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币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
对美国而言,由于美元是计价货币,因此全球能源及初级产品的美元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推动物价上升。对其他国家而言,只要全球能源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本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就会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
2007年以来,美元快速贬值成为国际油价飙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石油出口国美元储备贬值,实际收入降低。为此,伊朗多次要求欧佩克在石油贸易中以一揽子货币代替美元。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提议成立一家联合银行,发行联合货币,并停止以美元结算石油贸易。由于欧佩克各成员国在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这一提议没有得到广泛的响应。
应该说,伊朗提出的石油价格与美元脱钩是个比较合理的建议。美元持续贬值,石油出口国的实际收入就会下降;另一方面,美国正在发生金融危机,终止用美元结算,实际上就等于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可以有效防止美国的金融危机扩散。
尽管再发行新的国际货币来代替美元存在很多操作上的困难,欧佩克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一时很难协调,但解决石油交易货币问题仍然是所有石油输出国不能不重视的一个新议题。
石油价格与美元脱钩,本来是个正常的经济问题,如今却变了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美国政府认为,终止用美元结算石油,是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挑战,是对美国利益的挑战。
悬案之三 石油价格为什么大起大落(7)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实施终止用美元结算石油的是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美国总统布什编织罪名发动伊拉克战争,并把萨达姆送上绞刑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萨达姆胆敢挑战美元的地位,挑战美国的地位。
◆ 国际石油交易凭什么以美元计价?
美元最初并不是国际石油交易的唯一计价货币。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是多元的。不过美元在国际石油交易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直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的石油生产量都占到全球的一半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英镑的国际货币职能排挤美国石油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石油公司的竞争,英镑区的国家也曾经联合起来提高英镑结算比例,控制美元结算比例。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国际石油交易中美元的地位才逐步加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国便通过美元垄断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媒介地位,维系和巩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后,欧佩克国家的确想过摆脱石油美元计价机制,因为美元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稳定的价值。
而美国的对策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议,沙特同意继续将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结算货币。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因此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一协议。从此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全世界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用美元结算。目前全球每年的石油贸易超过6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0%。
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对美国来说,重要的是巩固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美国从中至少获得了三方面的好处:
▲ 征收国际铸币税。国际铸币税即一国货币为他国所使用时所获得的收益。美国一位前外交官曾说,“从此之后,美国财政部就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石油,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特权”。
▲ 影响和控制油价。美国国内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国际油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
▲ 垄断像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的交易计价权,就保证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
◆ 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无为”政策
美国政府是美国人的政府而不是世界人民的政府。美国政府在独享铸币税的同时,却不肯承担起维护和协调国际货币秩序的责任。
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着交易和财富储藏等功能。但美元首先是美国的货币,当两个角色发生冲突时。美国政府首先考虑的是维护本国的利益。从历史和现实看,美国政府都不可能因美元的国际货币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历史上的美元贬值特别集中在两个时期,从1977年到1978年,从1985年到1986年,美元汇率成为美国同其他贸易伙伴特别是欧洲争论的问题,美国财政部因实行对美元价值 “无为” (benign neglect)政策而经常受到指责。
从1980年到1985年2月美元升值时期的政策——高实际利率、资本流入和美元升值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政府借债而无意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当时的里根政府基于自由市场必定产生最好结果的思想,对其他人认为高估或扭曲的东西采取默认的态度,实行 “无为”的政策。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悬案之三 石油价格为什么大起大落(8)
美元升值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影响,有利于这些国家对美出口,不利因素则是在贸易中提高了以美元锁定(短期)的进口产品价格,如石油的价格。美元贬值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显而易见,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希望美元价值稳定,不喜欢美元升值,也不喜欢贬值。美元作为世界关键货币,它的波动性遭到了指责。这是因为,美元波动在产生贸易壁垒的“棘轮效应”的同时,还导致价格波动向全球蔓延,成为孕育通货膨胀的温床。
正是美国政府在美元问题上长期奉行的这种无为政策,才促使欧洲各国政府下决心建立一种新型国际货币,以代替美元的角色,最终的结果是欧元的诞生。
美国经济恶化,金融危机扩散,美元贬值成为一个谁都不能回避的事实。作为一种国际结算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其币值的稳定。不断贬值的美元正在丧失这种功能。如果仍然用美元与石油价格挂钩,无疑就意味着美国金融业造成的巨大损失通过石油的变相涨价让全世界特别是石油输出国为其埋单。石油价格与美元脱钩,对美国来说是一种解脱,对其他国家来说则是隔离了金融危机的瘟神。
◆ 从信用膨胀到美元贬值
其实,威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既不是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也不是今天的伊朗。美元地位不稳,源自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源自于正在进行的美元贬值。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国货币贬值是因为该国的货币出现了过剩。可现在的美国,按照统计定义计算的货币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过剩。美国目前一年的全部商品与服务生产总值(GDP)为135万亿美元,而全部流通中的现钞仅057万亿美元,杠杆系数高达20∶1。所以,美国政府认为美国仍存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而又不至于导致美元急速贬值的空间。
近年来美元贬值,其主要根源在于美联储向市场注入了空前的流动性。从2001年开始,美联储实行历史上最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降息,导致实际利率为负。
美元钞票没有过剩,不等于货币真得没有过剩。差不多所有的金融衍生产品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货币的性质,信用膨胀同样也导致货币贬值。近年来美元信用扩张规模要远大于货币扩张。典型的信用膨胀在房地产业,造就了次级贷款到次级债的泡沫,在商品期货市场则造就了石油泡沫。
石油涨价就意味着美元贬值,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过剩还意味着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正如同样数量的水倒入水盆和瓶子中,水位上升的结果不同一样,美元贬值并不意味着美国一定是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
由于发达国家一时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当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领域时,大宗商品是最好的避风港,大宗商品是为数不多的几种投资工具,投入的资金越多,价格就越上涨。
投资者恐慌中迅速转向原油和其他商品对冲通胀风险,疲软的美元又使石油价格对持有其他币种的投资者充满诱惑,石油商等手头持有大量美元的交易商自然不愿意看着美元资产缩水,纷纷将部分美元兑换成欧元、日元等其他强势货币。遭受巨大抛压的美元汇率进一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