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部门经理。他于1989年###两年后,从北京来到美国,以为从此再也看不到祖国了。在取得电机工程系博士学位以后,他与妻子(中国人,物理学家)在硅谷工作了10年。几年前他们回中国看望年迈的母亲,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以及儿时的语言和文化所带来的亲情。作为基督教徒,夫妻俩对张汝京所说的中国需要新的精神生活的看法深表赞同。苏国平说:“我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我应当回到中国,为人民和上帝服务。”
如今中芯国际公司在国际上已经一炮打响,很有名气,2003年3月在纽约股市正式挂牌上市。中芯国际公司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它经营的是前沿科技产品。该公司最近更以股票交换的方式,买下摩托罗拉位于天津的硅片大厂,这使得摩托罗拉成为中芯的第二大股东。更为重要的是,这项交易将摩托罗拉的技术带进了中芯国际公司。目前,在北京一个新厂的生产线上,中芯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能够用0。10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的千分之一宽度)的超细电路,将半导体做在300毫米大小的芯片上。有了这项技术,中芯将会逐渐实现中国在开发先进芯片技术上看似永远无法达到的愿望。
中芯国际成功的另一个因素是低成本。举例来说,尽管一般人认为在全球制造DRAM记忆芯片的产地当中,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成本算是相当低的,而中芯国际的生产成本比它们还低10%。这当中有许多原因。首先,中芯在上海设厂的土地价格比其他地区低95%,说白了,地皮等于是白送的。其次,上海市政府保证水电的供应不中断,而且质量比其他地方好,价格也比其他地方便宜。第三,是廉价的劳动力。例如,一个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机器操作员,在中芯的月薪约250美元,而同样条件的工人,在中国台湾的工资相当于这里的6倍,在日本、欧洲或美国则大约是这里的12倍。若以每个芯片厂需要约1000名操作员来计算,中芯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劳工成本。有人说,半导体制造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工成本在总体成本中并不十分重要,因而不重视低劳工成本对于资本成本所造成的影响。因为中国内地的劳动力价格低廉,投资搞其他地方的半导体工厂必备的自动化设备,在中国有时候并不划算。所以,中国境内芯片厂的无尘室造价要比其他国家低40%,这就使得在中国内地建造一座顶尖的半导体硅片厂所需的全部资金,要比在中国台湾或韩国少许多,更不要说比日本、欧洲或美国了。结合种种优势,包括低工资、低资本成本、前沿技术,大量的减税和金融优惠条件等等,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就让中芯国际公司成了一个不可战胜的竞争者。或许这正好说明,为什么张汝京在每周召开的主管会上,用公司通用语言——英语——讲话时语气是那么的充满自信。
中芯国际的成功对其他的半导体厂商并不是没有影响。美商快捷半导体国际公司已经花两亿美元在上海建造了生产设施,其首席执行官柯克?庞德说:“每个人都正在向中国猛冲”。有几家日本芯片制造商也都宣布了新的投资方案。“台湾当局”多年来一直禁止芯片厂商前往大陆做生意,他们担心芯片制造技术流入大陆,可能掏空其岛内经济,并在两岸长期###中给中国内地一个新的利好。但是,张忠谋和其他台湾芯片大厂的负责人却唯恐因此而失去对大陆厂商的竞争力,而这一点最终战胜了政治上的考虑。2002年,在众多厂商高管们的游说下,“台湾当局”被迫解除禁令。其结果是,台湾芯片制造厂商一窝蜂地前往大陆设厂。从中芯国际出来顺路向前走,就有一座新建的宏力半导体工厂。不远处,还有张忠谋的台积电正在兴建的新实验室,而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专业芯片代加工制造商。台湾人迫于情势,不得不将工厂和重要技术移往大陆,这等于发表了一个重要声明:中国未来有能力在任何领域与全球最顶尖的厂商决一雌雄。
真正的“大跃进”
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场真正的大跃进,其动力是在制造业上的投资。今天,中国的储蓄额达GDP的40%以上,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大量流入中国的外国投资投入金额远远不及中国自己的投资金额。有证据表明,有些“外资”其实是来自中国国内。因为外资可以享有特殊的优惠,有些投机的中国人就利用这一点,先将钱汇往香港或台湾,再由这两地打回中国内地。若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那么中国的国内投资金额约占GDP的42%~45%,加上国外的投资,两者共占中国GDP近50%。这些钱几乎全被用来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和工厂。将这一数字放到世界范围比较来看,美国的投资占GDP的19%,日本的投资占GDP的24。2%,欧盟的投资占GDP的19。9%。
巨额投资的结果就是生产的大发展,使中国逐渐回到其全球最大经济强国的历史地位。过去10年来,中国占全球GDP增长的30%以上,而其本身的经济成长翻了一番还要多。当前,无论你以市场的兑换率将人民币换算成美元来计算,还是以国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都是全球第七大经济实体或第二大经济强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或更长的时间,有能力保持每年7%~8%的经济增长率。以这个速度,中国的GDP以最保守的方式估算,将于2016年前后超过日本,并可望在2040年接近美国的规模。但若以国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很可能在2025年达到美国的规模。
这一发展速度的动力来源于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和工业强国。现在,中国生产的复印机、鞋类制品、玩具和微波炉占全世界产量的2/3;生产的DVD放映机、数码相机、水泥和纺织品,占世界产量的1/2;生产的DVD/ROM光盘机和桌上型电脑,占世界产量的1/3;生产的手机、电视机、PDA、钢铁和车载音响,占世界产量的1/4。这些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1990年以来,中国的出口量增长了8倍,达到4000亿美元。2004年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占亚洲电子产品出口总量30%,它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庞大的生产量也是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市场如今在手机、机械、水泥、钢铁和电视机等100多项商品的销售量方面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在个人电脑方面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个人电脑消费国。
保证中国能快速发展的是一个简单而强有力的公式,我们在上海和杭州的耐克公司、中芯国际公司和汉帛公司都看到了它的运作情况。这里的劳动力的确非常便宜,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中国的劳动力比越南、非洲和拉丁美洲某些国家的劳动力便宜,但中国工人训练有素,大多数都有文化,能够很快地学会新技能。中国工厂的工人中有很多人的技术一点不比美国生产线上的工人差,可是美国工人的时薪高达15美元~30美元,而中国工人的时薪却仅有25美分到1美元。他们习惯于难以忍受的超长工时,能忍受艰苦的工作环境。不仅如此,以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当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实现工业化时,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来的是劳动力短缺,结果导致工资显著上涨。这最终又削弱了他们当初的竞争优势。中国内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经理一级人员的工资因人才短缺而大幅提升,但生产线上的工人工资却增长不多,尽管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个中原因在于中国农村依然有八亿的贫穷人口,他们都渴望能够在城市的工厂里找到一份工作。
当这样的劳动力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相结合,加上良好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对美元维持相对弱势的货币以及可观的减税和金融优惠措施,使得整个生产机制变得非常强劲。除此之外,还要再加上深具潜力的规模经济以及你的产品在这个已经是或者很快将是全球最大市场上动作的长期商机,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大组合,这个组合正快速地造就一大群日益崛起的中国制造商,挑战现今处于领军地位的大厂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国魅力“制服”了西方厂商(1)
以海尔为例,当中国东部城市——青岛市的一个小官员张瑞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