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人需要更多地接受西方文化和语言,以便在和美国人打交道时不被误解;
——美国对日本的轻视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不利;
——日本需要明白自己世界领袖的角色,做好支持世界经济应尽的责任;
——日本必须帮助亚洲发展,从而确立起日本在亚洲地区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日本需要提供更多的海外援助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领袖。
六
这两位日本精英其实代表了日本两种不同的民间情绪。一种是对日本自身国际和地区角色的反思,希望回归本身的东方文化,并不惜为此与美国发生对抗,从而达到国家人格独立的目的;另一种则是加强向西方靠拢融合,希望在以西方为主的体系中担当更大的领导角色。
笔者在1988年曾听到日本战略界的一些学者认为美国衰退和中国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事。但是如果日本帮助美国的话,可以把美国的强权延长50年。如果日本帮助中国的话,可以使中国的崛起提前50年。而当时的笔者,认为中国崛起就是50年内的事。看来当时日本学界对美国和日本实力的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实力的估计过低。
当然,日本人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口吻指点江山,论天下大势,是和当时的形势分不开的。那时日本经济如日中天,在世界上光芒四射,无比辉煌。只可惜,当时的日本精英们无法面对的一个历史事实是,每次日本人的风光都来得快,但持续力相当差。当年的大日本帝国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的太阳经济帝国也是如此。不知道经历了经济帝国沉没的日本人,是不是长进了些。
最关键的是,石原们忘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日本就算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没有强大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实力。正如苏联的军事一条腿不能和美国二分天下一样,只有经济一条腿也是没有资格和美国叫板的。结果到了1989年年底,日本的楼市和股市泡沫爆破,从此日本走进经济萧条中,一直到今天,过了20年仍然没有从谷底中走出来。也许,本为右翼的石原慎太郎今天却仿佛开始亲中,可能是看到日本没有资格对美国说不,而只有中国才可以这样做的缘故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6)
就在日本威胁消除的同年,苏联黯然地从阿富汗撤军,并在短短两年后土崩瓦解。从1991年开始,美国开始了一个短暂的意气风发,一枝独秀,堪称世界唯一超强霸权。那时候,美国的军事实力打遍天下无敌手,将不老实的伊拉克变成了展示美国高科技武器实战表演的舞台,为美国军火商赢得滚滚商机。俄罗斯在美国不怀好意的哈佛休克专家的折腾下,几乎破产。中国的*在1992年艰难地南巡,为停滞不前的经济改革竭尽全力,又转身交代中国的年轻一代领导人要学会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美国的经济也在日本的崩溃下,恢复生机,开始了由互联网商业化带动的创新浪潮。而美国鼓吹的“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在全球风行,无坚不摧,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末导致了多国的颜色革命。
而正是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成为美国的潜在对手。于是,有几位中国年轻学者仿照日本写了一本《中国可以说不》的书,对中国*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过分热衷于西方价值的心态提出批评。当然,和日本学者不同的是,中国说不的资格并不是简单地由几个学者可以决定的,而是由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中国军队的普通士兵用生命赢来的。与日本不同的是,日本想说不,却没有这个实力。而中国有说不的能力,但没有做这个选择。
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如日本,军事实力不如俄罗斯,并不是和人叫板的时候。于是中国选择了在政治上和外交上避免与美国对抗,尽一切可能广交朋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七
其实,那几位年轻学者的强烈反美情绪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知识界部分人强烈崇美情绪的一种非理性的反弹。这种反弹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世界许多国家的知识精英阶层。这些精英,或出身权贵,或有机会去美国大学深造,从而对美式生活和美国价值极其推崇,认为学成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可以当政,实践那套价值观。可是他们很快就会发觉和美国外交官、政府官员、企业大亨们打交道时充满屈辱,被傲慢和无礼地对待。然后,其中一些人明白了一个道理:美国和以前的强权一样,都不是好东西!
不要以为在中国骂美国为帝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明。话说当年亲美的蒋介石,娶了个完全美国化的宋美龄为妻,还被老婆彻底改造成了个基督徒,对美国的*自由充满仰慕之情,但在史迪威事件后,此人也大骂:娘希匹,美国也是个帝国主义。
美国既是一个超级大国,又缺乏文化底蕴,很难不让自己变成骄横跋扈、趾高气扬的“暴发户”。虽然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905—1909年任美国总统,美国对内安抚,对外走向帝国主义时代的领导人。有著名口号: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曾引用西非俗语“手持大棒,说话温和”来描绘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但大多数执行美国旨意的“小暴发户们”,通常就会把意思弄成“手执大棒,恶语相向”。
图161904年的一幅漫画,手持大棒的老罗斯福总统漫步在加勒比海
其实大家可能注意到,几乎全世界的反美情绪都源于对美国全球外交政策的反抗,而不是对美国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本身的鄙视。处于那个时代的中国政府官员和中国知识精英们本来带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努力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体系学习,渴望走出从前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成为国际体系的一员。但是冷战的结束,立即为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增添了不明朗因素。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7)
图171983年代表里根总统的拉姆斯菲尔德在巴格达游说
萨达姆,20年后两人兵戎相见
以1991年为分水岭,世界开始了美国一霸天下的短暂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来临,必须要有人成为美国勇武出场的祭旗。这个倒霉蛋就是伊拉克强人萨达姆?侯赛因。
本来二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是抓住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把夹在中间的富有的*人按住,保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绝对权威。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79年,伊朗革命成功,推翻了美国傀儡巴列维国王,并扣住美国外交官为人质(因为1953年伊朗的反革命政变就由美国大使馆策划,所以美国使馆人员当然是要赶快关押的外鬼),一举打破美国的原有战略布局。于是美国转而支持伊拉克,希望用伊拉克来削弱伊朗的势力。结果萨达姆以领土争端为由,挑起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对自己的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害。于是伊拉克转而想用武力收回1961年图18中东石油产区战后40年地缘政治演变图
在英国保护下独立的科威特以增厚自己的腰包。结果正好给即将踏上超霸舞台的美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使得美国一展雄风,忘掉了越战失败的梦魇。
其实萨达姆还是挺冤的,当年和伊朗在出海口争执不下(伊拉克自从让科威特独立后,出海口就是一个大问题),不料伊朗人捏住其软肋,以支持库尔德人独立为要挟,逼着伊拉克签订对自己不利的领土和水资源协议,后来被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最年轻(第一次任期1975—1977年)和最年老(第二次任期2001—2006年)的国防部长。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萨达姆来往密切。二十多年后支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到巴格达怂恿一番,就欣然将两伊战争扩大化,又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想收复科威特,而且据说事先还向美国驻伊拉克大使请示过,并得到了批准,没想到却被美国拿来当祭品了。
八
以当时美国的强大军力和广泛的同盟,可以想象战争的结局。
当然,美国军队在高科技的战争理念和武器装备下,其指挥系统、各兵种协作、投放能力、战地信息交换、导弹精度等,都令世界耳目一新,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都是手心里捏把汗,认为和美国军事能力比,自己是不图19高科技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无坚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