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起海参、熊掌,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那是一个月前彭德怀到沈阳走马上任,高岗要请彭德怀和毛岸英吃饭,说是为他们接风洗尘。彭德怀说:“免了吧,我现在火烧屁股,坐都坐不住,哪还有心思坐下来喝酒?”
  “你这就不对了,任务再重,工作再忙,饭还是要吃的嘛!”
  “高老板,毛主席让我有什么困难找你解决,你可不要嫌我彭德怀老向你伸手哟!”彭德怀笑着说。
  “看你说到哪儿去了!请放心,中央的决定我老高一定照办。你们在前方流血,我们在后方流汗,一切都是为了前线。”高岗笑道,“再说,我哪敢怠慢你这位彭大将军,你是有尚方宝剑的嘛!”
  “莫开玩笑啰,军情如火,我真是坐不住呀!我看,这顿酒还是免了吧?你的心意我领了。”
  “那可不行,我要是不管你老彭一顿饭,有朝一日毛主席怪罪下来,说我冷落了彭大将军,那可吃罪不起。大将军举重若轻,临危不乱,喝点小酒算什么,走吧,喝两杯去。”
  “那你得答应我一条:我只吃肉,不喝酒。你莫要劝我,我喝了酒是要误事的,今天晚上还要会见朝鲜来的同志。”彭德怀正色道。
  “好好好,我答应你。你不喝,岸英可以多喝两杯嘛!”
  来到高岗的住处,只见客厅鲜花锦簇,一派生机。在客厅的门旁挂着一幅周恩来写的文句优美的诗词,在其他几面墙上,装饰着由当代中国画家绘制的卷轴,给人一种文雅恬适的感觉。白边的椅套与天鹅绒坐垫搭配,显得十分协调。
  菜的数量种类不多,但很精致、名贵,有熊掌和飞龙等野味。彭德怀看着桌上的菜说:“你老兄的酒席我彭德怀是受用不起哟,还记得延安那一盆海参吗?你说能值一百斤小米,今天你这熊掌……”
  “你这个人总是爱在饭桌上发表议论,凡事都好较真!”高岗揶揄地说,“招待挂帅出征的大将军总不能光用白菜萝卜吧!你不吃,岸英咱们吃。”
  “都是‘无产阶级’,干吗不吃!”彭德怀拿起筷子,“不过你给我吃这些好东西,我怕是要先甜后苦啰!到了朝鲜,你能保证我们的战士不饿肚子,我就给你烧高香了。”
  高岗今天来到朝鲜,看到志愿军的生活相当艰苦,比红军当年在陕北时的情况还要困难,心里很受震动。作战才刚刚开始,寒冷和饥饿就开始困扰着他们,总部尚且如此,前线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我这里海参、熊掌就不要了,这熊掌像烧焦了的猪蹄似的,没有什么吃头。”彭德怀扒了一口饭说,“我看你还是多搞些炒面,不要让前方的战士老吃生土豆和生玉米。”
  

第四章 勇敢的小卒(16)
“提起炒面,我可是冤枉啊!”高岗笑着说,“有人在传,毛主席给我打电话让多给志愿军送点好面,说我高岗在电话里没听清,把好面听成了炒面,所以战士们就天天吃炒面。他们还编了个顺口溜,说是‘白面大米不见面,高粱小米靠边站,蔬菜肉食不用提,炒面拌雪天天练’。其实炒面是李聚奎部长提出来的,也是经过你彭老总同意的呀!”
  彭德怀听完扑哧一笑:“看来,你高麻子替我背黑锅啰!虽然炒面吃多了倒胃口,还是起了大作用嘛!炒面是志愿军的主要野战口粮,飞机到处轰炸,没法生火做饭,炒面不怕冻、不怕干、易保存,功不可没哟!当年拿破仑就是让他的部队带着干粮翻越阿尔卑斯山,打到意大利的。”
  “老彭啊,坐在国内体会不到,我来到朝鲜才发现,在国外打仗困难太多了,语言不通、人地生疏、天寒地冻,物资运输、通讯联络都是问题。”
  “我看这场战争主要是打后勤,志愿军要进行什么样的作战,要打多长时间,能获得什么样的战果,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后勤保障能力,取决于打后方战役。人员、弹药、粮食得不到补充,部队吃不上打不响就很难打胜仗。战士有三怕:一怕没饭吃,二怕无子弹打,三怕负伤后抬不下来。”
  “粮食和弹药都没问题,特别是弹药够你用的。咱们在沈阳有个兵工厂,最早是张作霖建的,后来日本人又进行了扩建,好大的一片呢!”高岗皱起眉头说,“就是运输太困难了,朝鲜境内的桥梁大多被炸断,有的没有炸,可飞机盯得紧,不时过来扫射扔炸弹。”
  “《孙子兵法》上说:‘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老高,你的任务不轻哟,前方所需的武器、弹药、车辆、粮草、被服、担架等等,都得一样一样准备好。有人说‘后勤运输难,难于上青天’,我看这句话并非夸张。”
  “下一步可能会好一些,鸭绿江封冻了,我们可以施展开手脚,除了用火车、汽车运之外,还可用大轱辘车拉,哪怕马驮人背也要把粮草弹药送过来。”
  “除了炒面之外,最好能搞一些熟食和蔬菜来。”
  “没问题,我一定想办法。”
  高岗这次来朝鲜除了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和了解前线的后勤供应情况外,还和彭德怀商讨了中朝联军的统一指挥问题。朝鲜人民军借志愿军第一次战役后的空隙时间搞整编扩建,他们已经有五个军团,其中三个军团很快就能投入作战,这样中朝联军就可以并肩抗击侵略者了。
  彭德怀向高岗介绍了第二次战役的作战计划,说准备采取示弱于敌、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兵力、最后各个歼灭的战略战术将侵略者赶过三八线,以恢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全部领土。
  冬天的太阳姗姗来迟地爬上山头,给铁皮木板房镀上一层金黄色。毛岸英穿着军大衣,手里提着四个竹壳暖瓶去伙房打开水。他突然发现北坡有一个人正往山上爬,于是高声喊道:“喂,你怎么从这儿上山呀?”
  “从这边上山快,也比较安全,敌机从南面飞来不容易发现!”
  “你错了!敌人虽然在南面,但由于我们在南坡的防空火力强,敌机一般都迂回到北面朝南轰炸。敌人是很狡猾的,他们从北往南飞,不但能躲开我们的炮火,就是飞机被击中了,他们的飞行员还能掉回自己的阵地上。所以,从南坡上山更安全一些。”
  “没关系。”那个人气喘吁吁地来到毛岸英身边,“洋鬼子有睡懒觉的习惯,敌机早晨一般不会出来。”
  “你的块头够大的!”毛岸英看着这位个头和他差不多高的人,用东北话问,“听你的口音是北方人,你是哪疙瘩的?”
  “他们都管我叫东北大汉。我是辽宁人,祖籍山东。”
  “山东好哇,齐鲁大地,我对山东很有感情。”毛岸英看到他背着一个包,又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是随军记者,我叫杨大群。”
  杨大群是辽宁省新民县人,一九二七年二月出生,一九四八年肄业于东北行政学院。杨大群是先当丈夫后当兵,为了使家里有个帮手,父母就早早地给他娶了媳妇。一九五〇年八月,杨大群告别了大他几岁的妻子参加了解放军,并随炮兵部队最先进入朝鲜战场。在朝鲜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通讯报道。一九五五年回国后,在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工作。
  “你过来这么早,有什么急事?”
  “给政治部送一篇稿子。我特意早一点过来,怕遇到敌机。”杨大群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敌机拉巴巴的人,他刚到朝鲜的时候看到敌机扔炸弹像下雨似的,战士们一倒就是一大片,就产生了恐惧心理。那时候他胸前戴一枚解放纪念章,刚过鸭绿江就有人让他摘下来,说纪念章反光能把敌机引过来。
  

第四章 勇敢的小卒(17)
“不要迷信美军的飞机,朝鲜的机场都被炸坏了,这些飞机都是从日本飞来的,它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不会很长。敌人的飞机受时间、天气和地形的影响很大,飞行员如果没有地面部队指引也不易辨别南朝鲜人、北朝鲜人和中国人,所以他们经常搞错目标,炸死自己人……”
  “不过,美军的飞机还是很厉害,简直像鬼剃头。”杨大群打断毛岸英的话,“这两天它们老是过来骚扰,见到行人不是往头上扔炸弹就是追着屁股扫射。和敌人拼刺刀我倒不怕,就怕飞机轰炸。”
  “这算什么?在苏德战场上,德国飞机每天都在铺天盖地地轰炸,我不是也毫发未损嘛!不用怕,老鸹天天从头上飞过,那数量比敌机多多了,你多咱听说过鸟屎落在谁身上了!”毛岸英问,“打仗的时候你一般待在哪儿?”
  “连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