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说:“政府通常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足以应付,需要动用真金白银了,到财政部出手的时候了,国会必须授权政府买进数千亿美元金融机构的坏资产。”鲍尔森提出的坏资产解救计划,后被列入2008年经济稳定应急法案;允许政府从金融机构收购那些很难估值的非流动性资产(有毒资产);解决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使金融机构无法正常运行的难题。
◆ 从抢救到治疗
由于怕投资者赎回,货币市场基金不敢再向商业票据市场投资。信用市场出现完全冻结,由于需求疲软,商业票据收益率由2%上升到8%。投资者风险预期骤增,连IBM这样的公司都要支付6%的成本发行票据。而此时大量资金涌入国债造成国债收益率趋于零。银行间停止了相互拆借,银行与企业借贷成本激增。9月15~17日三天内的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由25%升至303%,利率攀升意味着银行间不愿借钱,彼此不信任。
局势严峻,时不可待,美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为系统注入流动性,对投行开放贴现窗口,解救AIG。从9月16日开始,美联储为货币市场每日破纪录地提供10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这表明了美联储确保银行系统流动性的决心,也说明了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9月19日,美国政府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全面解决方案,用于收购银行坏资产,增加二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流动性,减少持有这些坏资产的金融机构的潜在损失。尽管这个计划需要等到十天以后国会批准之后才能实施,但是,美国政府做出的积极救市姿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就在同一天,美国财政部向货币基金市场提供了临时保险,防止基金赎回规模进一步扩大。此外,美国监管当局宣布对市场上的做空行为加以限制,不许对冲基金做空金融股票,规定投资商在2009年1月前不许对799支金融股做空。同时也要求对冲基金披露做空信息。防止金融机构由于股票连续下跌而陷入崩溃。
经过连续三天的紧急抢救,美国政府总算初步控制住了病情,可以腾出手来采取一些进一步的治疗手段,防止出现新的病症。美国政府忙于救火,无暇考虑总体整治方案,政府的信心正遭遇空前的挑战。要做的事太多了,可以列出长长的清单:需要加强对投行的监管;银行应该持有更多的资本金;货币政策应该抑制正在上升的资产价格;金融创新需要鼓励,但不能盲目;需要重新审视证券化……
◆ 兵分三路大行动
鲍尔森雷厉风行的作风在这次处理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行动的利弊有待后人评说,但不行动等待的是更大的灾难。关键时刻,鲍尔森召集华尔街巨头商议对策。鲍尔森与纽约联储的泰孟齐·盖瑟纳(Timothy Geithner)命令华尔街巨头分兵三路,寻找解决方案。
▲ 第一路由摩根斯坦利、美林和花旗集团组成,被称作LTCM组,任务是根据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解救模式提出方案。当时美国金融机构出资363亿美元参与了解救工作。
▲ 第二路是由高盛和瑞士信贷带队清查雷曼的商业地产业务,以便算出资产的真实价值。
▲ 第三路为事件调查组,取名为“Lights Out”,负责研究雷曼倒闭的原因。
面对华尔街轰然倒塌后的残局,美国政府开始了自1930年以来对金融市场最大的干预行动,企图迅速扑灭有可能大面积蔓延的火焰。鲍尔森强调目前应对的是资本市场出现的系统风险,只要能控制住局面,就不惜一切代价。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3)
鲍尔森在改写着财政部的历史。美国第一任财长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219年前,美国财政部的主要任务是对政府经济和财政政策作顾问,其性质上是辅助性的。而如今的鲍尔森对美国金融机构掌握着生杀大权,决定着其存亡。不论是接管AIG和两房,还是协助拯救贝尔斯登(JP摩根大通收购的代价是美联储承诺接收贝尔斯登300亿美元的资产),历史上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手笔。
政府处置接收的资产有可能采取拍卖方式,这样无需同接手的公司就资产价值谈判。
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中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金融机构的坏资产问题。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曾向政府提出了以清债信托公司(RTC)模式处置这次金融危机中的大量不良资产。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这一提议又被暂时搁在了一边。
所谓RTC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解决储蓄和贷款危机时采用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当时,美国约有1600多家银行1300家储蓄和贷款机构陷入了困境。为了化解危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竭尽全力进行了救助。
美国政府设立清债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简称RTC),专门接收倒闭储蓄银行的资产负债,经清理打包后,再为它们寻找买家。自1989~1994年美国政府在五年中运用RTC模式成功地摆脱了危机,使经济走向了繁荣,而今在这次金融危机中RTC模式是否灵验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9月21日,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经批准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意味着接受像商业银行一样的监管,筹资渠道更加便利和多样,曾经风云一时的投资银行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9月25日,美国最大的储蓄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FDIC接管,并将其大部分资产转给JP摩根大通。
◆ 美国政府的救命牌
正当美国政府紧锣密鼓地实施经济救助计划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结果给了布什政府当头一棒。9月29日,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以228票对205票遭到众议院否决。这一消息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美国投资者信心再一次遭到打击。当天道·琼斯指数下跌777点,纳斯达克指数跌破2000点大关,标准普尔500指数跌877%,创有史以来单日最大的跌幅。
由于时间紧迫,鲍尔森等无暇详细解释美国经济的真实处境,代表民意的众多美国国会议员也没有弄清楚美国经济遇到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信息不对称在9月16日生死攸关的24小时内帮了美国政府的忙,而这次,信息不对称却意外地绊住了美国政府的腿。
然而,在美国政府的紧急协调下,仅仅隔了两天,在10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美国政府的救市计划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进入了实施阶段。首先就是拿出2500亿美元对金融机构注资,换来的是政府以高级优先股的形式持有银行股份。
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同信用市场冻结有着直接关系。美国政府提出这一计划的最初想法是收购银行的坏资产,次贷危机爆发后,抵押贷款支持的资产大幅度缩水,市场冷却,缺少流动性,无法估值。如何收购和以什么价格收购成为无人能解答的难题。这时,英国政府对银行的注资行动令美国的计划相形见绌,尽管不情愿,美国政府最后也被迫效仿。如今美国政府还有4500亿美元握在手里。这4500亿美元是美国政府控制经济局面的救命牌,握在手里,就能保持人们对美国政府的信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4)
需要美国政府帮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仅是金融机构,其他一些产业也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美国政府。高油价时,美国政府曾向垂死挣扎的汽车业提供了2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鼓励其加快节能车的研发。目前,三大汽车巨头陷入困境,向美国政府提出救援请求;希望从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中分一杯羹。截止2008年11月,美国政府已承诺3万亿美元解救危机。美国政府救助危机之路漫长而艰辛。
◆ 危急关头的应急措施
从2007年9月开始到现在,美联储已将利率由525%降至1%,旨在鼓励贷款和减少债务负担。尽管降息有可能使通货膨胀死灰复燃,但当务之急是解救冻结的信用市场。美国政府采取的其他措施还有:
▲ 短期标售机制(TermAuction Facility)。这是美联储为解决次贷危机创立的新机制,其主要做法是在贴现窗口向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提供抵押贷款,利率由拍卖决定;银行可以将大幅贬值的CDO作抵押物从政府得到资金。偿还期限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