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买方的试探价一旦在“底价”之上时,不要太快速的反应Yes or No。太快说Yes。会把对方吓跑——他会认为自己当了冤大头;太快说No,则会把对方气跑——他会认为你想敲竹杠。若能把其中的技巧运用得当,即使是高总价商品,也很可能在第一次过招时,快速高价拍板呢!
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有一天,有位客户到公司来,表明要买别墅,条件开列得很清楚,其中有个重点:“装潢要高级,家具得留下。”
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个是难缠的“斧头型”买家。
谈到这里,得先插播一下别墅在房地产业的特殊“属性”:
一样是房地产,但别墅和一般的住、办、店型房子有很大不同。一般的房子,其价格之高低,主要决定于地段,但别墅则不然,因为别墅大都位于“人烟稀少”的郊区或风景区,所以地皮相对于一般房子的比例尤低,所以,别墅的价格高低就没有一定的准头了。
但即使建材与装潢决定别墅的卖相,进而影响了价格的高低,但二者之间又有极大差异。
高级建材经久耐用,可以呈现口味,是支撑价格最大的力量。
装潢则不然,会随时间而折旧,并因着本身的属性拉大了变数(可随时变换与使用者喜欢与否的自由心证),而有极大的价格弹性。在别墅买卖中这是最难谈价的一环。
整体而言,别墅价格的高低决定于地点(周遭大环境)、景观视野、设计、建材,而装潢虽重要,却“仅供参考”而已,对成交总价的高低影响相对较小。
?
事情就这么巧,就在几天前,公司刚刚接了一户高级别墅的委托案,业主因移民,极需脱手。整体上,大致吻合这位买家的需求,于是约好第二天到现场参观。
房子依山傍水,设计优雅,景观一流,材质高级,装潢上品自不待言,多数人看了一定会喜欢;买方看了果然满意,当场开口询价:
“这房子怎么卖?”
“不含家具及水晶灯,卖价1125万。”
“哇!这么贵!”
这种反应早在意料之中,所以,我用一种很从容的神态笑着说:
“都还没搞清楚总面积及公告现值呢,你就嫌贵!事实上,鉴价报告注明市值1250万,我才卖你1125万,已经很便宜了。”
“市场这么不景气,不动产鉴价公司的报告还能有多少参考价值呢?何况,装潢再怎么好也会折旧的。”
“一栋房子只要找一个买主。虽然目前景气不好,一般房地产或许会受影响,但别墅的性质较特殊,花得起,舍得买的,随时都大有人在,你不就是其中之一户吗。”
看对方默然无语,似乎已被我的道理折服了,于是打蛇随棍上:“你看看这份不动产鉴定公司的报告,上面写得很清楚,装潢加房地现值至少1250万,我想你是内行人,东西到底好不好,不必我再做广告了!而且屋主事先表明过,不是很急着出售,所以,委托期长达半年,这么长的期限内,想找一个客户总是有机会吧!”
看看对方,还是没反应,啬了不少信心,于是再乘胜追击,逼他摊牌:
“不扯这些了!我们谈正事吧!这房子你适不适合?如果不合适,议价就没意思了!”
对方沉吟了一下,然后用一种稍低的音量说:
“还好啦!不过太贵了,如果含家具、装潢,总值1000万,我可以考虑考虑。”
读者们,请注意,这是买方的“试探价”,但从表达方式来看,显然是属于弱势性的,彼消则我长,这时候,最好能尽快将对手的气势压下去,以免气候一成,只有挨打的份的;所以,我立刻用一种比较严肃的表情说道:
“这促上千万的大买卖,可不是在一般地区买公寓哪!请先评估、考虑清楚后再出价,出价后,请再付5%斡旋金。”
顿了一下,看对方并没什么特别所应时,我又接着说:
“我刚刚已经先说过,报价不含家具、水晶灯以及所有活动物品。如果你喜欢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另外议价。整体而言,以这栋别墅的条件来说,别说是含家具1000万,就算不含家具都不见得买得到,光会出价而没买到,实在不算会出价。”
“那么!请说说看,什么价可以买?我参考看看。”
这种回应方式显示,买方的“试探价策略”已被我瓦解了,也已被迫同意就另外的基础重新议价了,机不可失,我随即接口:
“如果你能现在谈并且现在决定,而且决定后立刻付总价5%的斡旋金时,我们再继续议价!”
“可以!我决定算数。”
“好!既然这样,我少算25万,不含家具,总价1100万。”
“房子1000万,家具算25万,总共1025万。”
“25万,25万怎么可能买到这些家具呢?别的不说,光这盏水晶灯就要万了!这样啦!家具50万,连房子总共1075万,我帮你和屋主谈谈看。”
??
由于房价总金额太高,而且至少1000万已是双方的共识,所以我有意避开房价,转而谈家具费,试图在这些小项目上拉价,也许较有胜算。尤其为了希望速战速决,这是个最好的机会,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时机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否则,一旦纵虎归山,再“擒虎”就难矣!
买方无法反驳我的理论,只好面带无奈地说:
“旧东西到底还是旧东西,折旧后就不值钱了嘛!”
“那么,我们不谈家具,只谈房价就好,反正屋主也没说要卖家具。”
我才一转口,买方又把我拉回来:
“好吧!这此家具我再加25万,连房子总价1050万。”
现在距离我的最低开价只差50万了,整体而言,这场商战已近尾声矣!
最后成交价是1060万元,在低迷的景气下,以一栋高总价的别墅而言,我方大获全胜。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料敌篇(六)
6??????? 别让买方开盘价变成交价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高总价商品买卖过程中,一般买方的心理转折,大概不出下面范围:
①??? 卖方的成本价是多少?
②??? 卖方的底价(愿成交的最低价)是多少?
③??? 知道赔钱买卖没人干,但又怕被赚太多。
④??? 探成本价很难,但可从开价探底价。最好能在成本价之上,底价之下成交,愈接近成本价愈佳。
⑤??? 心理基础转化成行动——出低价(最好在成本价之下)。一番“多空厮杀”后,希望在成本价附近成交。
当然,整体买卖选种不可能让买方这么随心所欲,而且卖方并非木头,完全只守不攻,但我们可从其中观察出一个重点:
“买方对底价的重视远大于未来的成交价。”
何以见得?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买主对于商品本身都不会很熟悉,也许大概知道一点行情,但并不清楚商品的成本结构,也没办法从商品品质去判断合理价位。所以,他会试图探索对手的最低防线(底价),可以“输人”,但不可以“输阵” ——物符不符值不重要,但绝不能当冤大头——比别人多掏腰包!
就这个观点来看,就是基于对底价的好奇好,促使买方出价以探底。对卖方而言,这才是行销的立足点,没有出价,就没有机会商量商量,还谈啥买卖?
谈到这里,读者们也许会问:那不二价商品怎么办?难道就别玩了吗?
不可否认的,市场上不二价商品多的是,而且有的生意还不差。但绝大多数都是低总价商品,就算杀价高手,砍了半天,就省那么点钱,实在没成就感,自然没人“玩”。
但对高总价商品而言,则全然不同。卖方一旦把价钱“咬死”,让买方无法满足“底价好奇心”,没机会表现杀价功夫,没机会表现“一分钱买两分货”的成就感,而又想吸引名路英雄好汉上门,难矣!
笔者粗略统计,5年房地产大战下来,买方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
“底价多少?”
高明的行销一听到这句话,就知道:“机会来了”。
但菜鸟行销呢,就因为不知道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商机,往往在无意中赶跑了财神爷而不自知呢!
例:笔者初进行销业时,就曾接过这样的案子 :
一户房子委托价132万;经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