铁矿石和其他大部分原材料市场中,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同样惊人。

第二十章 财狼的愿望(3)
“所谓升值,完全是披着经济‘外衣’的政治‘武器’。”佐佐木一直这样认为。
  而目前某些中国财经官员们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归结于“流动性过剩”。
  一个健康人的血液是5000毫升左右,低于4000毫升会贫血,再低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高于6000毫升呢?上帝啊,高血压会提前送你进天堂!
  一个国家的金融业是现代国家的血液系统,钱就是这个国家的血液。
  “流动性过剩”就是这个国家的血液太多了,而目前的中国是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和严重的“流动性紧缺”的混合庞然大物:一半冰冷得接近零度,一半火热得接近沸腾。
  冰冷得接近零度: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和众多中小企业随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和原材料的价格快速上涨,利润挤压得越来越薄,融资越来越困难;教育产业化和医疗半产业化,使得普通中国人的教育和医疗支出越来越成为沉重的家庭负担;大部分农村的基础建设将完全处于荒芜状态。
  热得接近沸腾的就是热钱:2007年,中国财政收入万亿元人民币,而近期中国外汇储备突然暴增,目前已接近2万亿美金。
  哪里来的钱?
  佐佐木知道其中这些国际游资约1万5000亿美金,已以多种面目汇兑成人民币了,大约折合万亿元的血液已注入中国的肌体。
  中国的麻烦比当年的日本大多了,一个原本5000毫升左右血液的健康人,现在流着15000毫升左右血液,将因高血压而亡的前景已经十分明朗。
  中国不是没有对策:加息,升值,提高银行准备金,限制冻结油价……
  可是对策无效!
  不停止往冰冷的肌体部分注血,这部分肌体将会因缺血而组织坏死;火热的肌体部分,光吃降压药是没有用的,以为控制国内银行货币投放的饥饿疗法可以起效吗?饿死,自然没有血压了。
  佐佐木想起美国国际贸易学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