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战争-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洲的第二个海军强国,自然是日本。   

  北洋海军建成的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在9月4日的《朝野新闻》上,以《殊堪寒心之帝国海军现状》为题,报道:“试观我国现今之军舰,多为老朽,行将不能实用。现已不能实用者亦不在少数。组成现在舰队之军舰中,其最旧者已使用三十九年,而其新者亦服役十一年之久。如不立即加以修复,会使不完善之日本海军更趋于不完善,势必违背扩张海军之本意,如有老朽不堪为用之船舰,应予折毁,并另委外国建造新舰。”   

  中日两国舰队不论数量还是性能,都有显著的差别。   

  但后来发生逆转,1888年是分界线。从这一年起,到中日开战为止,六年间日本从危机感出发,致力于军备的增强。相反,中国自从李鸿章到旅顺接收“致远”以后,不曾增加一艘新舰。   

  当然,中国也有海军预算,每年为白银四百万两,但六年间却没有购买一艘新舰。而且,从开战前三年即1891年起,连购买弹药也停止了。   

  这都是西太后一人造成的。   

  西太后专政以来,最懂得权势的甜头,怎肯轻易放弃。不过,皇帝已经长大成人,再紧抓着摄政权不放,也有些说不过去。十八岁的成年的皇帝,还由皇太后监护,将成为世间的笑柄。   

  她的“归政”只不过是形式,实际上仍要在宫廷内君临政治。世人知道这是形式,但形式也很重要。为了给形式增添价值,就必须用虚假加以装点。   

  加强外观的方法之一,就是建造特大的行宫。皇太后从政治中心的紫禁城里迁出来,移住到悠闲自在的行宫去。这是装饰门面的最有效的方法。   

  皇太后的行宫要不同于一般行宫。庭园内的建筑自不必说,所有的山山水水也必须是人工建造。这是低劣的趣味,但在西太后看来,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权威。   

  颐和园在北京西郊,现在已成为群众游乐之所。园内的万寿山是人工山,昆明湖是人工湖。对于西太后的愚蠢无聊,我们只有惊叹而已。   

  “这得需要多少费用呢?”西太后说了说自己的计划,要估算一下所需费用。   

  银三千万两!   

  “这笔款子能筹集到吧?”西太后问醇亲王。   

  醇亲王已成为西太后政权的中枢。儿子能当上皇帝,是西太后一手成全的,对于西太后他是言听计从。   

  “一定设法办到。”醇亲王答道。   

  “是个难事吗?”   

  “不,不是的……一些琐碎问题,需要咨询……”   

  醇亲王头上冒出冷汗。三千万两的分量,他是清楚的。   

  “这么说,筹集款子是不成问题喽,只是有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研究研究?”   

  “是,是这个意思。”   

  “堂堂大臣,不必介入那些技术上的琐碎事。资金筹集没什么问题,早一点施工要紧。”   

  西太后已经沉浸在幻想当中。这是前所未有的园林大营造,她越想越兴奋。清王朝入关以来二百多年,还未曾操办过如此巨大的工程。   

  别的不说,单说北京郊外的明十三陵,比起这个工程来,显然是太小了。像这样用人工修造的山水,大唐盛世不曾有过,秦始皇时代也办不到。   

  深夜,西太后突然睁开眼睛,喊来近侍宦官。   

  “我想了解一下秦始皇的阿房宫,传我的话,赶紧查阅古书,呈来详细报告!”   

  她想了解一下历史上是否有超过她这个计划的工程。   

  西太后陷入自我陶醉,而那个为她筹措三千万两银子的醇亲王却双眉紧锁。   

  “这有什么难办的,变祸为福不就行了吗?”满清贵族善庆对醇亲王说道。   

  “变祸为福?”   

  “你没听说吗?汉人组织了庞大的军队,步步逼近咱们满族人,要把咱们赶出山海关外。岂止赶出而已,是要斩尽杀绝!”   

  “真有此事?”醇亲王摇摇头,说道。   

  “太平天国洪秀全已经覆灭,你还记得他们喊过什么口号吗?灭妖!他们称我们为妖,要消灭我们。”   

  “那些人已经不复存在了。”   

  “的确,他们覆灭了,可是,谁把他们消灭的?”   

  “湘军,还有淮军……”   

  “不错,不是满洲八旗!湘军是曾国藩组织的,淮军是李鸿章组织的,这两支军队里有满族人吗?”   

  “两军全是汉族军队。”   

  “现今在我们国家里,一旦有事,能战斗的只有汉族军队了。如果他们掉转枪口朝我们打来,那将是什么局面呢?”   

  “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大清的军队,决不会朝我们打枪!”   

  醇亲王激烈地摇着头。   

  “如果我是汉族人,我就能干出来。嗯?对方无力,我方有力,而现在却受制于对方,非把这个统治关系倒转一下不可……这倒不限于汉族,蒙族、藏族处在同一状况下,也准能干出来。”   

  “真的?”   

  “你还不相信……真让人着急!我昨天听说,广东有三合会、天地会等造反组织,时隐时现,到处活动。你知道他们的旗上写着什么吗?‘灭满兴汉’!”         

※虹※桥※书※吧※。  

第23节:北洋人(2)         

  “灭满兴汉……”   

  “他们要把我们一个不剩地杀掉!还不只是广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只有这个皇帝宝座了。这个国家还是我们的国家吗?在这个国家里,我们是少数派,你不要忘记这个事实!”   

  善庆一边说,一边用细长的眼睛狠狠地盯住醇亲王的眼睛。醇亲王也是一副满族面貌,眼睛细长。   

  “那你说如何是好?”   

  “只要是汉族,任谁也不要相信!”   

  “我认为中堂是尽忠报国之士。”   

  “你的想法太幼稚了。死去的曾国藩是消灭太平天国的英雄,可以说,是他救了这个国家。但是,他组织湘军时,没说过一句尽忠报国的话。”   

  “是吗?”   

  “当然,当时的檄文你也是知道的。”   

  善庆的口吻仿佛在诘问醇亲王。   

  三十多年前,曾国藩在湖南发出檄文,征讨太平天国,说是“为恪守礼教”,并未号召为大清尽忠。   

  “礼教”,就当时来说,是汉族的生活方式,是赖以生存的支柱。号召维护它,最有诱惑力和说服力。   

  在清朝统治下,汉族不愿意为保国而战,非但不保,还想用自己的力量推翻清朝,建立一个汉族统治的国家。善庆断言,汉族人心里都这么期待着。   

  “他们至今没有起事,只是因为力量不足,一旦觉得有了足够的力量,就会把枪口对准我们。太后要建造大园林,我们应当趁此机会转祸为福。你看看北洋舰队,那些坚舰巨炮都是汉人的东西,指挥它们的还不是汉族大臣李鸿章吗?以后再也不要为虎添翼了。”   

  醇亲王终于明白了对方想要说的话,那就是把军费挪到园林建造上来。购入军舰、枪炮、弹药,等于给汉人增加力量。可是,目前清军的主力是绿营兵(汉族军队),关系着王朝的安危。   

  醇亲王不由得长叹一声。   

  “削减军费,中堂能同意吗?”   

  “这有办法。”善庆说道。   

  李鸿章是清朝的头号实权者,兼任直隶总督,指挥着北洋军队。他也有政敌,那就是两江总督曾国荃。曾国荃是曾国藩的胞弟,与李鸿章为敌。两广总督张之洞也不甘居李鸿章之下。朝廷里还有个翁同龢,也是最厌恶李鸿章的。   

  翁同龢是户部尚书,即财政大臣,掌握着财政大权。必须先把他拉拢过来。   

  听了善庆的话,醇亲王向前探出身子,若有所悟。   

  “太后的本意,依我看就在这里。为了不给汉族人增添军事力量,抽出费用建造万寿山……这难道不是奇策吗?”   

  总在西太后左右承办国事的醇亲王,怎么也想不出她竟有这样的“深谋远虑”。   

  建造颐和园,当时称为“万寿山工程”,总监督为醇亲王,筹措到二百六十万两银子:广东一百万,南洋八十万,湖广四十万,四川二十万,直隶二十万。北洋军费是悉数上缴。   

  西太后高兴极了。   

  秦始皇在渭水南岸上林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