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的意思是本王这样做不对?不应该?赵光义手握兵权就不是篡逆了?你们这样给本王泼冷水,大出本王的意料!”赵德昭又在二人脸上扫视一遍,问道:“二位大人该不会拿本王的话去赵光义那里请功吧?”
  宋偓和徐铉连忙起身跪地,宋偓先道:“臣已是年迈之人了,还用得着做这等不义之事吗?臣等皆已看过先皇帝的遗诏,绝不敢怀疑郡王的正统地位!”
  徐铉倒是深为赵德昭抱不平。他只是觉得赵德昭不能操之过急,但正其大统之位,是天经地义之举。所以他没有说话。
  就在赵德昭与宋偓等二人交杯换盏的同时,徐铉府上又出了件不尴不尬的事。徐铉刚走不久,张洎独自一人来到徐铉府上。老仆打开门时,张洎自报家门,并说要找徐大人攀话。老仆连忙拦阻,说道:
  “徐大人不在府上,出去公干了。”
  “不会!”张洎满不在意。“本官是与徐大人约定了的。”
  “真的呀,张大人,我家老爷真的不在家!”
  张洎也不理他,一直朝徐铉的客厅走去,他以前来过这里,用不着老仆引领。那老仆急得直拽张洎的袖子,连声叫道:“张大人,张大人!”
  厅门咣当一声被拉开,当厅站着的芭蕉公主尖脆地叫道:“张大人,请进来呀!”
  刚才老仆之所以慌乱,怕的就是这一手,如今纸里包不住火,全都穿了帮,他实在无可奈何了。原来徐铉被赵德昭叫走后,芭蕉公主真的没有离去,像她这种天马行空的女人,多离谱的事做不出来?其实她赌气说出那句等徐铉回来理论的话也不是出自脑子,而是出自嘴巴,是否真要等徐铉,连她自己也不知道。
  张洎冷冷地笑了两声,说道:“你真行,果然在这里!”
  “是啊,尽管你张洎对我是一片声的假话,可我什么时候对你说过假话?你不是来捉奸吗?遗憾死我了,没能让你捉着!”
  “徐铉呢?”
  老仆上前解释:“娘子来时,徐大人已经出门了!”
  “不对!”芭蕉公主打断老仆的话,订正道。“是我来了以后徐大人才走的。张大人,满意了吗?”
  这么久徐铉没露面,张洎也相信徐铉确实不在府中,这使他有种意犹未尽的遗憾,于是逼问老仆一句:“徐大人到哪里去了?”
  “这……”老仆生怕再惹麻烦,有点吞吞吐吐。
  芭蕉公主也感到意犹未尽,连忙补充道:“徐铉被武功郡王家的奴才叫走了。怎么样?我陪你一块儿去找找他?”
  “丢人败兴的贱婆娘,还不快滚回去!”
  “你骂吧!你骂吧!我这个贱婆娘,徐铉可把我当成活宝贝呢。我告诉你,他还搂着我亲嘴没亲够呢!”
  “疯话!”张洎恼怒地吼了一句,扭头出门而去。说他恼怒有些过分,因为他对芭蕉公主的刁蛮领教得太多了。他本来想警告徐铉几句,今天来的目的也是为此,可惜一把没有捞住徐铉,这口气显然出不来。芭蕉公主说他被武功郡王叫走了,想必不会是假话,不妨到武功郡王府门口候着,至少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不顾夜黑风高等他宴罢!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张洎刚把马牵到王府旁一棵树上拴住,便远远看见府门被打开,门吏手提大灯笼,躬身将宋偓和徐铉送了出来。德昭在门口高声送客,宋偓、徐铉双双回礼,直到两人下了台阶,府门才被重重地关上。
  “宋偓可是个大将军啊,他与武功郡王有什么私交?”张洎心里暗自思忖。他原想武功郡王找徐铉这样的文人聊聊天解解闷,在情理之中。而大凡武臣,不论哪一朝哪一代,大都要有意回避皇亲国戚才是,免得被人心生怀疑。况且一个大将军和一个文士同时被请来,那就不可能仅仅是闲聊天了,一定是在商量什么正经事。可是赵德昭、赵德芳这样的闲王闲职,一不上朝,二不问政,能有什么正经事?正思忖间,隐隐听得宋偓和徐铉一边走一边低声交谈,张洎屏住呼吸,想听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可恼的是,听了半天,只听见一句:
  “将军好自为之!”
  临近年底,赵光义下旨一定要完成的新帝即位第一次科举考试终于结束,这程子可把礼部官员忙坏了。这些人自打受命之后,把以前所有举子的档案认认真真地翻检了一遍,最终找出连考十五场终场而未中第的有一百八十四人,赵光义大概齐审阅一过,随后发旨:这一百八十四人不必再试,直接由皇帝赐同进士出身,吏部委派时不得有任何歧视。另外又举行了会试和殿试,共录取各州郡解送来的举子进士及第者一百零九人,诸科及第者二百零七人,这一科总计为朝廷新增了文士恰好五百人。一场科举取了这么多人,可是从古到今没有过的事。李昉前些天进言说此榜进士太多,被赵光义当廷斥道:“朕从来没听说过人才多了是件坏事!”吓得满朝大臣谁也不敢再言。眼前就要过节,赵光义又下旨,新科状元吕蒙正、二甲的张齐贤等几个人就留在京城,随时候旨。正好这时候吴越国特使崔仁冀到了汴京,赵光义高高兴兴地宣布:在朝各部、寺、监要员、殿前禁帅以及外国使节、新科前甲进士,岁旦之日齐聚朝中,与万民一同庆贺新一年万象更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回 赵德昭举酒陈情(4)
大宴在文德殿里举行,赵光义神采奕奕地步入正座,群臣高呼万岁,更使他兴奋异常,声音也格外洪亮,对众臣说道:
  “想当初武则天那个昏皇帝,一门心思只想自己长生不老,一两年间,改了三次年号。朕今天就考考新科状元吕蒙正,你记得那老婆娘改了哪几个年号吗?”
  众人齐刷刷将目光移到起身禀命的吕蒙正身上,朝官们大都是第一次见这位状元郎。此人早已不是青春年少,而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高高的身材,一看就是个北方汉子,但仪态端庄,举止有度,十分稳重。他跨前一步,俯首答道:
  “回陛下,武则天正圣二年即改为天册万岁元年,次年连改万岁登封和万岁通天两个年号。后来连她自己也觉得荒唐,所以又改年号为神功元年!”
  “各位记下了吗?”赵光义满意地示意吕蒙正归位,接着说道:“两年内连改三次万岁,她万岁了吗?为人主者个个都想万岁万万岁,这也没什么大错,世上有谁不想多活几年?可是只惦记着自己万岁而不管百官万民、国家社稷,那他就只能遗臭万年!朕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朕要看到的是八方太平,国家兴旺!”
  “陛下万岁!”“陛下圣明!”座下一片赞颂之声。
  “国家怎样才能兴旺?首先是要任人惟贤!朕看各位爱卿各司其职,文不恬,武不嬉,心中甚慰!国家兴旺,还要不断地搜举贤才。有人说朕这一科取的进士和诸科员数太多了,朕绝不同意这种说法;还有人居然把人才漏掉了,朕亲阅卷宗,把被考官漏掉的人重新擢拔到甲科之中!张齐贤!”赵光义显然是要拿张齐贤为例,来说明自己对人才的重视。
  “臣在!”新科进士张齐贤应声出列。
  “你知道你是怎么中的进士吗?”
  “臣不知!”
  “好,那朕就告诉你。你这次考试,是个已经落了第的举子。朕早就听太祖皇帝说起过你,所以特意把你的卷宗调来观看,果然所言不凡,所以将你擢在二甲!”
  “谢陛下再造之恩!”张齐贤深拱施礼。
  “朕不能做服不了人的事,想听听你对当今朝政有何评点。”赵光义有意抬举这位新进士。
  “臣刚刚脱去白衫不足三日,岂敢妄加议论!”
  “哪里的话!当年太祖到洛阳的时候,你还没有脱去白衫,不就大肆议论朝政了吗?”赵光义打趣地说。他知道一些老臣还记得当年张齐贤在太祖皇帝面前上书言事,被太祖骂出去的那件事。
  “臣那时候年少轻狂,如今不会再做那等鲁莽的事了!”张齐贤禀道。“既然陛下一定要让臣发些谬论,臣只能在各位前辈大人面前失敬了。陛下求太平以兴国,真乃万全长久之大计,为达此目的,臣以为一在于得人,二在于用人,人才乃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是惟此为大!朝中用正人则政事平,郡县用正人则百姓安。我朝建国不足二十年,连下西蜀、荆湖、南汉、李唐,这些郡县的官员尤当慎重其选。毕竟这些新附之邦,更渴望沐浴大宋皇帝的雨露恩德,边人宁则四方宁,四方宁则中国宁,中国宁则朝廷自安矣!开疆拓土,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