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随着叫价的攀升,*忽然明白:如果在这场角逐中败阵,花出去的钱就收不回来了。因此他们断定无论开支有多大,他们都不能失败。”拉里补充说。因此,开支不断攀升。
最终,过度开支把它们全击垮了。养鸡的农场主在高价的诱惑下在生产周期的末尾几乎总是会过量生产,而所谓的老练商业人士也会走上类似的经济情形,这就是一例。
第三,棒球帽与挖掘机
通过会见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我们得知了第三个因素。安迪说*买入了许多我们都知道的用来建设网络的元件,包括从康宁公司买进的长得没头儿的光纤电缆、从思科买进的开关等。其他卷入这场风暴的技术还有很多,而每个技术公司当然都有它自己的供货商。比如思科,它就要从PMC…Sierra等公司买入许多专用半导体。
但是,当*算清扩建账的时候,它们发现,买进技术产品的开支(这里我们需要粗略估计一下)只占整个扩建开支的25%,另外75%都由埋电缆所必需的挖壕沟给侵吞了。在当时劳动力稀缺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戴棒球帽的人和开挖掘机的人耗费了最大的开支。
因此,挖过一条壕沟的公司绝对不想再挖第二条,所以他们就在一条壕沟里埋入比实际所需多10~12倍(只是约数)的光缆。现在需要的是“点火(启用)”,那些没被启用的光缆被称为“黑光缆”。这正是为什么我们的地底下埋了那么多光缆,如果把它们都扯出来的话,其长度可以在地球和月亮之间往返16趟……比市场的实际需求多得太多了。
在我看来,安迪所要表达的是,分析师们对经济现实的错误判断以及对电信扩建的不理解都可以算是对他们工作能力的消极证明。华尔街的所有股票建议都是建立在虚张声势的数据之上的。
三个因素相互促进,在投资者的心目中创造了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从而导致股票飙升。如果数据是真实的,或许我们就看不到狂热了。
可惜,数据不是真的,并且确实是一场狂热。
2000年3月股票下跌的时候,人们起初普遍认为这是牛市中的正常调整。主流媒体开始对人们说这次价格下降是少有的买进机遇,尤其对思科和其他吸引力十足的股票而言。我?我坚持7步法则,没有判断市场时机。正如我们在本章开篇看到的,判断投资时机根本不管用。
2000年崩盘之前技术和互联网公司的股票都在升高,而我此时觉得思科和其他大公司已经太贵了,将难以维持其光鲜的增长速度,所以比较出色的小公司才是更长远的选择。因此我在思科达到顶峰之前将其卖出了,也卖了其他一些,然后把钱投到小公司中,以期通过它们未来的发展赢利。但是,尽管遵守了买卖原则,我还是同其他人一道经受了打击。市场垮掉的时候,一切都失去了;我也同其他个人投资者和职业投资者一样,几乎每只股票都赔了钱。
30多年当中,我只有这一次因为市场的衰败而赔钱。这种市场的衰落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或者根本就无法恢复或赚回本钱。尽管所有的高增长投资者都赔钱了,但我把精力用在了琢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上面了。教训还是有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2000年泡沫中得到的教训(1)
教训一
理解过去的泡沫有助于我们对狂热的心理状况有个很好的把握,因为正是狂热导致了泡沫的产生。然而每次泡沫都有所不同,因此没有完美的保险可言。我们必须用原则和知识这些7步法则中的要素控制贪婪的本性,并且需要对我们所持有的股票尽可能多地了解。实现这一点的最佳途径,我认为必须通过BA*这个通关全局的方法,或者通过经营模式、设想、战略和管理。
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在泡沫刚开始破裂时赔钱是“尽管”自己了解所投资的公司而赔钱,还是恰恰由于不了解而赔钱。管理让我相信事情会成,但我们谁也不知道灌输给我们的信息是虚假的。
没有简单的答案,也没有单一的答案。我没有投资“不良”公司。我不会购买那些看上去BA*很差的新起步的小公司。
这里就有教训与大家分享了。
我东奔西走地约见公司管理层,试图判断出管理是否兑现其许诺。然而与此同时,我没看见其他投资者。普通大众中的很大一部分投资者并没有践行投资原则,也没有理解他们所投资的公司。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只买进媒体炒作的最热的股票,恰恰就是通过超级碗橄榄球联赛的广告。然后他们读了更多让他们确信这是买入的大好时机的文章,甚至是在思科和其他股票已经下跌了的时候。他们读了,信了,热门股票也买了。很不幸,许多专业人士也是这么做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士,但数量之多足以成气候。即使他们对技术知之甚少,他们也想要超常的表现。那时如果我意识到了这些,我一定能够对推动股价上涨的因素有更多的了解。这说不定也能让我相信狂热的情绪已经在产生影响,并让我确信我应该卖出很多股票。我确实知道狂热的下场。
在将来的牛市,我会永远搞清投资者的知识状况,并且我劝你也这样做。如果我们还会经历一次长期的牛市,并且是由期待而导致的高股价的牛市,我们就需要知道这一切应该建立在知识和了解之上。我们应该知道是否有狂热的成分在里面。
当大多数投资者对自己投资的对象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就该警惕狂热了。
教训二
不要受近期经验(记者或技术专家的建议)的鼓动而判断市场时机、预测股市短期走向,然后大批量地买卖这种方式投资。当甚至是专家都说你要失去最佳投资时机了,并且你也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的时候,你也一样早晚要损失很多钱。
反过来说,通过避开判断市场时机,我们可以运用知识和原则,买进下滑的股票,就像我在许多股票上的做法那样,许多市场都能赚到巨大收益。
被肥皂伤过舌头,现在连奶酪都害怕。
……古土耳其谚语
教训三
我确实知道我们还是可以购买下滑的股票,尽管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使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区分不同的经营模式,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畏惧和放弃未来的机会的理由。
股票的购买应该一个接一个的进行,这是关键。我真的相信虚假信息和其他因素再次联合起来导致毁灭性风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我们不该避开对最大机会的研究与投资。
因为知识是恐惧的解药,如果你马上要购买那些过往记录很有限的新上市股票或其他股票,那么最后为你创造大钱的肯定是知识,而不是市场时机的判断和情感。这就是我在家得宝、思科、微软等公司股票上的经历。
从2000年泡沫中得到的教训(2)
最常见的是,人们为快钱而投资新上市股,然后遇到一点不稳定就逃之夭夭了。戴尔、微软、家得宝、思科,还有许多其他公司最初的许多投资者都是这样。那些情感超过知识的投资者常常就是这样失去了那些本能让他们赚100倍、200倍,甚至更多的钱的股票。记住,要让七步法则……尤其是其中的耐心,作为你的向导。
1988年,戴尔以美元的价格上市。我在它上市时就投资了,并且随后在其下滑时都有增仓。大约18个月之后,戴尔股票跌至5美元左右,人们开始情绪化,并大量卖出。在这个价格水平买入并持有的股票,经历7次拆分和16年之后,于2004年收盘达到768倍的收益。
安进公司于1983年上市,我买了。这对我们许多人来说都是对技术投资的开始。安进代表了发展方向。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比互联网更确定,事实上大多数股票都不是互联网股票。安进股票在1984年跌破1美元(拆分调整),持怀疑态度的人都抛出了,然后以7年的时间上涨了100倍。随后又涨了6倍。这就是10多年后成熟投资者对待早期互联网的心理(包括买空和卖空的人)和做法,但生物技术不是狂热,并且许多公司,甚至包括刚起步的公司,都发展出了比20世纪90年代的大批互联网公司做得还要好的经营模式。所以对生物技术股而言,收益是巨大的,而且没有崩盘一说。生迈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在1984年末经调整后价格为美元,后来经过7年涨了95倍;另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健赞仅用3年的时间就涨了9倍,然后在20世纪90年代又涨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