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来可能出现经济下滑,如果不是更糟的话。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世界能够避开上述设想的可怕景象,但要渡过难关我们必须作出艰巨的努力,因为改变全球未来经济面貌的力量太强大了,我们无力扭转它。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来,有30亿市场经济冲浪者已陆续加入全球经济体系,而美国人却刚刚开始感觉到他们所带来的影响。中国与印度的劳工资源实际上是取之不尽的,而且许多人还有专业技术,他们凭借互联网和全球航空运输之便,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对许多国家、许多企业,甚至个人造成了一个新的挑战性的竞争环境。能干他人不会干的事的人,会取得成功;而那些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就只能靠漫长的工时和微薄的工资来度日。美元在国际金融中作用的减弱,标志着美国人生活水平将下降(原因很简单,若其他国家不必以美元来付款,美国将无法承受长期的贸易逆差),美国国内任何一项产业都免不了要面对竞争的压力。西方现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服务业、研发能力和基础研究,必将跟随制造业向亚洲转移。
前言(3)
今天为东方带来财富和权力的力量,迟早会为西方带来危机和痛苦的调整。不过,东方在复兴它的世界中心的历史地位的同时,也将在为其众多的人口提供新鲜空气、干净水源和疾病的防治诸多方面面临空前的挑战。尽管这些挑战和危机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就有能力应对它,克服它。第一章冰山在前
今天为东方带来财富和权力的力量,迟早会为西方带来危机和痛苦的调整。不过,东方在复兴它的世界中心的历史地位的同时,也将在为其众多的人口提供新鲜空气、干净水源和疾病的防治诸多方面面临空前的挑战。尽管这些挑战和危机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就有能力应对它,克服它。
美国正处在跟随欧洲走上没落之路的危险中,最糟糕的是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当泰坦尼克号全速驶向冰山时,船上的人们谁都不相信,他们还在得意洋洋地彼此言欢。
——英特尔公司主席 安迪?格罗夫
正如前言中所述各大报纸的大标题所指出的,许多世界级的大人物现在都担心上面所述的可怕的危机景象可能不再是一种幻想。可是美国领导人却毫不在意。不是别人,正是这位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最近在接受大西洋月刊专访时说:“在今后30年的时间里,美国在军事力量、经济力量、政治制度的优势和我们的价值体系诸方面,都是任何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鲍威尔的自信有以下充分的理由:美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5%,但其总产值却超过世界总产值的30%,其消费额占世界近40%。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1万亿美元,相当于排在它后面的另一个经济大国的两倍多,其人均产值比世界其他大国都高得多。它的语言——美国英语是全球商业界的通用语言,美元是世界性的通用货币,无论你到世界什么地方,那里的人都会告诉你某种货物的美元价,而且会毫不犹豫地接受美元。的确,美国人在这方面享有特权:别的国家的人若想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小麦或者是丰田汽车,他们必须首先赚到美元,而美国人只需要多印一些美元就行了。在全球1000个最大的公司当中,美国公司占了423家。纽约和纳斯达克股市的股值约占全世界股市总值的44%。美国拥有许多世界最好的大学。绝大多数顶尖的科研中心也都集中在美国,其研究与发展经费比排在美国后面的5个国家的科研经费的总和还多。总而言之,可以说美国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
很久以前,美国人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帮助世界其他国家致富,自己也能从中受益。因此,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美国通过全球化的过程,大力促进各国经济日益一体化,以求打造一个货物、服务、货币、科技和人员进行国际交流的环境。其结果也正如所预期的那样,主要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的经济繁荣,美国因此也增大了自己的财富和力量。正是通过全球化,而不是军事威胁,使自由世界的亿万人民脱贫致富,并在全球打造出多个财富和权力中心,最后取得了冷战的胜利。在亚洲,日本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其他国家如新加坡和韩国因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以亚洲“小龙”闻名天下。在大西洋彼岸,欧盟从5国扩大为25个国家,并发行了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国家通用的货币——欧元。在拉丁美洲,墨西哥成为美国经济的实际延伸,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巴西则凭借着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投资,经济正在腾飞。
尽管美国的公司当初领导了全球化,但它们不再是唯一的参与者,甚至不再是主导者。越来越多的非美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公司,如日本的索尼公司、芬兰的诺基亚公司、墨西哥的西墨克斯和韩国的三星公司只是其中的少数几个。当然,美国的影响并未消失。美国的音乐、服装、运动明星和电影虽然不是世人的唯一选择,但它们起榜样的作用。这就如同硅谷的企业家、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等美国顶尖大学的诺贝尔奖金得主仍然在各自的领域里独领风骚一样。某些人和某些国家对在这些方面的美国味很不舒服,他们批评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的委婉说法。然而,他们发现这种趋势势不可当,例如,麦当劳最红火的分店之一就坐落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
到头来,每个人似乎都想参加到全球化的趋势当中去,而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人都已经参加进来了。全球化在冷战时期是个并不怎么适用的名词,因为当时半个世界是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国家,它们没有进行全球化。
然而,过去20年来,中国、印度和苏联集团国家都决定离开他们向往的工人阶级乐园,而让它们的30亿民众走上他们曾经鄙视的市场经济道路。尽管这些国家的人民大部分都很贫穷,但其受过良好教育并具有熟练技能的人的数量比许多第一世界国家的人口还多。他们在进行革命性变革形势下走上了舞台,一系列全球性的条约大多在美国的主导下签订,它们显著降低了贸易和投资障碍,使得老式的墨守成规的资本主义道路走起来顺当多了。按照合同,制造商们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从事生产活动,有了能在36个小时内将货物送到世界任何地点的像联邦快递和优必速这样的快递公司,资本主义道路变成了高速公路。最后,遍布全球的互联网,缩短了交往的时间和距离障碍,它使用的是比特而不是原子。在这条路上飞奔的这30亿新人其实就在你的办公室和起居室里,而你也在他们的办公室和起居室里。所有这些已经形成了一波全新的浪潮和新的全球化模式,它正在把世界搞得混乱不堪。
现今的全球经济体系是在冷战时期打造的,其目的是要吸引这30亿人走市场经济道路,但是当时没有人真正期望他们会投身市场经济,也没有人想到他们走市场经济道路意味着什么。虽然这一波新的全球化浪潮会给每个人带来潜在的好处,但它也可能带来严重的挑战。因为它到来的时机正值国际经济结构出现严重问题之际,加上美国人的自我放纵,亚洲人的重商主义对这一全球化的过分看重而使得这一体系变得很脆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冷战的胜利者对取得胜利后的准备还不如失败者对遭到失败后的准备充分。因此,如果对新一波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处理不当,极可能导致整个全球经济体系的全面崩溃。
总不能把雪搬到印度去(1)
2003年冬天,我的大儿子查米让我首次见识到这批新的市场经济冲浪者所释放出来的强大力量,以及他们可能如何与旧经济体系和结构互动。当时我们正在加利福尼亚州塔霍湖的北面滑雪,他家就住在那里。在上山的缆车上,他问我是否愿意与他共同投资当地的一家铲雪公司。
“什么样的铲雪公司?”我有点惊奇地问道,因为我儿子是一位高层软件开发人员。
“噢,这是一家铲雪公司,在下雪天它负责清除这一地区的宾馆和度假村周围的停车场和道路上的积雪,这里在当年11月到第二年5月期间经常下雪。”
“你到底想干什么?”我大声嚷道,“怎么干起铲雪的营生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