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之后张茵回想起这一疯狂举措时还感到一丝后怕:“可能因为年纪小吧,不知道什么是死字。”
二是她超前的“产业转移”意识,见香港采购空间狭窄,于是在1990年挥师美国。美国是全球消费力旺盛的地区,废纸制造能力不言而喻,关键是其中纤维含量较高,可再生利用价值高,这无异于节约了成本。可以说,正是美国废纸行业的这种粗放生态,使得张茵早早地完成了旗下公司的业务对接。
三是张茵在美国时为了保持货源稳定,自始至终与供货商共进退,价格波动时,一起应对,而非相互挤兑。
1996年是张茵创业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全美各行业集装箱出口用量排行榜上,张茵旗下的中南公司名列第四;次年美国一项“妇女企业500强”评选中,张茵作为唯一的一位中国女性名列第95位。
也是在1996年,中国内地的高档包装纸供不应求,特别是高级牛卡纸更是稀缺,张茵顺势而为,在东莞建立玖龙纸业公司,生产高档牛卡纸,她的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到2008年,产量已近700万吨,居亚洲地区前列。
一份涉及张茵的统计报告值得提一下。美国港口海运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张茵掌舵的美国中南出口的集装箱总量超过了通用电气、奥驰亚以及杜邦公司的出口集装箱总和;当年美国中南向中国出售的废纸总重量相当于17艘航空母舰。
张茵在此过程中却一如既往地低调,平淡地把这一切都归结于“运气好”。这显然是谦逊之辞。
形成对比的是,2006年,张茵成为中国首富后,中国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少制造业企业开始陷入内忧外患中,然而,一些企业在谈到张茵的成功时,只是大发感慨道:“哪儿能跟她比,她当时运气多好啊。”至于张茵在10多年前就开始的品牌塑造、产业转移与升级、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等做法,他们倒是没兴趣去借鉴,甚至认为过时了。
这是多大的反差啊。
张茵成“中国首富”最大的推力是,玖龙纸业在资本市场获得了577倍的超额认购,于2006年3月在香港成功上市。香港企业界一些红人,如李兆基、郑裕彤等都来捧场,成为投资者。我们当时推测,张茵定会在这一年的百富榜上名列前茅。
令我们大吃一惊的是,玖龙纸业上市后股价一路飞涨,10月份胡润百富榜发布前夕,玫龙股价是发行价的近3倍!以张茵所持玖龙股价计,彼时个人财富为260亿港元,这还不包括她在美国的一些产业。最后我们榜单上的数字为270亿元。
张茵上榜引发坊间对她的身世和生活的好奇。答案可能令不少人“失望”──她的父亲并非传说中的“高官”,曾是一个连长,在张茵小时候就已转业,然后到广东韶关一矿上当矿长,张家不穷,但也不算富裕;张茵成为首富后,坐骑仍是之前的一辆40余万元的商务面包车。
2007年,玖龙业绩继续上升,股市持续走牛,9月份股价竟然最高摸高到了元,10月初我们公布这一年的胡润百富榜,张茵财富为770亿元,排在第2位。她拱手把头把交椅让于了同在广东的年轻女富豪杨惠妍。
有趣的是,张茵与丈夫刘名中的角色──张茵主外,刘名中主内,一个经常“打飞的”,穿梭于美国、东莞和香港之间,一个坐镇东莞。有人说这是典型的“妇唱夫随”,他俩并不介意,特别是刘名中从小在西方长大,并没有感到“没面子”,而张茵的回答是“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我们2006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胡润女富豪榜”,夫妻搭档有很多。比如太平洋建设的张云芹和丈夫严介和,福记仪食品的姚娟、魏东妇夫,香港集团翟美卿、刘志强妇夫,阳光媒体投资杨澜、吴征妇夫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道德压力
2008年,张茵的烦恼来了。
3月初,“两会”期间,身为政协委员的张茵在提案中讲了三点建议──建议劳动密集型企业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建议降低富人税负,建议对进口选择高效节能环保设备的企业,免征5到7年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此言一出,引起一片哗然。在媒体的传播效应下,张茵成为众矢之的,“为富不仁”、“富人阶层代言人”等帽子都扣到了她的头上。
张茵觉得很委屈,她说她不是为富人代言,而是“为国家利益讲真话”。
《福布斯》杂志网站很快刊登了这一消息,题为“中国首富要求所得税减额”。文章称,在中国,有关“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话题总能引发讨论,中国女首富张茵提出了“减税”这一敏感建议。
从某种意义上讲,“张茵”更像一个代号,向张茵拍过来的“砖头”更是砸向整个富人群体,这一现象映射的是,在中国内地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的情形下,仇富气氛依然浓重。社会学家孙立平曾说,中国“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事件刚刚平息不久,4月中旬,香港又出现情况──香港民间团体发布SA(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的《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业内地血汗工厂报告》上,5家企业榜上有名,玖龙纸业赫然在列。报告称,玖龙存在的拒绝与工人建立固定劳动关系、逃避雇主责任等问题值得关注。
舆论再度哗然;张茵大怒,称香港这一民间组织是“无良组织”。广东省总工会其后介入调查,5月初公布的调查结论是:玖龙并非“血汗工厂”,工厂伙食、住宿条件尚佳。这一结论发布后,外界一片嘲讽。
接理说,4月底玫龙纸业成功融资3亿美元,据称是“中国民企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成功发行投资级债券”,5月初,玫龙拉开挺进越南市场序幕,本来都是令张茵非常高兴的事,没想到“血汗门”事件把她的心情全搅乱了。
《环球企业家》在报道中称:“这意味着张茵用23年时间打造起来的玖龙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境地:一方面是公司正大张旗鼓地向全世界最大的包装纸生产商的目标跃进,但另一方面,由于玖龙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压力,这很有可能成为玖龙国际化道路上最重要的障碍。”
张茵最后还是登场了,称“玖龙纸业确实存在管理不完善的地方,有7%的员工福利待遇存在不足,公司正在进行改进;我们永远欢迎善良的批评和监督。”
这一表态令事态慢慢平息下来。纵观整个事件,最有意义的其实在于,张茵在多次遭到社会质疑后,心态在慢慢转变,就像她由当年无论如何都不想被写进百富榜到后来欣然接受一样。
美国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说,一家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卓越。张茵的玖龙实业符合这一特征。但柯林斯也同时强调“不但要卓越企业,更要卓越社会。”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施正荣与彭小峰的能源魔方
2005年12月15日,无锡尚德在纽交所上市,人们认识了一个叫施正荣的太阳能大王,2007年6月1日,江西赛维在纽交所上市,人们又认识了一个叫彭小峰的太阳能狂人。两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一个是师从诺贝尔环境奖得主、“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的归国博士,一个是生于1975年的年轻小伙;一个专家出身,一个来自草莽;一个做太阳能电池终端,一个做太阳能上游原料。
施正荣与彭小峰,不仅令太阳成为了造富机器,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一次能源革命。他们分别是2006年和2007年胡润能源富豪榜的首富。在2007年百富榜上,二人分别居第25名和第6名,财富为200亿元、400亿元。
。。
科学家的角色转变
“10年后超过比尔·盖茨的全球巨富热门人物将是中国企业家施正荣。”
这是通用电气高管罗琳·波尔森于2008年6月访问韩国时,对《朝鲜日报》记者讲的一句话。
施正荣出生于江苏扬中农村,1983年,20岁的施正荣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他被公派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
期间施正荣偶然间敲开了国际太阳能电池研究权威马丁·格林教授的办公室大门。当时教授说不再招学生,施正荣软磨硬泡:“我并不是找一个全职的工作,只是想找一个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因为当时中国的公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