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曾做过一次调查,在问到中小学生“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时,很多男孩子的回答是“父亲”,很多女孩子的回答是“母亲”。我国也搞过类似的调查,很少有人在答卷上提到父母是自己最敬佩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父母的形象不佳,当然也有孩子们对父母理解不够的因素。
许多大人都承认,现在社会上“最忙最累的是孩子”。成年人每周可以休息两天,可是不少孩子连一天也休息不了。繁忙中的孩子,看到有些父母清闲自在,心里便很感不平:“凭什么让我念书,他们在一边看电视、玩麻将?”“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考试?”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
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母日出下地,日落方归,自己便学会了劳动;老百姓的女儿每日看到母亲日夜操劳,勤劳俭朴,便学会了关心体贴,不怕重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潜移默化,这样的“润物细无声”。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
一些年轻的父母,上班时十分繁忙,十分辛苦。而一回到家,便只想着自己的休闲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变成麻将桌,把家庭变成赌场、舞厅、酒店、仓库,全然不顾在一旁写作业的孩子。难怪孩子只看到父母“吃喝玩乐”的一面;难怪有不少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奋斗。这一切,能都怨孩子吗?
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念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吗?
当你告诫孩子,不珍惜时间学习就是“图财害命”时,自己却一宿一宿地玩麻将,难道父母的时间不宝贵,不是在慢性自杀?当父母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
劳累一天或心情不佳的父母,为了未成年的孩子,回到家时请打起精神。你若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让孩子全面地了解父母,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说,父母回到家,还要拼命地工作,而是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一天在忙些什么,为谁辛劳为谁忙?
我们的孩子只有了解父母,才会真心爱父母,关心父母。
父母和子女间的亲情,是家庭的支柱,而理解正是家庭的基石。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妈妈发出的生命信息,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会收到妈妈的信息。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有些母亲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她们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却让自己的孩子刻骨铭心,永世不忘。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们那种正直、朴实、忠厚的为人,不向困难低头、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的行动,为了别人能牺牲自己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伟大的母亲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
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尤其是母亲的人格。
孩子都希望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最伟大的人。
北京14岁的中学生付雪飞是这样描写母爱的:
在我们生活中有谁没有感受过那至真至切的母爱呢?母爱是雨天的一把小伞,给我一方无雨的晴空;母爱是深夜里的一盏灯,给我一份独享的光阴;母爱是寒冬里的一盆熊熊烈火,是炎夏里的一缕清爽的凉风……是母爱给了我生命,是母爱伴我长大。
孩子们甚至想把世界上最美的词都奉献给自己的妈妈。
孩子对人生的理解,是从妈妈开始的。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当妈妈的应该用自己的生命来珍爱“妈妈”这个名称,把最美好的形象,献给你的孩子,同时,也把一个最美好的人生,摆在孩子的面前。
5.走出行为误区……孩子眼中的妈妈(1)
家家户户有杆秤,那秤砣是孩子的心。
小时候,坐在妈妈腿上,抬起头瞪大眼睛望着妈妈:“妈妈,我眼中有什么?”
妈妈指着我的鼻尖,笑着答道:“小傻瓜,当然有妈妈啦!”
我找来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看。“妈妈,什么也没有啊!”我惊奇地说。
这时,妈妈更乐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的。”
于是,我注意寻找眼中的妈妈。
终于,我找到了眼中的妈妈。
和写下这段作文的初三女学生滕秋香一样,许许多多孩子找到了眼中的妈妈。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前夕,3万多名中国孩子参加了题为《我眼中的妈妈》的征文活动。
评委会顾问余心言(徐惟诚)同志亲自阅过孩子的征文,他被孩子们一片真诚深深感动,欣然为征文集写了序言。他写道:
母亲,是给了我们生命的人。她又用自己的生命哺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流着母亲的血,我们的灵魂打上了母亲赐予的烙印。爱自己的母亲,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
孩子们都记得,自己怎样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特别是当自己遇到困难、挫折、病痛时,许多人都曾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温暖、支持和力量。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整个的生命,也从母亲身上获得全部生命的信息,他们看见,母亲是怎样日复一日地辛勤劳动,努力学习,是怎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他们看见,母亲是怎样以他人为重,尊老爱幼,济贫扶困;他们看见,母亲怎样对待诚实和谎言、成功和失败,把母亲为人处世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记在了自己心中。
做母亲的,当能从孩子们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叫以自己的生命来教育后代,从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处世之道。
这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
可以这样说:“家家户户有杆秤,那秤砣是孩子的心。”不同的母亲发出的生命信息,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图像。妈妈的好行为、坏行为,孩子都看得清。
那么,孩子们是怎样评价今天的妈妈的呢?
从孩子写妈妈的作文中我们看到,这些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母亲的职业也不相同,但对母亲的评价都是雷同的。孩子喜欢妈妈什么样的行为呢?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三种。
一、建功立业、敬业进取的妈妈
在孩子们的笔下,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女性,她们用自己的双肩,支撑幸福的和不幸的家庭,同时,又十分出色地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她们用自己的行动,给予孩子一个支撑生命的支点,让孩子懂得什么叫自尊;用自己平凡而勤恳的人生,告诉孩子生命的价值在哪里,一个人该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孩子们的笔下,虽然许多妈妈从事着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但妈妈的敬业精神却使孩子产生了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妈妈
在孩子的眼中,妈妈的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当教授、当老师、当警察的妈妈,还是扫街的、卖菜的、养猪的妈妈,只要尽心尽力去工作的,孩子们都引以为自豪,引以为榜样。
我想,我们每一位女性,都应瞧得起自己的工作,平日在家谈起自己的工作,要充满自豪和自信。这样,你的孩子、你的丈夫才能以你为荣。只有看重自己,别人才能看重你。
同时,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去工作,这不仅是为了挣钱养家,而且也是教子做人。孩子是最先从母亲身上读到“敬业”、“进取”这些词的。老师们常讲,看到孩子他妈妈什么样,就知道他孩子什么样了。那些每天早晨不睡懒觉,按时去上班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一般上学都不会迟到。
三、充满爱心、亲切活泼的妈妈
孩子的眼睛很亮,对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观察得十分细致。对妈妈的优点、缺点看得一清二楚。
有的孩子得出这样形象而准确的结论:“妈妈是个万花筒。”在大量的来稿中,我们发现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北京宣武区第一实验小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