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昭告天下!只要你皇上肯花工夫肯出银子,玩得越大王某越高兴!”
  “你说连王旦他们也看你的脸色行事,你有这么大本事?看不出来哟!”夫人见王钦若滔滔不绝地吹牛,有些不信。
  王钦若傲慢地笑了一声,说道:“莫说王旦,就连寇准那个不要命的,如今也服了软儿。我王某给皇上献策,让太监周怀政专门到陕州跑了一趟,对寇准说:你如果顺着天意不胡说不闹事,不久就升你的官,让你到大名府当知府。若是敢乱说一句,皇上就不客气了!你猜怎么样?那寇准乖乖地表示赞成!什么天意呀,其实不就是我王钦若的意嘛!如今我王钦若就是天!夫人想想吧,后宫里刘皇后举双手赞成,前朝里百官都由着我王某耍,咱以后还能缺银子用?”
  夫人虽然半信半疑,毕竟不敢再放肆,语调也和软了许多:
  “你说的封禅大礼是怎么回事儿?”
  “封禅就是祭天,到泰山顶上去对着天说:我这个皇上干得出色,请天神降福……”王钦若越说越不耐烦,顿住道:“嗨,跟你说这些你又不懂,别问了!”
  夫人果然不再吭气。稍停片刻,王钦若又问:“你说那个祁睿回亳州了?”
  “是啊,怎么,你还想见他?”
  “见倒未必见,不过想用他。”王钦若忽然想起此人对他也有用处。
  “他那么个小官儿,除了填还咱们点儿银子还能有什么用?”
  王钦若嗤笑一声说:“你就知道银子!他不是亳州的通判吗?我得让他动员起亳州父老给皇上献瑞,请皇上封禅啊!”这一年的元旦、元宵很快过去,一进二月,各地便陆陆续续给朝廷奏报祥瑞,先是两浙台州知州派人到朝廷献瑞竹,随后是兖州司理参军奏报本州狱空,清扫牢狱时,在狱中见到紫芝四棵,并把紫芝献给了朝廷。赵恒让王钦若观看,王钦若认为这是泰山在显灵了。三月初,有人在嵩山上采得紫芝数株,河南府也派人送到了京城。不久,亳州通判祁睿领着父老几百人一同来到汴京,请求陛见皇上。守宫校卒见人多杂乱,连忙问清情由,入宫禀奏。赵恒正在和王旦、王钦若议事。
  

第五十一回 获天书又议封禅(3)
“陛下,亳州来了好几百人,扶老携幼地非要面见陛下!”
  “哦?什么事非要见朕?”
  “为首的亳州通判祁睿说,父老们带来了老君祠长出的几千株芝草,说要把这大祥大瑞亲手献给陛下!”
  “好哇!”赵恒兴奋地说。“看来大宋朝的隆运真的到来了,一生就是几千株芝草,真是闻所未闻啊!你把芝草收下,朕要亲自过目,把它供奉起来!”
  “陛下,父老们数百里赶到京城献瑞,陛下要是不见见他们,岂不冷了父老的心?”王钦若乘机插话。
  “这,这。”赵恒有点儿犹豫。“这么多人,朕怎好出宫去见?”
  “陛下不妨先命人收下芝草,传命到明德楼接见亳州父老。”王旦出了个两全齐美的主意。
  “甚好!”赵恒即命王钦若道:“王爱卿先替朕收下芝草,把父老们引到明德楼前,朕就在楼上会见他们!还有,命人搬些酒水到明德楼下,父老们如此诚挚,朕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
  “遵旨!”王钦若立即起身出殿。赵恒整好衣冠,在王旦、陈尧叟等人陪同下,先到宫门看了看成堆的芝草,随后乘着辇舆直奔明德楼而来。刚刚坐下不久,王钦若便气喘吁吁地上了楼,奏道:
  “陛下,亳州父老到了!”
  赵恒示意王钦若先到楼头宣示,片刻起身,款步出厅,径朝楼前走来。向下看时,只见楼下黑压压站了一片,更有些看热闹的京城百姓也围拢过来,禁军士卒在不停地维持着场面。数百双眼睛望着楼头,一见黄袍金冠的赵恒出现在楼上,顿时爆发出震天的呼声:
  “陛下万岁!万万岁!”
  赵恒挥起手臂,频频朝百姓示意,直到人群安静下来,他才亮开嗓子说道:
  “朕感谢亳州父老,感谢你们为朕献上如此多的祥瑞!”
  “这都是陛下仁德齐天,神灵所感!”祁睿带头高喊。“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万岁!”百姓们跟着又喊了数声。
  “陛下!亳州是神道发祥之地,老君故里。父老百姓诚心诚意来请陛下巡幸亳州,答谢神灵感召啊!”祁睿代表百姓向赵恒提出了请求。
  “是啊,我们就是来恭请皇上巡幸亳州的,让亳州的百姓沾一沾圣泽吧!皇上!”楼下又响起一位老者的声音,其后是百姓们叩头呼喊,喊声此伏彼起。
  王钦若凑到赵恒身边,悄声问道:“陛下,其诚感人啊!”言罢,很快朝楼下挥挥手,喊道:
  “父老们,你们的诚心不但感动了苍天,也感动了皇上!皇帝陛下就是我万民的苍天啊!可是你们还不懂得古礼。皇帝陛下既然上格天心,就要先到泰山去举行祭天的大典,才能巡幸亳州,你们听懂了吗?”
  “明白了,明白了!”楼下百姓乱哄哄回答。祁睿又高声问:“陛下何时封祭泰山啊!亳州的百姓盼望陛下早一点巡幸哪!”
  赵恒感动得紧贴着楼沿对百姓说道:“父老乡亲们,朕今天见到你们,就如同见到了四海万民!待朕习学好祭天之礼,就去祭告苍天,保佑你们生生世世永享福祉!”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群情激越,惹得赵恒不忍离去,还是王旦屡劝,又示意周怀政赶快把皇上扶下去,赵恒才恋恋不舍地和百姓们挥手道别。下了楼,问丁谓道:
  “若封泰山,经费是否够用?”
  丁谓应声答道:“臣费了三个月据实编写的《景德会计录》今天刚好誊抄完,明日一早,臣便呈给陛下御览。臣已详细计算过所需经费,莫说是一次封禅,就是三次五次,也绰绰有余!”
  赵恒有点儿不敢相信,问道:“朕听知制诰王曾和杨亿说,汉武帝和唐玄宗一次东封,耗资钜万,竟使国家从此匮乏,一蹶不振,你却讲得如此轻松,这是为什么?”
  丁谓不以为然地答道:“王曾、杨亿乃是读死书的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容臣为陛下析而言之。其一,汉武帝和唐玄宗东封都是从长安出发,而陛下则是从汴京出发,路途近了一半儿,费用当然要减一半儿。其二,玄宗时虽称开元盛世,然兵财之权并不在朝廷之手,而是握在诸节镇手里。所谓国家匮乏,乃大错特错之论,充其量只能说是朝廷匮乏,财藏于节镇而已。如今我太祖皇帝削平藩镇,天下之财皆在陛下掌握之中,胜过玄宗手中十倍百倍,所以臣才敢说三次五次封禅祭天,所费也只是国库之一隅。”
  赵恒听得分明,深感丁谓头脑极灵,不仅把三司钱财算得分毫不差,甚至连钱财为什么比汉、唐多,都分析得如此透辟,不禁叹道:“真人材也!”有了丁谓这番话,赵恒彻底踏实了。随在身后的王旦见丁谓如此怂恿蛊惑,心有所忧,又不敢明言反对,只旁敲侧击地补了一句:
  “臣可不希望陛下三番五次地封天祭地!”
  赵恒正在兴头儿上,问道:“为什么?”
  王旦答道:“臣是怕陛下太累,万一伤了龙体,孰得孰失?”
  如果是个会听话儿的,马上就能体会到王旦的暗示是怕劳民伤财,因为钱再多也经不起没完没了地折腾!再说每年还要给契丹那么多钱财呢!可惜赵恒是个直脑筋不拐弯儿,逞强般地说道:
  

第五十一回 获天书又议封禅(4)
“朕身体结实着呢!”
  王旦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得敷衍道:“还是颐养为重!”
  回到玉华宫,赵恒把打算封禅的事对刘采苹说了。自从刘采苹封了皇后,不论大事小事,赵恒总要先征得她的同意,才敢和大臣们商量。他对刘采苹的依赖越来越重,因为他觉得大臣们往往众说不一,搞得他无所适从,而刘采苹的主意,只要自己照办,结果必然不错。比如刘采苹力主把寇准贬出去而让王旦当宰相,朝中诸事很快平顺,再没有死抬杠的人了;又比如贬了寇准以后,赵恒本欲把丁谓也贬出去,因为他是寇准的死党嘛。可刘采苹却说此人是个难得的人才,只要他不跟着寇准一条路走到黑,就不必贬他。为此赵恒把丁谓宣到偏殿,当面锣对面鼓地问丁谓该不该贬寇准,直到丁谓明确地表示他不与寇准沆瀣一气,才把他留了下来。现在到了用钱的时候才知道,丁谓把三司整治得仓满囤流,又让刘采苹说准了!刘采苹说准的事儿越多,赵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