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德怀也显得兴致勃勃:“你看那房顶,大大小小的烟筒多像大西北的树林子,沈阳不愧是重工业基地。咱们走出国门在外打仗的人,也要时常关心祖国的经济建设呀!”
彭德怀非常羡慕这块黑烟滚滚、机器隆隆的风水宝地。他的思绪从即将挥兵杀敌的紧张状态中游离出来,忽然又想起了几天前还在为之殚精竭虑建设大西北的蓝图。
身为统帅千军万马的战将,彭德怀约束部队很严,对自己的约束更严。离开沈阳时,地方领导送给他一件挡风御寒的上等貂皮大衣,说它是关东“三宝”之一,在上面落个雪花立刻就化成水珠,吹口气能烧干嘴皮子。彭德怀撇一下嘴说:“老伴儿刚给我捎来毛线背心,你这东西太火了,我这身子骨恐怕抗不住烧,你还是拿回去吧!”
彭德怀并非完全拒收“礼物”,他把貂皮大衣退回去了,却欣然接受了军区首长配给他的一个警卫连。因为这是军事需要,又是军委批准了的,他不得不破例接受这个对他来说既实惠又及时的最“珍贵礼物”。
第二章 参加志愿军(13)
沈阳的夜,静谧、安详。久经战阵的军人们却敏锐地嗅出,这里的空气中仿佛浸透着一种血腥与硝烟的味道。
张养吾:彭总,我看你会成为打败美国军队的第一人。
十月九日,麦克阿瑟在对北朝鲜劝降无效的情况下,又通过无线电波发出最后通谍:“为了以最少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贯彻联合国决议,我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最后一次要求你们及你们指挥的军队,不管位于朝鲜什么地方,都放下武器,停止敌对行为。……否则将马上着手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以实施联合国的决议。”
其实,麦克阿瑟对北朝鲜的军事行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他发布第二个声明的时候,西线沃克所属各师正在向朝鲜首都平壤进军,东线的韩国第三师也在快速向元山接近。
第二天,作为答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拒绝了麦克阿瑟的要求,并向他的军队发布了一份挑战性通报:命令朝鲜人民军战斗到底。
在中国的东北大地,一列火车如蛟龙出窟,自辽宁省城沈阳向中朝边境呼啸而去,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向中朝边境挺进。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的第一列火车,车上所有官兵都各就各位,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
彭德怀临窗伏案,戴着紫边老花眼镜,正在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戎马生涯几十年的老将军,此时忽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仓促上阵的紧迫感,方方面面的工作在他脑海里奔来涌去,各种必办的事情纷至沓来,让他应接不暇。
作为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毛岸英一直守侍在侧。彭德怀有点见老了,他脸上的纹路就像他曾经在那儿长期战斗过的黄土地。看着被岁月黄沙打皱了面额的彭总,毛岸英几次想提醒他休息一下,但又怕打断他的思路,影响司令员的工作,只好埋头看自己的外文资料。
毛岸英与彭德怀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对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前辈一直心怀敬意。在苏联学习时,他就听说过彭德怀的传奇故事,还知道父亲曾写诗赞扬过这位骁勇善战的猛将,诗中“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名句在军内外广为传颂。苏军的将领们对彭德怀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把他列入世界著名军事家行列。
彭德怀一会儿翻阅地图,一会儿翻阅师团干部花名册。警卫员悄悄走过来为他斟水,他端起杯子,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岸英,麦克阿瑟自称是登陆将军,是不是有点吹牛?”
毛岸英放下手里的书:“麦克阿瑟是美军五星上将,一八八〇年一月生于军人世家。他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有五十二年的军事生涯,被西方军界称为‘两栖登陆作战之父’。二战时他曾运用‘跳蛙战术’成功地指挥过数十次两栖登陆作战。”毛岸英身边带着一套资料,随时等候彭德怀提出各种问题。
“他凭的是空军、海军,还是陆军?”
“当然是陆军啰!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的空军、海军威慑力量很强,可麦克阿瑟愣是瞧不起他们。麦克阿瑟依仗资格老、战功大、地位高而变得极为主观、傲慢,目空一切。”
“再加上这次仁川登陆成功,麦克阿瑟就更牛了,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彭德怀思忖着说,“也好,咱们就利用他的骄傲情绪狠狠教训他一下子,把他打得谦虚一点儿,不让他过好今年的圣诞节。”
听到他们的对话,张养吾也放下手头的工作走了过来。连日来,他跟随彭德怀从西安到北京,又从北京到沈阳,眼看彭德怀把全身心都扑在了这场战争上,非常感动,于是满怀信心地说:“彭总,古人云:骄兵必败。我看你会成为打败美国军队的第一人。”
彭德怀摆手笑着说:“哪里哪里,我是受党和人民之命,要把这一仗打好!毛主席说‘骄傲使人落后’,尽管如此,我们对这位傲气十足的‘登陆将军’还是不能等闲视之,在战术上要重视他,把他当真老虎打,只要老子和他过上一招,就知道他究竟是大熊包还是亡命徒了。”
列车在沈安铁路上急速行驶,滚滚向前的车轮和钢轨摩擦,发出咯咯噔噔的响声,好像在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专列在第二天早晨开进中朝边境重镇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彭德怀刚刚走进镇江山下一栋日式小楼,山上就拉响了防空警报。最近敌机正如麦克阿瑟所说的“鸭绿江不是不可逾越的界限”那样经常飞过江来轰炸我国的东北地区,仅八月二十九日这一天,美军四架飞机就炸死安东居民四人,炸伤七人。
钻进防空洞,彭德怀见里面电不断灯不灭,如同白昼一般,不解地问:“防空警报都拉响了,这里的电灯怎么还亮着?”
“这是自发电,敌机就是把咱的发电站给炸了也不怕,这里照样灯火通明,咱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第二章 参加志愿军(14)
“哦,原来是这样。”彭德怀点点头说,“我看警报经常响响也未必是坏事,也算是有点战争气氛,好让我们的部队早一些进入战争状态。咱们就在这里开个短会,我快被时间给挤垮了!咱们的千军万马已经开动,过江以后的事要一一部署。”
听完十三兵团各位首长简短的汇报后,彭德怀吩咐:“马上给我安排一个朝语翻译,我要尽快接见人民军派来的高级军事代表,关于作战计划还要征求金日成首相的意见。然后,我再把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传达给大家。”
接着,彭德怀听取了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关于参战部队准备情况的汇报,并视察了部队。他还是多年征战时养成的老习惯,枪炮未响先看战场,不顾连日奔波的疲劳,来到鸭绿江北岸勘察渡江地点。汽车开到鸭绿江大桥边停下,看到大铁桥像从两国土地上伸出的一双手臂在江中相拥,老将军一腔铁血豪情顿时化作无限感慨——这是真正的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啊!
毛岸英站在彭总身侧介绍说:“对面的城市是朝鲜平安北道的首府新义州,美军飞机经常过来轰炸,你看这哪还有一点城市的样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加上李承晚的伪军,总兵力已达四十余万,拥有各种飞机一千余架,军舰三百余艘,其先头部队约十三万人已越过‘三八线’,兵分多路向北推进,他们狂妄叫嚣要在感恩节前占领整个朝鲜。”
“敌人不是宋襄公,绝不会愚蠢到等我们摆好阵势才来。他们是现代装备的机械化部队,有空军掩护和海军支援,进攻速度极快,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彭德怀说完又陷入沉思。
“如果我们不马上出兵,他们很快就能打到这里。”
“我要有诸葛亮那两下子就好了,我不是去借东风,我要借北风、借寒风,使鸭绿江冰冻三尺,我们的大队人马好从冰上一跃而过。”彭德怀望着滔滔江水若有所思。
虽然这是彭德怀的一句戏言,世上谁也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年的冬天却比历年都来得早,据说北朝鲜的天气还超过了莫斯科最寒冷的一九四一年冬天……
离京前,军委向彭德怀交待过,计划两个军作第一梯队过江,顶住敌人后,再出两个军。眼前的情景和军委的作战计划,同时在彭德怀的脑海里翻腾:万一大桥被炸,后续部队将如何过江?集中优势兵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后果不堪设想。
“干脆,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