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梭银梭-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永泰、松尾、梁金鹏、柳云涛等人蓦然一见这种情景,个个眼睛都看直了。一阵阵狂喜的热流迅速沸腾在每个人的心间,涌升到了每个人的脸上。松尾先生高兴地手足舞蹈起来,他一把拉过龙永泰,两个人手拉手地在麻袋的方阵旁跳起了日本舞,嘴里还在哼哼唧唧地唱道:“樱花呀,樱花呀,阳光三月晴空下,一望无际樱花呀,花如云朵似彩霞,芳香无比美如画。去看吧,去看吧!快去看樱花!”周围干活的工人都被这激情洋溢的气氛给感染了,个个都放下手中的活计,把目光凝注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

  事业的成功毕竟是令人欣喜和激动的。对于在这单生意的运作过程中获得劫后余生的龙永泰来讲,这迟到的成功则更加显得弥足珍贵。而对在最近几天经历过大灾大难的梁金鹏和柳云涛来讲,对松尾先生 和龙永泰的狂喜自然也感同身受。

  隔窗望着外面星光灿烂的夜空,驻足听着松尾先生和龙永泰载歌载舞的欢欣歌声,大家心里一齐在想:明天的太阳一定会更加灿烂!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二回(1) 珠联璧合品酩识挚友  饮马长江宏业驻佳宾
第十二回(1)天缘巧合

  梁金鹏和柳云涛一连在青岛住了三天,看看诸事俱已完备,便计议着返回蒲城。龙永泰见二人去意已决,就把梁金鹏和柳云涛请到一起,当场结清了货款,随后便安排人到火车站联系订票。

  临行之时,龙永泰亲自驾车把梁金鹏和柳云涛二人送到了火车站。他动情地对二人道:“此番成功全仰仗二位老兄鼎力相助。依我来看,日本市场的全面拓展就在眼前,咱们能在一起打伙实在是有缘,谢谢的话今天我就不多说了。希望今后事业发展我们能够长期合作。”

  促成与龙永泰的长期合作,这是梁金鹏图谋已久的计划,听了龙永泰一番发自内心的表白,正好撞到了自己的心坎儿上。于是他欢喜无限地笑道:“您今天所讲也正是我们所盼望的。我们是个工厂,正所谓‘开店不怕大肚子汉’,您有定单让我们做就是对我们的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得好好谢谢您才对!”

  柳云涛站在一旁闻言笑道:“你们哥俩就都别客气了!这次咱们能在青岛相聚我看也是天缘巧合,我们得对得起老天爷呀!虽然这几天大家搞的很紧张,闹得一惊一炸的,结局还是蛮好的嘛!几天来和梁兄打交道,我看也是个实在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今后弟兄之间相互多多关照就是了,那里用得着这样客套!”

  临到剪票上车时,龙永泰握着梁金鹏的手和二人说道:“再有三天咱们的货就发出去了。等忙过这几天,我要安排到广州去一趟。我们生产的枣酒要送到那里去销售。再有什么事情我就得在广州和你们联系了!”

  火车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到第二天上午九时许驶行到了仙女市。在仙女市火车站梁金鹏一个人下了车,柳云涛则乘车继续向武汉进发。两人相约,要保持电话热线联系。

  梁金鹏此行去青岛,去时是一路惊扰,回来是一路凯歌,心头异常兴奋。他美滋滋地在心中编织着自己的大业宏图,时不时地忍不住自己笑出声来。

  回到蒲城公司,梁金鹏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立即一个一个地向外拨电话,通知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和大女婿、小女婿晚上到家中开会。最后,他又给在市信用联社担任信贷科科长的弟弟拨通了电话。他用命令的口气吩咐道:“我现在已经从青岛赶回来了,事情办得非常顺利,发展情况很好。我给孩子们全都打过电话了,让他们今天晚上都到家中来,召集在一起开个‘家庭经济发展研讨会’,有些业务上的事情要好好合计合计。晚上你一定过来呀!”

  梁金鹏一家可谓是“金融世家”。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已结婚成家。除了二儿子梁国军和二儿媳沈春燕没有公职外,其余子女全部在银行工作。大儿子梁国民在市工商银行工作:小儿子梁国臣在市中国银行工作,大女儿梁国英在市人民银行工作,大女婿聂士发在市农业银行下属的长城公司工作,大儿熄和小儿媳同在市建设银行工作,小女儿梁国华和小女婿陈玉海同在市农业发展银行工作。二儿子梁国军时下虽无公职,却是农业银行的下岗职工。他自己原任市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他弟弟又是市农村信用联社的信贷科科长。这样一个大家庭称之为“金融世家”可谓名副其实。

  更加令人瞠目的是,梁金鹏的亲家,以及亲家的亲家,包括其各自的家庭主要成员,也大都在当地各个银行工作,有相当一部分还身居要职。有市工商银行的行长,有市中国银行的行长,有地级市农业银行的副行长,有省建设银行贷款处的处长,有省人民银行人事处的处长。总算起来,各直系亲属在银行系统工作的公职人员竟达三四十人之多。真可谓是“弟兄姊妹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了。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代社会中政治裙带的痼疾由此可见一斑。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孩子长大了就得要就业,就得自己挣饭吃;在求职就业日益艰难的情况之下,安排子女就业求自己总比求别人强!更何况,在银行系统工作与在工商企业工作相比,下岗的几率要小多了。谁不贪图自己的子女有个稳定的职业,有个稳定的收入呢?且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门当户对亦是个千古之至理。这种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规则,是天王老子也莫可奈何的!

  说到梁金鹏家中的趣闻,有一件奇事不得不讲。他的二儿子梁国军和三儿子梁国臣是一对孪生兄弟。两个人身材等高,面目无二,就连举手投足间的神情语态也别无二致。为此,在他们家闹出过许多笑话。

  有一次,湖北交通厅有位朋友来家造访,适逢梁金鹏不在,便安排先由梁国军接待。正值两人谈得兴致正浓时,妻子沈春燕来电话有急事相召,就临时出去了一会儿。碰巧梁国臣有事回家,这位朋友不辩真伪,错把梁国臣认做了梁国军,便又滔滔不绝地接着先前聊过的话题非常亲热地和他攀谈起来。梁国臣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吱吱唔唔地答应着。这位朋友见他态度不似先前,带搭不理的,心中非常生气。

  正在尴尬之际,梁金鹏闻讯赶了回来。这位朋友就当面向梁金鹏告屈。不想,梁金鹏听后大笑不止,笑得朋友大惑不解,一脸愕然。待等梁金鹏把真相挑明,朋友这才如梦方醒,方知是自己认错了人。如此笑谈非止一端。

  又由于梁国军的名字恰与国民党正牌军的官称相同,故梁金鹏的好多同事都经常以此相戏,说;“蒋介石已败逃到台湾几十年了,怎么你们家还窝藏着‘国军’呢!”每当遇此,梁金鹏总是故意拉着长谈用当地的方言回应道:“搞………错………喽!搞………错………喽!此‘国军’非彼‘国军’也!”凡此种种,常博人捧腹!

  列于楚天之下的蒲城,其民居和北方近代经典式的四合院儿风格迥然不同;和现时下北方时兴的三室一厅、三室两厅居民楼的设计风格也不属于同一族类。这类民居(不是别墅)不情愿仅仅在一个平面上展示自己的尊容,而是一直向上去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一般都是通体向上延伸,不是三层就是四层;而且大都没有封闭式的院落,显得特别开放。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临街的大门大都是刮墙而立,连个门垛也不留,就好象是总怕人挤不进去似的。这可能是“九头鸟”故乡的子民匠心独运的一种创造!乍到此处,真使人觉得有点儿“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感觉。

  梁金鹏的家居楼房坐落在市区光明大街的路南,在一个十字路口的西侧。一栋横亘东西的大楼中间的一家就是。楼房通体四层,进到一楼大门是一个阔有五六十平米的会客厅。在会客大厅内,东墙和北墙下靠东的一段顺墙摆有两排硬木沙发,两边的硬木沙发前各摆有两个镶有汉白玉台面的长条茶几。显得格外雅致。

  会客厅的右首是上楼的楼梯,左面的南墙正中架着一个佛龛。全身披挂的赵公元帅手托着一锭金光闪闪的大元宝稳坐在佛龛之中。佛龛下面是一个高约三尺,长约五尺的木制柜厨。柜厨的台面中间一排溜端放着三个烧香的香炉。在柜厨的台面两端各各耸立着一枝火焰状的通电的红灯。灯光透过火焰状的红灯罩照射出来,很有点佛光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