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笆刮颐腿痪酰恢币岳矗约褐皇且桓鼍⒌囟酱俣拥难埃春苌倭粢舛∽佣匝暗母惺堋!�
一天放学后,我一改平时凶巴巴的样子,关切地问他:“孩子,你学习累不累?”儿子见我这么问他,诧 异地扫了我一眼,应了句:“累死了,真不想学了。”“妈妈在工作上也有很多烦心事呢,你帮我拿主意好吗 ?”这时,我就像如对知己一般,向儿子说出了工作上的烦恼。
想不到,自己眼中还是孩子的儿子,分析起问题来还是一套一套的。使我第一次由衷地称赞了儿子一句: “你比妈妈强多了!”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声赞扬就此打开了儿子的话匣子,儿子将内心的郁闷倾诉了出来。 从此,我家的孩子再也不那么痴情于网络了,有了什么烦恼就直接和我说,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可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其作用有多么的巨大。生活中,由于我们许多的父母
成天忙碌于工作岗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缺少沟通与交流,矛盾也就出现了。从而,导致了 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的苦恼,父母也无从了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直接管束应该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开诚布公的交流。如果一个十 几岁的孩子能够跟父母讨论他对某一事物的手法,那么他就会在他这个躁动不安的年纪里,找到一种被他人认 可的自信。相反,如果缺乏有效的交流,那么他们就很容易陷入思想的困境中。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只做居高临下的训导,而应该将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应当尊重孩 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如果家长以平等的。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而不是对他们训话, 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接受父母对他的教育。
首先,我认为,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老子为大”、“我的话就是圣旨”等一些错误的思想,而是 要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把你当作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将心中的 烦恼告诉你,将心中快乐告诉你。
其次,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的密切关系是需要长期,有意识培养的。当孩子们开始方问:“爸爸你为什么 不高兴呀?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那么谈 多少,怎么谈?
如果我们一语搪塞说:“没有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我们就等于将一颗关怀他 人的心挡在门外,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不关我们的事,正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日后我 们也就没有理由抱怨我们的孩子不关心父母。
代沟的化解,需要双方的理解(1)
当孩子逐渐长大,知识面、接触面增大,他开始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 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跟父母说,这样父母就会缺乏对孩子的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理解自己,于是 对孩子的怨言也就多了起来。作为孩子呢,他同样也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的想法置之不理。
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谅彼此的心境就不难解决了。家长的理解对孩子的成 长至关重要,它是使家庭教育步入和谐的一个重要前提。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其实他们又何尝理解 孩子!他们是按自己的想法为孩子提前准备的,孩子想什么家长根本不管。正是这种互相的不理解才造成了代 沟的加深和沟通的难度。
比如下面这个孩子在给他爸妈的一封信中,就强烈地倾诉了对这种理解的需要。
亲爱的爸爸、妈妈,或许你们不相信,我是噙着泪水给你们写这封信的。也许我说我委屈,你们会觉得过 分,但你们若是知道我当时的心情的话,我相信你们会理解的。
在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摇滚乐,并且十分喜欢出去游玩,因为我的心里已不能装下这个 繁杂的世界,我希望用摇滚乐来宣泄我的心情。我和同学经常出去,想逃出这个压抑的空间,寻找我们自己的 乐园。那是一个只有音乐的世外桃源。你们一再束缚我,虽然我很安全,没出任何危险,但这样的我已经和外 界隔离了。而我是要走进这个社会的,我以后终究会独立的,你们为什么不放开我呢?
记得小学时,我要和两个同学去公园游玩,求了你们半天却无济于事。可我已经答应了同学,你们让我怎 么办呢?我在虚荣心和逆反心理的驱动下,就和同学出去了。一回到家,你们也不等我开口,就臭骂了我一顿 。我当时好委屈,我也知道你们心疼我,但我又没出事,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呢?从此以后,我心里所有的事都 不跟你们说,只向同学倾诉。我当时的心情你们知道吗?我很希望你们能帮助我理解我,但你们一点反应也没 有。从此,我的心真正与你们隔绝了,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再也没跟你们说。
还有一次,在小学毕业前,我和班上一个学习很差的女同学成了好朋友,你们却一再地阻拦我,我的逆反 心又让我自己来抉择我的事。我很感谢我的逆反心,因为它让我学会自己决定自己的路。希望你们能理解我, 可以吗?
我已经知道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的任务,但我没有因为和差的同学交朋友而使学习成绩下降。我真的希望 你们能了解我,因为我已不是小时候的我了,我知道怎样来选择,我知道你们疼爱我,但我更希望你们能理解 我,你们知道吗?……
读完这封孩子的信,我觉得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出现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双方沟通不够、缺乏理解而引起 的。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愈大,便愈难与他们沟通,甚至不知应该怎样去交谈。其实,作为孩子, 他们又何尝不愿与父母进行贴心的交流呢,只是因为我们强行将理解的大门关闭了,所以才使孩子不愿意和我 们交流。
比如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 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 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 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 子女。结果,既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却相隔很远。
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封闭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 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 ,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 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 ,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 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 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 来!
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 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 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 !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