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放你的人生-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法,率先在全国推出“一张保全家”的组合式保单系列,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这项“保险产品创新”的保费收入就突破了2200万元。如今,泰康人寿已成为中国五大寿险公司之一。

第7章 不断创新(9)
通常说来,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误区,其一,创新可以是相对的行为,譬如从西方引进中国没有或者中国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这也是一种创新,这也就是为什么陈东升说“创新就是率先模仿”的原因。在这一点上,国际人有着天然的桥梁优势,世界各国各地在各方面都必然存在着差异,而他们往往就能够利用各种差异带来的机会,他们本身也意味着多元思想、技术、文化、资本等流动互补差异的桥梁。
  其二,创新不仅仅是谈技术,人的观念、思维、思想也可以创新和富有创意,这是更深层次的创新行为,也是创意经济产业的来源。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鲁克曾在其著作《下一个社会》中断言,美国和欧洲终将落后于日本、韩国、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才算是创新,这在“下一个社会”将是致命的一点,会使他们在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缺乏有竞争力的创造力。
  (4)独立和坚信自己
  自信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个性。正因为自信,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足以使他们恐惧,任何反对意见及外界的种种干扰,都不能打动或者改变他们对成功的追求。对于一个人的创新行为来说,这样的品质也非常宝贵。
  “坚信自己”让百度绝处逢生
  百度创业之初,一直充当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支持ASP(后台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不过,他们虽然拿到了新浪、搜狐、网易、TOM等的技术委托大单,却根本挣不了多少钱,对长期发展也不利——因为他们只能居于后台,在业界没有品牌声名。
  李彦宏开始意识到,为百度制定的商业赢利模式出了问题。于是,他主张公司转型,独立做搜索门户,并引入搜索竞价排名。但这一举动会得罪原来的大客户——几大门户网,也会影响搜索技术的销售,这成为了典型的要“喜新”就必须“放弃过去”的选择。李彦宏这一主张遭到百度董事会成员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太过冒险了。大家谁也无法说服谁,但李彦宏坚信自己,在一次激烈的辩论中他甚至说:“大家都别做了,把公司关闭了拉倒!”
  最后,大家都不得不同意了李彦宏的建议。谁也没有料到,这个搜索竞价排名业务却成了百度辉煌的开始。随后,就连老对手GOOGLE都效仿了这个当初被认为必将水土不服的广告模式。
  对于一个有志培养创造力的人来说,培养真正的自信非常重要。我们拥有独立和自信,才能够不怕失误、不怕失败、不怕犯错,勇敢地去进行创造创新的尝试。在大多数情况下,沿着平安大道走路的人,喜欢按部就班的人,或者说不敢独立和自信地走“小路”的人,通常也难成为创业型人才。
  在一次关于创业管理的调查中,我曾向许多企业家发出问卷,其中有个问题是:“最喜欢的下属是什么样子?”
  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回答说:“独立思考,直言不讳。”
  e龙公司董事长唐越回答:“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回答:“肩膀上长了个脑袋,并且不仅仅拿它当摆设。”
  启明星辰CEO严望佳回答:“谦和、敬业、专业精神、有勇气、敢于坚持原则。”
  要想有所“创造”,独立和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让人生富有创造力——善于人生转型
  人生转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人生转型就是从一个行业转入一个新的行业,从一个起点转入一个新的起点,从一种关系组合转入另一种新的关系组合,等等。人生转型有时代的推动,譬如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过程,就带动也必须带动大多数人进行人生转型;这也才有了无数知识分子下海,无数捧着铁饭碗的单位员工成为公司雇员,以及无数农民离开农村成为民工;也有个人的原因,比如一个学生结束十几年学校生涯开始走入社会,一个人结束了十几年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变换另外一个行业的新工作,还有我在上文中说的,当一个人完成职业积累后,开始走向自主创业,这都是一种常见的人生转型。
  实际上,我认为人生范畴的创造力,就体现在善于人生转型上。善于人生转型者,善于“创造新人生”者,往往能获得人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人生突围。

第7章 不断创新(10)
著名体育运动员的人生转型
  邓亚萍去年曾应邀为我们的采访撰文总结人生心得,她是典型的开放型成功者。她曾写过一部自传——《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描述了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她并没有打乒乓球的天赋,如何凭着刻苦的精神13岁夺得全国冠军,19岁夺得奥运会金牌。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她在运动生涯结束后,还进行过一次艰难却值得佩服的人生转型。
  众所周知,运动员因为职业原因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退役之后往本领域方向继续工作,这几乎成了一个“定例”。心态开放的邓亚萍就不信这个邪,也偏偏不走这条路:“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
  邓亚萍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攻读英语专业,她的起步比任何人想象都要艰难——她连背完26个英语字母都很吃力。但她相信勤能补拙:“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最终,心态开放的邓亚萍不但顺利完成了四年大学的学业,还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最后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还成为了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帮助北京申奥成功,完成了惊人的人生开放转型历程。
  人生的转型,其实就是人生的重新定位,这是大方向上的完全改变。譬如很多人留学就是出于调整人生定位的目的。2006年底到2007年初,我曾在新浪网和《神州学人》做了一项关于出国留学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出国留学,都是希望借此重新定位人生,完成人生转型,其次才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提高专业水平。
  表7-1 出国留学的动机
  选项 比例
  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提高专业水平
  有机会挣更多的钱
  增加国际人脉关系
  来源:2007年王辉耀调查数据。
  在我研究的200多位开放型成功者中,尤其是那些从艰苦环境中走出来的人生开放者,往往都富有人生的创造力,善于人生转型,换句话说,他们善于抓住能使自己整个人生命运都发生重大改变的机会,并且因为拥有人生“创造力”,往往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个翻天覆地的蜕变。
  朱敏的创造型人生
  从美国硅谷创业成功后回国的朱敏,他的人生就经历过多次开放的转型。
  1968年,朱敏高中毕业,被安排下乡插队“修地球”,这是他的第一次人生转型,也是被时代逼迫的转型。在七年的农村生活当中,他当过农民,修过自行车,一度成为村办企业的厂长,最后又为了儿子的教育回城当起了建筑工人,无论怎么折腾,整个命运都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30岁的朱敏顽强地抓住了第二次人生转型,他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当时,因为读书失去了工作收入,妻子带着孩子来看朱敏,一家4口人就只能买10个小锅贴当早餐,朱敏经常跟着导师做完实验后,饿得连路都走不动。毕业后,他进入冰箱厂工作,他的生活虽有好转,但依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1984年,36岁的朱敏做出了一个充满“人生创造”的转型之举,在背熟2万个英语单词之后,他通过了公派留学考试,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这次转型也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