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茫げ馑吹拇右等∠颉T凇逗炻ッ巍分校直τ褚蛭チ穗僦猿ご蠛缶驼煸诮忝枚牙镓嘶欤磺罄还γH嗣浅K敌愿窬龆耍绻荡雍⒆幼ザ骺雌湮蠢捶⒄怪皇且恢钟蜗返幕埃桓鋈颂焐男郧橛肫淙蘸蟪删椭涞南嗷ス亓词遣豢煞袢系摹!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两个极端(4)
我们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自小生性暴躁如李逵,那么,他长大之后成为明君的可能性就几乎可以断定为零。
李世民是人们所公认的明主型领导,那么,在他成就明主之前是否有什么预兆呢?或者说,李世民的性情有什么过人之处呢?隋炀帝杨广荒淫无度,在全国各地大修行宫,以供其出游时享用。一次,杨广下令李渊在极短的时间内造一座行宫,待他如期来到李渊属地巡游的时候,果然就有一座豪华的宫殿矗立在眼前。杨广龙颜大喜,下令嘉奖李渊父子。不想奸臣宇文化及进谗言说:“李渊父子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建造起工程量如此浩大的宫殿,皇上您相信吗?”
杨广一下蒙了,就问:“宇文丞相以为如何?”宇文化及说:“早就风闻李渊父子有不臣之心,今日一见果然证据确凿。这不明摆着嘛,行宫是早就造好了的,说明李渊有觊觎皇位之心啊!”杨广闻听勃然大怒,立刻要诛杀李渊父子。
李渊急忙为自己申辩,可是杨广却出了一道蛮不讲理的试题:你怎么能证明这座行宫不是在我下令修造之前就建成了的呢?李渊本想问:“你又怎么能够证明这座行宫不是在你下令修造之后建成的呢?”可毕竟人家是皇上啊,于是只好把自己的试题咽了下去,毕恭毕敬而又诚惶诚恐地说:“陛下可以问寻当地百姓。”宇文化及急忙说:“李渊父子素能以小恩小惠拉拢百姓,所以当地百姓必然会偏袒于他,其言必不可信。”
此时的李渊再也无言以对了。大公子虽然叫李“建成”,但也无法证明行宫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三公子李元吉,此时也无计使他们父子“逢凶化吉”;四公子李元霸被锁在了库房里,但就冲他后来以手中铁锤与雷公叫板的劲头儿,估计这爷儿们即使来了也会越帮越忙……就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拯救一家人命运的担子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说:“陛下,臣有个办法可以知道这座行宫到底是新建的还是早就建好了的。”杨广问:“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李世民说:“既然百姓的话不可信,那就让这座宫殿自己说话吧!”
“让宫殿自己说话?”李世民的话勾起了杨广的好奇心。
李世民说:“可以拔钉验锈,揭瓦验土。如果木头里的铁钉子没有生锈,瓦下的土是新土,则证明房子是新盖的;如果钉子已经生锈了,瓦下是陈土的话,到那时陛下再杀我们也不迟啊!”结果,李世民临危不乱、温厚聪慧的“拔钉验锈,揭瓦验土”之计,为李家度过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日后他能成为一代明主,你不服能行吗?
后来民间有句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估计就是从李世民“揭瓦验土”受到了启发。如果李渊的这几位公子整天上房揭瓦的话,等到杨广来揭时,瓦下的土经过风吹日晒,恐怕早已经是陈土了。
不过也幸亏,那时的建筑承包商没有像今天一样以次充好,拿了生锈的钉子来修一座豆腐渣工程,否则的话,恐怕就不只是让人骂一句“王八蛋工程”就可以解心头之恨的了。
李世民的后人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李隆基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卫戍区司令)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干噶巴嘴儿说不出话来。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再后来,他铲除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开创了“开元盛世”。
第三章 两个极端(5)
宝剑锋从磨砺出
一个人少年聪慧,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一代明主呢?那也未必如此。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说一个叫仲永的孩子,具有天赋的通晓和领悟诗文的能力,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但是,仲永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良好教育。那么,天生聪明而又后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不是就可以成为明主呢?也未必。大家对曹冲称象的故事都很熟悉吧?曹冲、曹植都天生聪慧,且都生于帝王将相之家,为什么后来没什么大的成就呢?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的洗礼。
有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凡要成就一个明主,与打造一把好剑的过程有些类似,不经过残酷的*实践,很难通晓治国的道理。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避祸达十九年,吃了无数苦,受尽了白眼儿和冷遇,还要时时防备国内政敌派来的杀手,在他即位时已经六十二岁了,具有了丰富的*经验;
李世民在当秦王的时候不仅在战场上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而且在宫廷之中也要与其两个兄弟进行多方周旋,最后不得不通过玄武门之变斩杀了亲兄弟、逼父亲退位才登上了皇帝宝座,因此,他对于到手的皇位才会倍加珍惜,也才有了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的后人唐明皇李隆基前半生应该也算是个明主,在大唐江山经历了武周易主之后,李隆基是在与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等多方势力的打打杀杀中才重新夺回李家江山的,因此才有了励精图治的“开元盛世”;
被阎崇年先生称作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是在擒鳌拜、平“三藩”、灭郑经、剿噶尔丹的风风雨雨中打造“康乾盛世”的。
可见,要成就一代明主,非要经过一番血与火、生与死的残酷争斗不可的。而在这斗争的过程中,就需要恩、威、德手段的反复运用和极致把握。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要成就一代明主,除了天性聪慧、风雨历练之外,还必须要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审慎,以及多谋善断的智巧。
孔子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要成就一代明主,首先要临事而惧,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
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就是从隋亡唐兴的朝代变迁中所感受到的一种“临事而惧”。康熙也经常提醒臣子们:“大明覆亡的教训离我们还不远,崇祯皇帝就在紫禁城后面的景山上看着我们呢!”康熙因为有前朝倾覆之鉴,所以才“黎明即起,万机待理,勤政爱民,事必躬亲”。
读历史有时觉得也挺有意思的,还真就有不少“临事不惧”、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儿:唐后主李煜,卧榻之侧陈列着赵匡胤的几十万大军,却仍然笙歌不断、管弦不绝,最后只好“垂泪对宫娥”;宋徽宗赵佶,忘记了他的先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家训,在金兵哇呀呀杀奔而来的时候还在属意着他的工笔花鸟和瘦金体书法,汴梁城破之日,不得不作为战俘去体验北国风情,身着狗皮衣为金人表演兽舞去了。更邪乎的要算闯王李自成了,关外大清的铁骑之声倾耳可闻,而这位老兄却在崇祯的尸体旁过起了皇帝瘾,结果呢,屁股还没坐热乎,就不得不逃命去也了,倒也颇有些《过把瘾就死》的味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两个极端(6)
当然啦,要成就一代明主,光“临事而惧”还不成,还要“好谋”才能成;光知道“水能覆舟”的危害还不成,还要有“水能载舟”或者“水能煮粥”的能力和手段。而这些能力和手段,也无非是恩、威、德的合理运用。
晋文公重耳即位后,为了争霸诸侯,不得不与曾经救助过自己的楚国开战,于是在与楚军对垒时,他主动让自己的军队“退避三舍”,既为自己赢得了信守诺言的贤德美名,又避开了楚国的锋芒,激励了本国军队的士气,通过德与威的得体运用,在这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