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制了大量的纳税申报表,厚度高达4896页;
  顺利举办了当年的股东年会,参与人数多达万人;
  完成了400亿美元销售收入、30多万名股东这样一家大企业所需要做的一切日常工作,把资料准确送达股东指定的3660家慈善机构。
  把管理费用压缩到最低程度,是巴菲特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巴菲特非常清楚,公司成本费用越低、投资获利就越多,他个人从中获利就越多。正如他在1963年写给父母的信中所说的那样,金钱的增长带给了他很多快乐。【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从费用成本压缩中挤出利润的做法,与其他败家子企业家截然相反。压缩费用扩大了盈利空间,这种盈利又以现金方式被巴菲特投资到其他项目中去,继续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盈利。巴菲特这一投资获利秘诀,也可以作为散户投资者选择上市企业的标准之一。
  

业务越容易理解越有现金
对于购并的对象,我们偏爱那些会“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由于高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它们必须将所赚得的每一块钱再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的营运规模,就算这些公司账面数字再好看,除非看到白花花的现金,我们对之仍保持高度警戒。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在股市低迷时期,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他的一条经验是,业务越是容易理解的企业就越容易产生现金;相反,业务越是神秘的企业,就越是现金投入的无底洞。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购并对象,他们偏爱那些会“产生现金”而不是“消化现金”的公司;并且一般来说,业务清晰易懂、容易理解的公司更容易“产生现金”。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巴菲特从来不去购买那些业绩高速增长、股价一路飙升的高科技股票,即使是他的好朋友比尔·盖茨所拥有的微软公司的股票,他也从来不去碰。他承认,高科技股一是看不懂,二是不能产生现金,这与他急需拥有现金随时准备买入价格合理的上市公司之理念不符,这样的股票对他来说并非理想投资对象。
  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说,提到公司管理模式,他的偶像是一位名叫埃迪·贝内特的球童。
  1919年,当时还只有19岁的埃迪·贝内特开始了在美国芝加哥白袜队的职业生涯。没想到,当年的白袜队立刻就进入了世界大赛。第二年埃迪·贝内特跳槽到布鲁克林道奇队,布鲁克林道奇队就赢得了世界大赛。过后不久,埃迪·贝内特好像发现苗头不对,又跳槽到纽约洋基队,从而使得在洋基队1921年赢得了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并且在接下来的7年中5次赢得美联赛冠军。
  这个故事和企业管理模式有什么关系呢?巴菲特认为,这两者之间的道理是相通的,那就是要想成为一个赢家,首先要与其他赢家一起共事。在这里,赢家也可以理解为“现金”——如果某个上市公司业务非常复杂,怎么也看不到现金,结果是非常不妙的。
  仍然以这个球童埃迪·贝内特为例。由于1927年洋基队赢得世界大赛冠军,贝内特也因此分到700美元奖金。不要看这700美元现在不是个什么大数字,可是在当时却相当于其他球童一年的收入,而他只用了4天时间就到手了。
  巴菲特幽默地说,他从埃迪·贝内特身上学到了许多。所以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都是一些美国乃至全球一流的优秀企业,巴菲特形容说这是“我经常为美国商业大联盟的超级强打者拎球棒”。
  需要注意的是,巴菲特这里所说的公司业务或商业模式是否容易理解,是一个相对概念。投资者购买业务容易理解的股票理所当然,但是却不能反过来说,业务越是容易理解的股票就越值得买。究其原因在于,业务越是容易的行业进入门槛越低,竞争很可能会越激烈,从而不容易出现业绩高增长的公司,以及中国投资者追求的那种大牛股。
  也就是说,业务容易理解并不等于“简单”。因为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所以每一位投资者对业务容易理解的侧重点也不同。
  对于巴菲特来说,消费品领域、保险业务、传媒出版行业是他容易理解的业务,而这些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就不一定了。所以,一定要从个人实际出发来理解巴菲特所说的这句话。
  更何况,巴菲特的追求和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不一样。他信奉现金为王,因为他需要现金去购并企业,追求更大的长期投资回报率。而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纯粹是为投资而投资,股票投资的目的仍然是股票投资,而不是投资于实业从中分红。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是不同的。
  从巴菲特的投资轨迹可以看出,伯克希尔公司并不单纯追求收益率高低,而是坚持对现金资产大比例配置,以确保保险业务的赔付需求,这在其他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也是做不到的。
  研究伯克希尔公司的财务年报可以看出,该公司包括现金等价物、债券、股票等在内的保险投资组合的孳息收益率很低。虽然其中包括股息收益率很低的股票、现金等价物、债券收益,可是如果剔除这一部分来计算,剩余部分的收益率也不到5%。
  这就是说,如果单纯从股票投资角度看,不到5%的年收益率实在低得惊人,但现在的问题是,不能把伯克希尔公司单纯理解为股票投资公司。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主要业务保险业务中,配置了相当于赔付准备金2/3的资金,投资在现金类资产、AAA级债券上,只要有需要,这些流动性高的资产马上就可以变成现金用于保险业务赔付。
  除此之外,伯克希尔公司用于高风险资产投资(如股票)的资金,全都属于留存收益和资本金等类型的自由资金。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自由资金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挪用保险业务收入去购并企业;恰恰相反,它完全没有挪用任何其他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这类自由资金给巴菲特造成的最大便利是,即使投资后5年内被套牢,不产生任何收益,也不会对伯克希尔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带来风险。从中容易看出,巴菲特投资股票与那些用贷款、借款、生活费用投资股票的投资者相比要轻松多了,也更适合长期投资。【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说的业务越容易理解越有现金,是从他个人角度出发的,每个投资者的理解角度和程度都可以有所不同。不过,偏爱投资那些会“产生现金”而不是“消化现金”的股票,这一技巧绝对没有错。
   。。

钟情保险业的秘密所在
这类投资近年来因为我们旗下保险事业蓬勃发展,同时也因为股票市场出现许多不错的投资机会而大幅增加。股票投资的大量增加,再加上这些公司本身获利能力的增长,使得我们实际获得的成果相当可观。以去年来说,光是保留在这些公司而未分配给伯克希尔的盈余,便比伯克希尔整年度的账面盈余还高。虽然这样的情况在一般企业并不多见,但我们预期这种情况在伯克希尔将会持续出现。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偏爱收购保险公司、投资保险业务,原因之一在于它能提供大量现金,让巴菲特用于购并企业,促进投资良性循环。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80年伯克希尔公司保留在几家保险公司账面上的未分配利润,就超过公司全年账面盈利。虽然这样的情况在其他企业不多见,可是他预期在伯克希尔公司还会继续下去。因为在伯克希尔公司,保险业务占大头,而且今后这种业务格局还将继续下去,所以总体情况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持有现金角度看,巴菲特如此钟情保险业务,主要是因为保险业务能产生大量浮存金,可以随时供他捕捉机会,继续去投资内在价值大大高于股票价格的优秀企业。
  正如《永久价值:沃伦·巴菲特》一书作者安德鲁·基尔帕特里克所说:巴菲特用保险浮存金投资股票,“他不是每天或者每周都买,而是一直在等待购买的合适时机。巴菲特一生投资纪律严明,握有现金,因此他等得起。”
  而很显然,在美国这样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很难大幅度偏离内在价值,只有在极端情况出现时才有这种可能。而这种极端情况之一就是金融海啸——例如这次金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