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度心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听罢大笑,竟叫人鞭打那个心腹手下,以示惩戒。
    宇文化及倚仗杨广的厚爱,不遵法度,干下许多不轨之事。他多次接受别人的贿赂,被免官数次,都靠杨广说情才又官复原职。他还屡屡欺悔朝中大臣,看到别人的女子出众,就一定想方设法搞到手。
    杨广当上皇帝后,任命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看不惯宇文化及行为的大臣于是上奏杨广说:
    “陛下为一围之君,用人最忌顾念私情,治吏不严。宇文化及名声不佳,素无德望,陛下疏远他尚且不及,何以加官进爵呢?此例一开,当大先天下人望,也让正人君子小耻与此等小人为伍,有损陛下盛名啊。”
    杨广不听忠言,反斥责他说:
    “若论德行,朝中又有几人敢言无亏呢?你们只是暗怀私心吧!”
    那个大臣就此说:
    “陛下见徽知著,更该对任何人都不要轻信,严于治吏。人都会私心做怪,陛下若法纪申明,不惑人言,小人就难以致害了。”
    杨广默不作声,宇文化及依然贪污受贿如故。
    大业初年,杨广到榆林巡视。宇文化及违犯禁令,竞同突厥人贸易,大获其利。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杨广也被激怒了,他把宁文化及囚禁起来,准备返回京城时将他斩首示众。
    回到京城时,杨广却心有不忍了,他对群臣说:
    “宇文化及触犯国法,本该不赦,念他祖上有大功于国,他本人也深有悔意,朕不忍杀他。”
    群臣一时哑言,忠直的大臣上前大声谏阻道:
    “国法不可因人而废。宇文化及无视国法,将他治罪理所当然。杀他一人可警戒天下官吏,留他一命则法纪无存,陛下怎能因小失丈呢?如此一来,国法的威严必将无有,小人的气势必将高张啊。”
    杨广忽现狰狞,他气极败坏地说:
    “尔等危言耸听,分明是暗怀讥讽,朕心怀仁厚,岂能为尔等测度?”
    他不仅赦免了宇文化及,后来竟又起用他做了右屯卫将军。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一片混乱。杨广此时却巡幸江南,耽于玩乐。深受皇思的宇文化及一见形势大坏,便和同党密谋起造反的事来。结果,宇文化及不仅杀死了杨广,而且连他的亲族也不分老幼全部都杀了,只留下秦孝王的儿子杨浩,立他做了傀儡皇帝。不久,杨浩也被毒死,宇文化及自立为帝,国号许。
    【原文】
    志大不朝,欲寡眷野。
    【译文】
    志向大的人不会入朝为官,欲望少的会留恋民间。
    【释评】
    缺乏对官吏的本质认识,就难免活吏乏术。在封建官场的特定环境下,正人君子是难有作为的,一般人也抗拒不了钱权的诱惑,这就决定了为官者的价值取向和君子所求势必格格不入,是以真君子自不愿舍弃操守而混迹其中了。由此观之,官场中人不管唱何高调、做何辩解,他们的志向终是有限的,他们的欲望终是不衰的,这也是他们的共同弱点。
    【事典】故态复葫的严光
    严光和光武帝刘秀年轻时交情甚好,一同读书。严光聪慧过人,学习刻苦,是众多学子中的佼使者。
    一次,先生问及众弟子的人生志向,众弟子多答志在读书为官等语,惟有严光一语惊人,他说:
    “官场乃污浊之地,读圣贤之书若只为求取功名,当大违圣贤遗训了。”
    刘秀虽和他交好,此时却也不同意他的见解,他争辩说:
    “朝政昏败,全在为吏者贪暴不明,若吏为好吏,官为好官,局面自是不同了。大丈夫志在救国救民,不为朝官焉能成事呢?”
    严光冷笑声声,犹道:
    “官场直如陷阱,一入其中,只怕谁也不能全身而退,何谈救国救民?只怕连自己也救不了了。”
    众弟子都和他辩论,严光口若悬河,谁也不能说服他。经此一事,严光的“狂态”广为人知,人们都把他当成怪人相视。
    刘秀称帝后,严光却政名换姓,故意躲藏起来。严光的一位家人不解地说:
    “新皇是你的同窗好友,你若投靠他,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这是别人几辈子都求不来的天大好事,而你却还要躲避于他,这是为什么昵?”
    严光苦笑一声,说道:
    “刘秀热心功名,以命作赌,今日有成,只是侥幸罢了。时过境迁,宦海弄人,刘秀纵是念旧,只怕也不是早同的刘秀了,怎可依靠呢?我料定他必会请我出山效力,故而与其当面拒绝,不如退而不见。”
    果如严光所料,刘秀思念他的贤明,派人依照严光的长相到处寻访他。后来,齐国有人报告说:“有一位男子,身披羊皮袄,垂钓于泽中。”刘秀于是派使者前去聘请,严光见无法隐藏,就对使者道:
    “严光才智愚笨,全赖皇上看重。如今皇上拥有四海,天下才俊无不为皇上效命,严光自微不足道了。请转奏皇上,严光感念皇上厚恩,只想了此残生,不敢与皇上相见了。”
    使者回报,刘秀爽声又笑,仍派使者请他。严光无奈,随使者来至北军。
    司徒侯霸与严光有旧,这时派人问候严光说:
    “先生大驾光临,主人本想立即来见,迫于公务繁忙,只好他日造访了。”
    严光回书一封,教来人带回,且说:
    “一旦为官,莫不如此装腔作势,我哪里会怪他呢?”
    侯霸将严光的书信上奏刘秀,刘秀见书中所写语多讥讽,不禁一笑道:
    “狂奴又故态复萌了。”
    刘秀于是亲临严光的馆舍,严光躺在床上未动,刘秀并不生气,只一叹道:
    “我真心实意地待你,你却无动于衷,这也许不合情理吧。”
    严光这才起身相见,笑道:
    “古时唐尧德望卓著,巢父却不以为意。士各有志,还是不要强人所难了。”
    刘秀亦笑,心若有失。
    过了几日,刘秀又召严光入宫,刘秀心有不甘,试探说:
    “我志在救民,幸有天下,时下百废待兴,正是国家用人之际,倘若士人皆如先生,我当依赖何人治国呢?”
    严光正色说:
    “皇上可是怪罪于我吗?”
    刘秀陪笑摇头,严光续道:
    “治国之道,其根在乎治吏。严光虽不敢以君子自居,却也志大欲少,方能无心高就。只是世上之人,似严光者实在不多,只要皇上识得吏者的本性,巧加利用,善于攻心,何愁无依赖之人呢?如此,失一严光而尽得天下才士,皇上何憾之有呢?”
    刘秀回味此语,连连点头道;
    “先生口不言助,其言大助于我啊。先生参透世相,乃世外高人,只怪我错怪了先生,竟以俗礼待之,想来实在惭愧。”
    刘秀放还了严光,却依严光的指点治吏用人,果然大有成效。
    【原文】
    才高不羁,德薄善诈。
    【译文】
    才能突出的人不受拘束,品德低下的人善于欺诈。
    【释评】
    官吏的众生相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在管理他们时要区别对待,要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才能卓著者总有他的特殊之处,对他们适当放宽一些俗世标准,反而会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那些善搞欺诈之徒,是最易让人产生错觉的,他们不务实事,把心思全用在欺世盗名上,对他们不仔细察辨,识破其心,为政者就无法治人,却要反被人治了。
    【事典】“突然袭击”的刘邦
    刘邦和项羽征战,屡战屡败,他先是放弃荥阳,退守成皋后,待闻楚军来攻,惊惧之下,刘邦又弃城而走,率领夏侯婴等人急奔修武县,去和驻扎在那里的韩信、张耳会合。
    一路之上,夏侯婴见刘邦精神不振,沉默不语,便有心劝慰他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主公何必放在心上?我军虽失成皋,幸军兵无损,一待与韩、张二位将军合兵一处,不愁他日不胜。”
    刘邦突发冷笑,叹道:
    “我乃败军之主,今日前去,不知韩、张二人心有何想?”
    夏侯婴闻言一怔,不知如何作答。刘邦视之又笑,口说:
    “人主无能,难保其下离心呐。韩、张二将攻伐多胜,只怕他们会笑话我了。”
    夏侯婴脸色立变,连道:
    “韩、张素来忠心,岂敢欺上侮君?主公弃守成皋,乃是上上之计,焉能等闲视之?主公切不可自责多虑了。”
    刘邦把言止住,思虑片刻,遂又急忙赶路,再不出声。
    刘邦等人来至修武附近的小修武时,天色已晚,刘邦眼望远处隐约可见的韩、张大营,却传命就地扎营。夏侯婴心有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