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地理,古代天文学是马王堆考古发掘发现的又一成果。而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几本天文著作,其观测结果的精确,足以让今天的人们瞠目结舌。
  刘小豹:有一本书叫五星占,它就是用肉眼从秦始皇元年到汉文帝12年,这段70年历史中,对金木水火土这几颗行星进行观测的记录。其准确程度也让今人难以置信。
  我举个例子:记载中,金星的会合周期是天,那么我们现在测试是天,只差天。也就是只差半天时间。
  可以推测,长达70年的天文记录,并不是由一代人观察完成的,必然经过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可见古人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刘小豹:还有个例子,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彗星图,它画了30个彗星,其中29颗与今天的观测完全相符。而且,古人的观察非常仔细,连彗星的彗头、彗尾、彗发,而且彗星背离太阳的现状,就是尾巴总是冲着太阳的形状,画得非常准。更有意思的是,每一个彗星还都有名字,整整齐齐地记录着。就凭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到这个天象的一个民族。
  

亡者归来(4)
天文异常发达的原因是源于农业耕种因素,早期原始农业与气候和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风调雨顺,那就意味着不光是老百姓没饭吃,皇帝也当不好,因为国就是家,家就是国,那这个可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中国人历来特别重视天文。
  古老的马王堆,不朽的汉代贵妇,它们带来一代皇朝盛世不可思议的奇迹。也在激发着人们探索未知的好奇,触动人们去追寻两千年前的科学秘密。但是,关于马王堆的许多神秘现象,人们至今还找不到科学的解释。
  刘小豹:我们在马王堆女尸的梳妆盒里发现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梳妆用具,一个篦子,不到5厘米宽,74个齿。这下可把我们吓坏了,因为现在这样的篦子没法做。
  这个篦子的齿细密到什么程度呢?双面刀都插不进去,而且它是用一个整木雕出来的,为了这个事情,我还专门去找了制梳老艺人,他告诉了我一种传统的制篦方法,也非常神奇。
  先把木材放到水里充分的膨胀,泡涨了,再一点点刻出篦子齿,然后利用良好的木材的收缩力,收缩回原来的大小,它就会变得既平整又细密。可问题是制造篦子的是黄杨木,不是一般的木头,它的生长速度特别慢,质地特别坚硬,丢到水里都不一定能够浮上来,这种木头,要泡多久才能被水泡涨啊?我相信这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年之功,现代的人难以想象。
  一个简单的篦子,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见证物,告诉我们许多信息:2000多年以前,古代手工艺水平如此高超,社会文明如此发达,超出现代人的想象。
  刘小豹:事实上我们通过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乃至于其他的汉墓的发掘,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文景之治那种繁荣,那种盛世,绝不是文学家的任何夸张。
  所以我想考古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把这些材料发掘出来,研究它的成果,来反映过去,为现在服务。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考古学的意义并不在于发现几个重大的青铜器,丢失几本书,更主要的是给我们复原一幅真实的古代人的生活场景,也许从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而且我总是在想,通过马王堆,以及千千万万像马王堆这样的考古发现,我们能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过去是非常辉煌的,真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它不会永远落后下去,它还会创造更大的辉煌。
  

神秘的岩穴(1)
  嘉宾  杨鸿勋  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长,从事建筑考古研究工作50年,对龙游石室群展开过深入研究。
    导语:深不见底的水潭里,竟然埋藏着一个匪夷所思的宏伟工程!种种不可思议的精妙设计,让今人不得不为古人的技艺叹服。
  解不开的迷窟——神秘的岩穴
  浙江省中西部地区,有一个名叫龙游的小县城。县城形状狭长,一条江水环绕而过,与县城隔水相望有一座小山,名叫凤凰山。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凤凰山上一直没有人居住,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掩藏着一份宁静和神秘。
  后来,一场特大洪水袭击了山下的村庄,村民们被迫移居山上,从此,在凤凰山上,一个名为石岩背的村庄就出现了。
  40多年来,村里人一直过着安逸祥和的日子,尤其令他们满意的是,山上有几十口水潭,保证了他们的生活用水。据村民们讲,这些水潭在他们上山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潭中水质很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几十年来,村民们在水潭边洗衣做饭、劳作生息,但就是没有认真想过,这些水潭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据说,也有好奇者曾经用竹竿试探过水潭的深浅,但由于个个深不可测,他们也就望而却步了,因此这些水潭又被村民们称为“无底潭”。
  就这样,“无底潭”中的秘密一直陪伴着石岩背村民们清贫的生活,直到1992年6月,附近的一个普通村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埋藏了很久的秘密。一座巨大的、令后人不可思议的工程从水面下浮现出来。
  杨鸿勋:1992年,当地的一个农民,叫做吴阿奶,开始是出于好奇和几个村民一起抽水。这里有个神秘传说,说是无底潭的水没有底儿,天大旱的时候水位也不下降,所以非常神秘。当地村民也相信无底潭的故事,都说那里通着东海龙王。所以这个叫吴阿奶的小伙子,就好奇地想把水抽干试试看。
  他弄来水泵,开始慢慢抽水,这个过程很花钱,因为不管是租还是买的水泵,都得花钱。后来,甚至还引起了家庭的纠纷,他的妻子都生气了,说他不但不赚钱,还不务正业。
  但是,这个叫吴阿奶的年轻人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决心不改,顶住压力,一直坚持着抽水。日子一天天过去,无底潭依然没有露出底部,人们开始怀疑,莫非这下面真是无底深渊?
  吴阿奶没有放弃,抽水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终于,在第十七天,水被抽干了。
  出现在村民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吴阿奶怀着一丝恐惧和惊喜,顺着洞口往下摸索,经过一段漫长的路程之后,他到达了洞底。借助从洞口射入的阳光,再加上眼睛在黑暗中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一座形式规整的地下大厅在他面前渐渐浮现出来。
  这座奇怪的大厅激起了村民更强烈的好奇心,紧接着又有4个洞窟被抽干,大家发现,它们的结构基本类似,只是体积大小各不相同。村民们对这些空旷阴暗的洞穴感到疑惑,却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发现的,将是一个巨大的人工地下建筑群。
  1998年,听闻龙游石窟重重谜团的杨鸿勋教授来到了龙游石窟,展开了对石窟的研究。
  杨鸿勋:这件事情挺轰动,一下子地方媒体就开始报道,后来惊动了附近的大城市。甚至香港到东南亚、台湾许多电台、电视台都播出了。不过这个时候都是当作猎奇事件来说的,消息并没有传到学术界,所以事隔六年,我才知道这件事情。听说炒得很热,但是学术界从来没听说这回事。
  后来我就去了现场,当时就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让我马上就给他们解释清楚。我就认为,这个不好说,目前我真是无能为力,因为做学问是需要严谨的。
  但是如果抛开考古学家的身份,仅就作为一个人来说,我听到“石窟”后的直觉,其实是完全错误的理解,因为石窟大家都知道,几乎就是石窟寺的代名词。
  提起石窟,人们往往想到了龙门、 云冈等石窟,在那里石窟往往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作为地面上的建筑物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是,浸泡在水中的石窟,这还是让许多人感到陌生。
  杨鸿勋:所以后来,我的意见是咱们不叫它石窟,当然也不能叫地洞。我认为应该叫它“室”,因为它有空间。按中国汉字古辞书,一个建筑空间搁东西或者搁人,叫室,卧室、教室、会议室。那么这里的话,我认为应该叫地下石室,或者地下石室群。所以有的报纸比较准确,叫做地下石室群。
  一叫石窟,总是让人产生误会,特别是搞石窟寺的,马上就想到发现石窟寺了,龙游发现石窟寺了,就是佛教造像,实际上不是,它没佛像,就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像一个大厅一样,地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