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文化,美国开始成为“汽车王国”。从T型车开始,汽车不再是富人的玩具,而真正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汽车时代于那一刻真正开始。
“无惧未来,不忘过去。一个人如果惧怕未来、害怕失败,他就会作茧自缚。失败是更理智地东山再起的惟一机会。失败并不丢人,丢人的是害怕失败。过去的经验,只有能为未来指明方向和出路时才是有价值的。” 失败是难免的,关键是能不能化失败为财富,而不是背着失败这个包袱,阴影挥之不去。福特也失败过。伴随T型车的大受欢迎,工厂的生产管理日渐稳定。在参观底特律的一家屠宰场时,他看到工人用钩子把牛体挂在一条传送带上进行运输,按次序对牛进行肢解。有过制造业经验的福特从中得到启发,在弗兰德斯的帮助下,在1913年10月7日福特公司设计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大规模传递带式生产线,也实现了零部件的标准化。这样的生产线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生产一辆T型车从12小时28分降到5小时50分,而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平均每秒一辆新车就可以下线……然而,对高度组织、高度精密和高度专业化生产的痴迷,使得福特在投资上不顾一切,不断地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他的生产线,十几年不愿拿出一丁点利润分红,回馈股民,内在的离心开始显现。与此同时,福特固执、保守的一面也让本来占据优势地位的福特汽车一度落后、处于被动局面。那一次,福特手下最忠心的几个工程师擅自改变了福特T型车的风格:新车更加柔和、舒适和花哨,同时把原来的生产车间实行了压缩,为迷你车型的更迭做下一步准备。但是,企图等待的惊喜没有出现。福特恼怒至极,这是什么玩艺?福特拿起了大锤,亲手葬送了一次引领潮流、再创辉煌的机会,此后几年,通用、克莱斯勒抓住这一时机,奋力追赶,利用福特车对黑色的偏爱、利用福特车只会循环式生产加上二年一周期的降价策略、利用福特车单一品种生产的缺陷,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功能,一时之间,奢华式、小功率、加长型、四汽罐的汽车疯狂占领市场,而此时的福特只能默默地应对,眼睁睁地看着市场的无情和财富的转移。
亨利·福特:生来就是要缔造传奇的(2)
“工厂的目的就是生产,除非它能以最大的生产能力生产,否则它便没有服务好全社会。”福特无疑是那个时代乃至最优秀的企业家。他把流水线模式使汽车生产从作坊跨进了工厂时代,进而为现代工商业带来了革命。福特坚持自由经济、反对垄断(他曾说:“不要纠缠于竞争。不论是谁,如果能将一件事干得更好,就理应由他去完成这件事。试图破坏他人商业活动的行为是一种犯罪——这是出于个人的利益妄图降低别人的竞争条件,这是用权力使坏而不是用智力较量。”);坚决反对投机主义,并把投资称之为“投机”(他曾说:“拒绝低买高卖。做生意是这样一个过程:以公平的价格买进原料,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把这些原材料转化为可消费的产品,再把它提供给消费者。赌博、投机和损人利己的交易,这些只会阻碍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他建立的职业学校为数以万计的贫困孩子提供了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修建的医院、铁路则为同行树立了标杆。除了管理企业,福特还用很多的时间思考政治经济学问题。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梦想着“把苦役从劳动中清除出去”,对民主制度、工资与福利的本质、慈善事业、机器与人的关系等都有阐述。事实上,福特不仅为世人留下了一个汽车品牌,重要的还有一种执著的、永不言弃的创业精神。由于他对信仰的坚守,让他在有生之年改变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尽管他也有种种偏见和局限,但是都无法否认他的天才——福特生来就是要缔造传奇的。
一 小农夫·“天生的机械师”(1)
每当我们在圣诞节收到的礼物是机械玩具或发条玩具时,孩子们总会彼此转告:“千万别让亨利看见!他会把它们‘大卸八块’的!”
—玛格丽特·福特·拉迪曼(Margaret Ford Ruddiman)
从官方提供的资料看,福特汽车公司创立于1903年6月16日,当时,这家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公司的启动资金只有28 000美元,而这还是由十几位投资者凑出来的。然而,亨利·福特(Henry Ford)艰苦起家的故事却应该从1847年讲起。就在那一年,亨利的父亲威廉·福特(William Ford)带领全家踏上一艘破旧的船只,穿越大西洋从爱尔兰前往北美。在近10年的光景中,这样的“破船”满载着上百万爱尔兰移民沿大西洋东岸驶向新世界,有许多不走运的人在途中就堕海身亡了。
只有最天真的孩子才会相信“新世界”的柠檬汽水怎么喝都喝不完,那里的土豆大的有7磅重。可是,尽管美利坚合众国没能成为乌托邦式的理想国,但对于那时候一心想寻找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自由的人们来说,美洲大陆仍是他们希冀摆脱困境的最后一方乐土,希望似乎就在前方,且触手可及。无论在外来者还是本土居民看来,1847年的美国,机会无处不在。
没有哪个地方的“美国热”比爱尔兰更风行了,那里发生的土豆饥荒使人们陷于极度贫困。单是1847年一年,爱尔兰岛上就有10万名居民涌进了狭窄、潮湿、细菌丛生、疾病蔓延的船只,前住美国。其中有一位来自科克郡的年轻木匠,他叫威廉·福特,当时只有21岁。
威廉跟随一批新教徒移民开始了旅程,一起随行的还有他的父亲约翰、母亲托马森(后来死于船上)、6个兄弟姐妹,还有几个亲戚。他们的目的地是密歇根州的迪尔伯恩,威廉的两位叔叔早在15年前就在那里定居了。这个农业社区位于底特律城以西8英里,那里也是联邦兵工厂所在地。一条木板路从迪尔伯恩村通向底特律,穿过茫茫荒野,直抵芝加哥,这条木板路就是现在的密歇根大道。
这条通往芝加哥的大路使密歇根日益繁荣起来。这片土地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1837年,它成为美国的一个州。随着伊利运河的通航和汽船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面孔踏上内陆地区的大片闲置土地。19世纪30年代初,底特律还是个沉闷安静的河区,只有约2200名居民;此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主要的货物进口港,而不再仅仅是法国的贸易中转站。同其他许多港口一样,底特律城慢慢变得四通八达,成为“通往西部的门户”。到1847年,有近20 000名居民生活在那里,底特律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和发展最快的中心城市之一。在接下来的12年内,其人口又增长到46 000人,其中几乎一半都是外国移民,他们大多来自爱尔兰。
挨过几周艰苦的长途旅程,疲惫的福特一家终于在1847年的某一天到达迪尔伯恩。也不知是因为他们喜欢那里的景色,还是因为累得实在不能继续前行了,总之,大多数人都赞成就此落脚。约翰·福特很快就借到350美元,在迪尔伯恩附近的格林菲尔德村(也叫绿野村)买下80英亩土地。过了一段时间,树被砍光了,田地开垦出来,房屋和谷仓有模有样地盖了起来,小买卖开张了,债务也还清了。日子就这样有声有色地过了起来。
从现存为数不多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威廉面孔刚毅、眼晴明亮。那时他在密歇根中央铁路公司做木工,工余他会在农场里帮忙。到1858年—节衣缩食、精打细算的11年后,威廉以600美元买下父亲的一半土地。然后,他开始打算建立自己的家庭—一个妻子,几个孩子。他结识了一个名叫玛丽·利特格特(Mary Litogot)的黑发女子,她是个孤儿,拥有比利时血统,后被帕特里克和玛格丽特·奥亨利(Patrick and Margaret O誋ern)夫妇收养。奥亨利夫妇无儿无女,心地善良,威廉曾为他们做过木工活。玛丽比威廉小14岁,她直到从学校毕业才接受威廉的求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小农夫·“天生的机械师”(2)
1861年4月25日,玛丽和威廉结为夫妇。此时,南北战争的第一轮战鼓也咚咚敲响。不久,许多成年男子纷纷入伍参战,其中包括玛丽的两个哥哥(一位战死了,另一位在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中负伤);而威廉因为超龄没有入伍,他留下来专心管理农场和照顾家庭。
经营有方的农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孩子的数量—最好是几个魁梧健壮的儿子—他们有大把力气做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