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望的目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多么美丽的梦想,在那里国富民强。中国的商民,他们被叱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吝啬,他们也曾经投机倒把,他们甚至在死前都不能原谅有两根灯芯的行为。他们是财主。但是千秋的家国梦和财富都被时间无情的抛弃在尘埃里,最终,连他们自己也湮没在历史里。     
  今天,当我漫步在周村,我已经难以想象当年的闹市、人声和川流不息的马队,在大街,有一家店铺里,一位戴花镜的老人正仔细的在一个瓷盘上雕花,叮当的声音指引着我,他无视我的存在,只是用眼光跟随着那些流畅的线条。许多年前,他的祖先或许也是用这样专注的方式经营自己的生活。从大街出来,就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我们熟悉的现代城市生活竟然变的如此不真实,面对着匆忙行走的模糊的面孔,我不知道我是否还会体味百年中的人间浮沉。山一样的男人倒下了;水一样的女人逝去了。只留下衰败的店铺和文人坟头上的荒草。     
  李家疃:美丽与哀愁         
※虹※桥※书※吧※BOOK。  
第5节:回望的目光(5)       
  李家疃是一座有花园的村庄。这个村庄和商人有关,现在的墙壁上还随处可见拴马石。去周村的人,往往去过大街商业城就可以了,但他们不知道,在周村王村镇西南3公里处,还有一处明清的民居,静静卧在时光的眉黛中。这里,村庄里几乎每间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墙上的青砖和斑驳的粉壁……那些受过历史创伤的碎片,安详庄严。在李家疃的巷陌间徘徊,偶尔骑着自行车而过的人让人想起百年前的先人们,他们如何在重重的大宅门中打发寂寥的时光,又是如何上演才子佳人的戏剧。     
  其实,李家疃与济南市的章丘接壤,是309国道通往周村的西大门,现存的200多间老屋子,多是清代的民居,十九世纪初的时候,李家疃有很多人到南方做绸缎、布匹生意,由于周村丝绸的质量和名声,他们买卖兴隆,财源亨通,所赚银两大多用于买土地、置房产。于是,逐渐的,半截巷,过街楼和节孝牌坊被建立在这方土地上,见证着光阴的故事。     
  在中国民间的秘密里,隐藏着许多的青板瓦房和家族荣耀,但李家疃是特别的,它是一个拥有花园的村庄。在村南村北各有一处,南花园名〃南寺〃,北花园名〃怀隐园〃。园内的假山池沼、奇花异石,所用材料大多由江南购运。我们可以怀想,当年草长莺飞的时候,围坐在家门口闲谈或刺绣的女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到花园里踏青散心;下学的顽童在园子里骑墙捉蝴蝶。或许当花朵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村庄的时候,他们的丈夫和父亲正从南方的大道上回家,带来银子和平安。我不知道给这两座花园起名子的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许他是个本地文人、私塾先生、落魄才子,但当他徘徊在园子里,看见月影云彩的时候,他肯定采撷了那朵他爱慕的花朵。     
  青砖的建筑总是在庄重中透露出温暖的关怀,尤其是明清的四合院,把华丽和封闭的中国古代建筑推向了及至。我曾经在西安游走了很多次,那些仿唐式的建筑,简练、古拙、大气,而在李家疃,青砖的四合院风格端庄稳重、雕花精致细腻,让人不禁想起一句〃庭院深深锁闺怨〃的诗句来。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而且几进几出,一座院落套一座院落,像一个〃九连环〃。门庭森严的四合院最适合家族的居住,巷道和门楼把建筑连接在一起,就像家族割舍不断的情义,被层层礼法和建筑拘禁的小姐们,往往会在这样的建筑里上演《楼台会》或《救风尘》,她们对世界知之甚少,所以冲破那个家族的大宅门,成了她们追求幸福的不二法门。     
  当时最豪华的建筑是9座不同形式的庭院,它们按照经典的中国建筑风格,被建在村庄的中轴线上,南北贯通,九门相冲。其中还留存有3座两层楼房,建筑凝练,类似碉楼的样子。这些房屋,有雕花和兽纹的瓦,过去曾经多么辉煌,多少寻常人家曾经奢望入住,但现在它们却到处落满了灰尘。     
  李家疃曾经有过雄壮的围墙。据记载,围墙在1859年筑围成功,高6米,宽4米,全长2452。7米,系用灰土夯实而成,用土5万余方。围墙上面可以行车走人,坦著如砥,围墙设有四门,北为白云门,南为青阳门,西为迎风门,东为豹文门。解放后墙围子拆了,〃这南城门的石头还在这里,上面的字还可以隐约看得见。〃一位老人指着堆放在墙根的石板说。     
  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少有的既束缚女人们的身体和内心,又为女人们建立诸多纪念碑的国家。这纪念碑就是贞节牌坊,它们被修建的华丽张扬,而且通常刻有朝廷颁布的皇帝的圣旨,那些把贞节操守看的比身家性命还重要的女性们,被当作标本刻在石头上,借以提醒其他的女人们,越轨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家族的荣耀会因为越界而蒙羞。但奇怪的是,对于男人们来说,他们却可以在黑夜里无限放任自己的欲望。李家疃就有两座雄伟的纪念碑,这两座节孝牌坊,一南一北,系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所建,两坊建筑全用湖青石,每块重约数吨,长约七八米,挺拔高大,如同女性博大的胸怀。其中南节孝坊,宽约5…6米,高约7…8米,坊顶青石檐下正中剩有皇帝〃圣旨〃二字,其下分两行刻有〃节孝维风王夙纶妻于氏节孝坊〃字样。站在牌坊下面,作为一个男人,我的心里有一种怪怪的说不出来的感觉,在修建牌坊的那个时代,女人必须对一个男人的爱情忠诚,而男人则对所有他喜欢的女人都慷慨给予。为了证明事态的畸形,我们就不难理解妓院和青楼为什么会在古代合法经营了。但是,中国的女子,命运是多么的不一样。         
◇欢◇迎◇访◇问◇BOOK。◇  
第6节:回望的目光(6)       
  村庄在灯光中开始模糊,在我的记忆里,李家疃永远是一个有关联的群体,在残垣断壁间埋着的木门,以轮廓和颜色存在,而矗立的地面上的建筑,尽管风尘扑面,但仍然延续着村庄的血缘。李家疃这座有花园的村庄,破败家门上的〃诗书礼易〃的横联和空气里淡淡的愁绪,像一个发黄的清代女子,坐在圆凳上,守着古老的秩序。现在居住其间的人们或许不知道这座村庄的前生今世,或许他们也像他们的前人一样在深锁的庭院中生老,但村庄正因为曾经的民间商人居住生活,演他们的悲欢离合,才能够延续传说和秘密。而我,从明亮的地方走进来,那些藏于人间烟火中的面具,才向我露出它们的花纹。     
  二、光阴中的丝绸     
  周村是〃丝绸之路〃最东边的起点之一。〃丝绸之路〃……这个经典的名称,最初出现在十九世纪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一书中。相传,远古时代於陵上空飞来了一只凤凰,她用嘴衔来一个蚕茧,引导人们学会了纺织丝绸,缝衣遮体。齐国自春秋以来,织工技巧闻名天下,号称〃冠带衣履天下〃。汉代皇室在齐郡临淄设服官三处,号称〃三服官〃,专事经营皇室服装和公卿大臣的朝服,并作为名贵产品经由大鸿胪对外贸易。     
  那时候,大批精致的丝绸从周村押解到京师长安,然后穿过那条有名的河西走廊,到达西域诸国,在这之后,这些印有周村工匠手纹的丝绸成了迷一样的传奇,或许它们被阿兰人劫掠,又经过罗马商人的手传到了亚平宁半岛。在中国通往西域的大路开通以前,中国丝绸在罗马与黄金等价,只有少数贵族妇女才穿它,以相互炫耀。     
  中国的丝织业,人们耳熟能详的多在江南,齐鲁虽然滨海,但在传统的映像里,山东是个以种植小麦这样的旱作物为主的农业大省,离可以生产桑麻的水乡相去甚远。但在齐国古都淄博,植桑养蚕却是人民传统的主要行业,桑园里一半种当地的鲁桑,一半是从南方运来的湖桑。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在齐国都城治下的周村,历史上曾经桑林连成片,少则数十亩多者上百亩,周村的织工,甚至在汉成帝年间就试图研制最初的织花机。     
  周村的丝绸从临淄、於陵通过蓬莱、青岛等港口运往海外的历史也长达千年,于是,这个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