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文荣的倔强是他骨子里的东西,由来已久。横店一些老人还记得,1984年徐文荣要求政企分开时,一些乡党委副书记在全乡党员大会上说:我们乡有个人,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要由他说了算,不听从党和政府的领导,这样不服管是很危险的……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伙儿一听就知道是谁;当时徐文荣不在会场,回来后,他即跑到乡党委和乡政府表明姿态:如果让我继续干,那就得相信我。后来再遇到那位副书记,徐文荣当面质问他,对方哑口无言。
  那个时候,跟*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还有八年时间。
  1993年的时候徐文荣斥资2亿元造了一个“农民兄弟度假村及旅游景点”,同样招致争议,当时横店盛传,国务院一位领导对徐文荣的做法进行了批评,说徐文荣“胡来”。不过后来不了了之,徐文荣一如既往地大胆行事,1995年继续斥巨资搞旅游,1996年为协助导演谢晋拍《鸦片战争》,徐文荣的横店影视城开始拉开帷幕。
  远的不说,近几年来我们看到的《英雄》、《夜宴》、《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功夫之王》等电影,都是在横店拍的,横店也越来越成为国际影坛青睐之地。以至于现在大家提起横店集团,以为就是搞影视的,把徐文荣的主业──磁性材料给忘记了。影视产业在横店的资本阵营中,占的比重只有3%不到。
  徐文荣的这种大胆、倔强、愈挫愈勇,和他走过的路,在中国可以说不可复制。有人说他是个很有政治头脑、政治手腕的人,他马上否认,他说,“我是个农民”──包括2008年2月在北京,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第一句话同样是这句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幸存的横店模式
国外不少媒体对徐文荣和横店的故事很感兴趣,特别是在2000年之前,中国社会的财富观远不够清晰,不少外国人想,中国的富豪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应该各踞一角,拥有自己的王国吧。后来他们发现,不是这样子的,中国的企业正规军团,大都跟国外没两样嘛。直到徐文荣进入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眼前一亮,因为徐文荣式人物,就是他们一直以来对中国企业家的印象。
  实际上徐文荣这样的企业家如今在中国少之又少。他似乎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比如,1980年代在横店政企分开过程中,徐文荣一边与行政部门间产生一些摩擦,一边却能获得支持。据称先后有超过5位的镇干部因为摩擦而被调走。20多年后的现在,横店集团是一个大规模的民企集团,除主业磁性材料外,其涉足的行业还包括公路、银行、航空、军工等垄断或准垄断行业。
  不少人会觉得,横店兴旺景象从未出现过衰势,是“红色保护”的结果。事实上并非如此,徐文荣跟华西村的吴仁宝和南街村的王宏斌不一样,徐的头上不是没有“红帽子”,但他并没有刻意利用这顶红帽子,将政治资源转化为经济和商业资源。
  让我们看看曾与徐文荣同时代的村镇企业家们的命运吧。天津大邱庄早已变了脸,庄主禹作敏如过眼烟云,在1999年保外就医中去世;华西村仍受热捧,但质疑铺天盖地且与日俱增,特别是2003年吴仁宝儿子吴协恩接班之后,华西村疑云更重。南街村同样争议不断,特别是2008年开始,《南街真相》等报道揭开了王宏斌的面纱,一直宣称反对私有制的南街村,将集体财产从法律属性上转为“村里三大班子”的个人名下,海外媒体称,“王宏斌变身红色资本家”……
  可以说,在跟徐文荣同时代发展起来的村官式企业家们,只有徐文荣在市场化运作这条路上走的最远也最扎实,这使得他正如费孝通为其题的字一样──“横行天下”。
  徐文荣到底持的是什么法宝?我们从中国社科院学者*英2008年4月对王宏斌转身和南街村变味的评论文章中,或可从侧面觅得答案──
  王宏斌先祭起的是“公有制”这尊神,但他不懂如何侍奉这尊神,更不懂得只有在公共领域这尊神才有所作为,于是便败下阵来了……王宏斌没有培育起“异化”集体企业的家族资源,所以他注定失败。奥秘正在这里。当然,“红帽子”不能永远戴下去,“改制”的故事会丰富多彩,只是王宏斌没有把自己的故事讲好。
  之前听说,徐文荣经常带朋友去参观殡仪馆和看守所,目的是从中感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在横店见到徐文荣时,他带我们看他在横店建的寺庙,很肃穆,我们没有问他是不是信佛,只是觉得,这个老头儿不简单。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他算是一个“另类中的另类”了。
  

任正非发来了律师函
华为是个伟大的企业。掌门人任正非第一次出现在胡润百富榜上是2000年,这一年他位列“中国50富豪榜”的第三名,财富为5亿美元(约41亿元人民币)。
  2000年正是IT业最火爆的时候,我们参照CISCO(思科)等公司的市盈率,认为如果华为这一年上市的话,那么公司市值大约为100亿美元左右,而我们获得的信息是,任正非在华为所占股份大约为5%,由此推断他的身家在5亿美元左右。
   。 想看书来

律师函让我们很“害怕”
榜单发布前的2000年9月,我们把计算的任正非的财富数字及相关信息传真给华为公司后,收到的却是一份律师函。他们激烈反对将任正非放到榜单上,否则要通过法律途径告我们。然而,当我们进一步追问,任正非所持股份几何、财富多少时,华为方面却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收到律师函后,我们开始“害怕”起来,我们担心的不是自己的数据有误,而是任正非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讲呢?当时我们就想,任正非在广东,广东可是黑社会猖狂的地方,加上任正非自己又有部队的经历,我们会不会受到“非正常的打击”?
  之后看来当然是杞人忧天,纯属对地区的偏见。不过,过了不久,华为的两个律师,和奥美公关的人一起来了,要求将任正非的名字从榜单上拿下来。他们跟我们沟通好久,不过,很遗憾,没达成一致。他们坚持已见,而我们从来不会因为迫于对方压力而改变我们的原则。
  10月下旬,这一年的榜单发布了,任正非名列第三,财富5亿美元。前两名分别为荣毅仁家族和刘永行家族。我们在榜单中介绍任正非时写道:“任正非是个不喜欢张扬的人,他不愿披露有关自己财富状况的详细资料。”
  直到2001年9月,我们才从工商资料上看到华为注册资本金为32亿元,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持股,任正非持股。
  必须提及的是,正是因为与华为之间的这次交道,刺激了2000年的百富榜开始用中文发布。1999年的“中国50富豪榜”是在《福布斯》上用英文发布的,尽管在传媒上尤其是国际传媒上引起了较大轰动,但没有用中文发布毕竟是一大遗憾,与华为“不打不相识”后,我们决定借助中国国内媒体这一渠道发力。
  一些国际媒体的朋友听到我们要与中国内地媒体合作时,都纷纷劝阻我们,在他们眼中,中国的媒体都是“红色喇叭”,不够务实。而我们并不这样认为,最后决定接触的第一家媒体是《南方周末》。
  我们的考虑是,一来,《南方周末》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报纸;二来,华为总部在广东,《南方周末》总部也在广东,距离近一些沟通起来或许更方便。
  2000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发表了胡润百富榜在中国的第一组文章,同时也告诉国内读者,以后每年都能看到中文版的富豪榜了;这一天确实非常值得纪念。
  这组文章其中一篇的标题为《向所有靠勤劳和智慧合法致富的人致敬》。文章称,“富豪不是我们──普通人甚至穷人──的对立面。”尽管如此,听朋友说任正非看到这一文章时仍然不太高兴。这自然在意料之中了。不过我们后来回头想想,总感激任正非的律师函。
  

不随大流的怪老板
1988年,任正非从部队转业,以2万元本金注册成立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电信设备。2007年,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72%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
  2008年,华为20岁,任正非64岁。20多年来,任正非似乎从来都是一副神秘、彪悍的姿态。可以说,这20年间,所有对任正非不利的消息,大都源于他的神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