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汇源内幕-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动员,只要领导一带头,男女老少齐上阵,那场面令人振奋。
  晚上,他们是生产工人,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一群既在生产果汁也在播种梦想的人们,忙得热火朝天……深夜,没有炉子、暖气,冬天的北京房间里冷如冰窖,只好几个人睡在一起。冻得睡不着,大家就讲故事、说笑话,度过一个个寒冷难熬的漫漫长夜。
  白天,他们是销售人员,一辆辆小三轮车、小货车满载着刚生产的果茶、果汁,满载着一群年轻人的巨大期望,跑遍门头沟、昌平、通县、顺义,跑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回到厂里,就咸菜啃冷馒头、干煎饼。
  用得最多的是一辆老掉牙的面包车,装不了多少货。其实装多了也是白搭,因为一天下来,即便他们喊哑了嗓子,也顶多卖出几十箱货。
  当时中国人主要喝汽水,根本就不了解果汁。“经销商那边,别说是收钱,连放货的地方都不给。”
  回忆起来,在北京创业初期的艰难也让朱新礼感叹不已,“当时遇到的困难太多了,简直没法形容。”
  只要产品卖出去一些,他们就备感激动。每天,他们都等着用卖出产品的钱,再去买来晚上生产用的原料。
  他们甚至等着用卖产品换来的钱,拿去换晚上要吃的大白菜……
  山东人能干、肯吃苦在全国是出了名的。但当地人还是感到纳闷:他们为何如此吃苦?为何如此卖力?为何如此拼命?尤其在如此简陋、恶劣的条件下,图啥?
  也许,是因为这群人和他们不一样?
  当时的北小营,周围都是稻田,根本没有人住,再加上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蚊虫肆虐,物质生活匮乏,文化生活更是无从谈起了。
  很多员工恋家心切,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有的人常常在夜间独自抹泪。一贯视员工如亲人的朱新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自幼酷爱文学艺术的他,再次施展了他的才华。他连夜写了首歌来鼓励员工,起名为《咱汇源的人》。
  为了便于大家尽快学会,借用那首响当当的军歌——《咱当兵的人》的曲子。很快,员工们都会唱了。
  每逢公司的重大###、文艺演出、歌咏比赛,都能听到他们嘹亮的歌声。
  让我们来与他们一起分享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吧!
  咱汇源的人,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有着创业的思想。
  咱汇源的人,有啥不一样?
  自从离开家乡,就想干出个样。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中华儿女,在锻炼中成长。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创业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咱汇源的人,就是不一样!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变个样。
  咱汇源的人,就是不一样!勤奋、务实、高效、创新的思想。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每个员工都在渴望事业辉煌。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为了祖国的繁荣,战斗在四方!
  这是一首充满着激情和豪迈的创业之歌,也是这些远离家乡的创业者的内心写照。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一直为汇源人所传唱。
  随着歌曲的唱响,汇源人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畅想与希望……
  全体员工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就这样苦干了一年多,汇源总算在北京站稳了脚跟,汇源产品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两条腿走路”
在北京站稳脚跟后,朱新礼开始了新的筹划。
  尽管北京是一个可以辐射全国的超级大市场,但毕竟不是港口城市。
  所以,朱新礼虽然把汇源总部迁到了北京,但出口基地还是留在了地处东南沿海的山东半岛。
  从当时的市场形势分析,国外市场遇到的阻力远远小于国内市场。
  但是,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对任何一个从事快速消费品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极具###力的大蛋糕。当然,朱新礼也不例外,即便仅仅是出于一个商人的本能嗅觉。
  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一点,就是如何培养中国人喝果汁的习惯,如何把“鞋子”成功推销给这个庞大的“不穿鞋”的群体。
  从表面上看,这也许是一个消费群体的餐饮习俗问题。从根本上讲,这与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紧密相关。
  几千年来,统领中国饭桌文化的是地地道道的“酒文化”。古人喜欢“对酒当歌”,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喜欢“煮酒论英雄”……即便在提倡健康、适度饮酒的现代社会,“酒逢知己千杯少”之说在中国仍丝毫未见衰退。
  相比之下,果汁对大部分人来说,似乎仅仅是儿童、女士们的“专饮品”,更多从属于“零食”的范畴。
  然而,在大洋彼岸的西方世界,果汁早已成为饭桌上必备的饮料。在美国甚至有这样的说法:早上起来如果没有喝上一杯果汁,犹如一天没有看到太阳。
  要在中国掀起一场“果汁革命”,彻底转变人们的观念,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当然,也并非没有可能。
  百余年来,地处世界东方的中国社会有个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容易受海外风潮影响。
  从新技术到新思想,从新风尚到新潮流,在世界舞台上,中国人充分展现出其运用“拿来主义”的灵活自如。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当消费也成为一种风潮时,中国人又当仁不让地被这股风潮卷入其中。
  当然,充当先锋的依然是一批批远赴海外而后渐渐融入西方消费文化的“海归”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任何时代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于是,“让100%的中国人喝到100%的纯果汁”成为汇源当仁不让的使命。
  汇源总部移到北京后,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朱新礼明确提出了内外结合、从国内消费和对外出口两个方面发展的“两条腿走路”战略。“第一条腿”,生产的浓缩果汁百分之百出口。一来抵消债务,二来增加收入,扩大生产,为开拓国内市场做好准备。“第二条腿”,除了继续出口外,一部分力量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
  提起当年,朱新礼自豪地说:“国内好多厂家看到汇源在发财,也开始做出口。而我们看到当时国内市场没人做,于是在做出口的同时又开始做国内市场。当我们在国内市场做起来时,国际浓缩果汁市场的价格下降了2/3,许多厂家被迫关门,而这时我们的产品完全可以在国内自己消化,不必出口了,这样我们就比其他企业超前了5年。”
  从1994年到1996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汇源筹备、建立起了北京“大本营”。除了顺义的基地之外,先后在北京的怀柔等地建厂,纯净水厂、康乐纸箱厂也相继建成,先后斥巨资引进了15条国际领先的果汁饮料灌装线,2条瓶装纯净水灌装线,1条桶装水灌装线,、2L康美包无菌冷灌装生产线,这在当时的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两条腿走路”,汇源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逐年增长,国内市场逐渐扩大,发展呈直
  线上升。朱新礼开始带领着汇源在商业道路上飞奔!
  

亮相全国
1996年11月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大会在梅 地亚中心隆重举行。
  北京汇源集团第一次亮相,以7 000万元的价位,一举中标1997年央视新闻联播5秒标版广告权,成为第一个跻身“黄金播段”的北京企业,令行业内外的许多“大腕”们刮目相看。
  7 000万元,对于汇源来说,已经超过了当年国内销售收入的总和。
  促使朱新礼如此大方出手的动因在于他要掀起一场“果汁革命”。
  如前所述,当时中国人还没有养成喝果汁的习惯,这里面有观念问题,有消费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习惯”。
  那时的果汁对多数人来说,还是陌生的。知道的,也都把它当做奢侈品,舍不得喝。
  朱新礼要改变这种观念,要培养中国人喝果汁的习惯,要“让100%的中国人喝上100%的天然果汁”。
  于是,他不惜重金,拿下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广告。
  1997年元旦刚过,汇源在央视投放的第一个电视广告片——“搭积木,喝汇源”闪亮登场,巧妙地打出了一张王牌——健康!
  “搭积木,喝汇源,汇源果汁味道鲜,汇源果汁营养好,每天喝它身体健……”
  广告片通过搭“汇源”积木游戏的儿童嬉戏追逐、共享汇源果汁的情侣相依相偎、三代人其乐融融同饮美味果汁的情节,在蓝天绿草间演绎了一个温馨的场面:欢快的音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